历数10种可以制作青团的植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09:45 1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本土的节日往往和吃密不可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煮汤圆、北方春节下饺子等,我乡还有“二月二”炸料豆的习俗,充分彰显了吃嘛嘛香的世俗主义优良传统。那么,清明吃啥?

图0 二月二的料豆,又名蝎子爪

众所周知,我国本土的节日往往和吃密不可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煮汤圆、北方春节下饺子等,我乡还有“二月二”炸料豆的习俗,充分彰显了吃嘛嘛香的世俗主义优良传统。那么,清明吃啥?

出身穷乡僻壤的山东侉子,只知清明上坟烧纸,未闻有什么特别的应季小食。不得不承认,南方物产更加丰饶,人们的饮食情趣也略胜北地一筹,清明时节有专供的青团,馅料五花八门,口味咸甜兼具,呜呼盛矣。

图1

什么是青团?清代散文家兼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如是说: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诚哉斯言。青草汁与糯米粉(或粘米粉)缺一不可,最好再加上馅料,三者齐备才是完美的青团。没馅儿的也有,貌似不占主流。

图2

图3

顾名思义,青团之正朔大抵是汤圆的模样,很多地方还有青团的变型,形状、叫法各有不同:有的像月饼,或谓之青饼;还有的如同绿色大饺子,也叫清明粿,等等。然万变不离其宗,一律视为青团亦无不可。

青汁是青团的灵魂,带来春的明艳和芬芳,成就了食物与节气的完美契合。能制作青汁的植物多如过江之鲫,实践中用到的不过10种左右,其中艾、鼠曲草是青汁界两大主咖,浆麦草地位稍逊,剩下的都是小卡拉米。

1.艾/Artemisia argyi

图4 蕲艾

图5 野生的艾

叶型变化大,厚纸质,两面白毛,背面更密,全株具浓烈香气。图4是我种过的蕲艾/cv. qiai,艾的栽培品种,与野艾略有不同;图5为野生艾的嫩叶,制作青汁的主料,老则不堪用。分布几遍及全国,在我乡唯端午节才有艾的出场戏份,用以煮鸡蛋或挂门前辟邪,从没想过能吃。

如今有破壁机的加持,制备青汁省去了许多繁琐。可如法炮制:取艾草嫩叶清净,加小苏打焯水1分钟后过冷水,攥干水分后放入破壁机打成泥即成;用不完可冷冻保存,以备不时之需,非常方便。注意:近有研究表明,艾叶具肝毒性和生殖毒性,不宜大量食用。

图6 蒙古蒿

图7 野艾蒿(疑似)

蒿属部分种类形态相近,不易区分,今人尚且一头雾水,遑论古人。历代古本草书记述的“白蒿”或“白艾”,除了艾,还包括近缘种如野艾蒿/A. lavandulaefolia南艾蒿/A. verlotorum蒙古蒿/A. mongolica等多种“复合种”,也能代替艾来制作青团。

2.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

图8

图9

图10 幼苗

遍身白毛,小花黄色,不太起眼的菊科小草。曾用名鼠麴草,俗名曰清明菜,可见与清明渊源颇深。在南方极受欢迎,吃法多样,青汁乃是取自嫩叶,而云南景颇山的黄花粑粑则专用花序部分,真正的“老少咸宜”。

图11 福州“菠菠粿”

安徽安庆有水萩粑和毛香粑,亦属青团之列。水萩应为鼠曲草,据说毛香与之相近,前者出自田间后者产于山里;也有人认为二者实为一物,唯生境不同耳。未知孰是,网上资料贫乏,非亲见不能断也。又及,前两天浏览某篇关于福州“菠菠粿”的文,作者以为用的是菠菜汁,误矣,其实还是鼠曲草,当地称“菠菠菜”。

图11 匙叶合冠鼠曲

又有匙叶鼠麴草/Gnaphalium pensylvanicum,过去归鼠麴草属,现在改宗合冠鼠曲属,更名为匙叶合冠鼠曲/Gamochaeta pensylvanica。两广部分地区用来代替鼠曲草制作青团,风味略有差异,不如鼠曲草。

3.雀麦/Bromus japonicus

图12 浆麦草

图13 雀麦

传说中的“浆麦草”,江南部分地区用来制作青汁,经本砖家多方考证,确定浆麦草应为雀麦本种。葱省当然也有分布,最多用来喂牲口喂兔子,谁会想到能入口呢。《救荒本草》倒是有关于此物的记载,“采子舂去皮,捣作面蒸食,作饼食亦可”,可没说吃草叶子!

浆麦草之“古法”青汁,须反复捶打,实属不易,哪里比得上破壁机的奇技淫巧。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的苗皆可代替之,市面上有小麦青汁成品出售。便利店中出售的“青团”,色泽碧绿,温润如玉,但没什么特别的味道,概由小麦青汁制成。

4.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

图14

图15

在我印象中,泥胡菜是一种不讨喜的植物,其花序下常有大量蚜虫密集,令人头皮发麻,像图13这般清爽的实属难得。据我了解,至少上海农村用它制作青汁,《上海植物志》称其俗名之一为“苦草”,奉贤某些地方呼为“麻花郎”;苏州乡下好像也用,其它地方不多。

5.苎麻/Boehmeria nivea

图16

图17

传统麻类作物,栽培史3000年以上,《诗经》“东门之池,可以沤紵(同苎)”即指此也。客家人用苎麻叶制作青团,也叫苎叶粄。视频中又是传统做法,吃这么点东西不够累的,再次推荐破壁机。过去还需用石灰腌制苎麻叶,我看网上晒做法的大多没提这一步......

6.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图18 菜市场上的茵陈蒿

图19 茵陈蒿的老叶

俗称白蒿,春季青岛菜市场常见野菜之一,受欢迎程度与荠菜、蒲公英难分轩轾,焯熟凉拌或挂面糊油炸皆可。民谚曰“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三月的茵陈仅有莲座状基生叶,密被白毛,此时食用最佳,最迟不超过四月初。青团制作方法同上。

7.鸡屎藤/Paederia foetida

图20

图21 小花还挺耐看

图22 鸡屎藤饼

图23 鸡屎藤粉制作的鸡屎藤糍

茎叶揉碎后会散发浓郁的鸡屎味儿,故名。屎字不雅,以矢代之,然《中志》尚有猫儿屎、猪屎豆等名目,为统一用字,更为现名。我省有分布,近年来更是攻城略地势力大涨,只是无人问津罢了。两广及海南喜欢用鸡屎藤嫩叶(或用鸡屎藤粉)制作鸡屎藤糍,也是青团之一种,成品乌漆嘛黑,略有臭味,不过不耽误吃。

8.桑/Morus alba

图24

图25 桑叶青团

如今桑叶不止蚕宝宝吃得,人也吃得,甚至还有“上汤桑叶”这等入得星级餐厅的高级菜肴,制作青团更不在话下。采摘新鲜桑叶打汁固然不错,用现成的桑叶粉更方便,网上有售。其它青团也可如法炮制,如鸡屎藤粉,用抹茶粉也行。

9.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图26

图27 南瓜叶青团

用南瓜叶制作青团,传统工序颇有些繁难:南瓜叶用开水烫至半熟后,再用石灰粉炝熟,放到坛子里密封3-6个月,吃时把炝好的南瓜叶取出,清洗后即是青团的原料“南瓜青”,只须把它和糯米粉一起揉匀即可。其实还有用丝瓜叶的,按下不表。

10.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图28

图29

长江流域的著名野菜,俗名金花菜、草头,富含叶醇,清香怡人,上海本帮菜有著名菜式“酒香草头”。打碎挤汁,与糯米粉搅拌均匀即成青团,也很好吃。理论上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皆可制备青汁,无非口味不同。曾在网上见过用韭菜榨青汁的,细思恐极,人云“再好的香水也比不过韭菜盒子”,韭菜盒子恐怕也要甘拜下风......

图30 榆钱儿菜团子

说了这么多南方青团,其实北方也有近似版,差不多也是清明前后推出。看见没?榆钱儿菜团子就是北方青团,一口下肚唇齿生香,满满都是春天的味道。你不想尝尝吗?

来源:五次方物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