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视点丨眉山丹棱县多措并举做好“水”文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9:49 1

摘要:近日,丹棱县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主题开展宣传工作。活动现场通过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水法律法规知识,展示水利工作成绩,并发出节水护水倡议,旨在营造人人关注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与水共生的和谐社会氛围。

农村供水信息化、智慧化。

学生们在丹棱县首个节水教育基地学习节水知识。

“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现场。

航拍安溪河鸭子滩段防洪治理工程。

近日,丹棱县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主题开展宣传工作。活动现场通过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水法律法规知识,展示水利工作成绩,并发出节水护水倡议,旨在营造人人关注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与水共生的和谐社会氛围。

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只是丹棱县多管齐下做好“水”文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丹棱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约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引水、节水、护水、治水、供水等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成效斐然。

随着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的完美收官,全域幸福河湖试点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农村供水智能化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丹棱水利事业开启了新篇章,为丹棱县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注入了“源头活水”。

【关键词:供水】

“智慧之水”上山下乡惠民生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上,找水、打井、抗旱是每代人都要面对的难题,吃水只能靠天,这样的困局在去年底彻底解决了!”丹棱县顺龙乡青云村是该县最为偏远的乡村之一,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吃水难成了众人的心病。据该村1组村民唐远珍回忆,每到干旱年份,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就是到村子里的小河沟挑水,取水道路艰险不说,饮水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直到2024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来自青衣江的一股清冽甘泉经过沿途管网六级加压、长途奔袭近百公里、克服海拔落差近千米,冲入唐远珍家中的水缸,“饮一瓢安全自来水”这一世纪梦想才得以圆满,自此,远水也能解近渴。

唐远珍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丹棱县农村供水按照“搭框架、补短板、赋灵魂”三步走的方式,实施了全域饮水安全项目。通过建大、并中、撤小和管网延伸等一系列供水工程,新建仁美水厂、扩建县城水厂,新建加压站40余座,延伸供水主管网140余公里,铺设供水支管500余公里,联通和兼并各乡镇小型集中供水站20座;实施老旧管网改造260km;2021年10月,注资成立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统筹推进全县农村供水工作,对全县农村供水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率先构建起了城乡一体的全域供水网络体系,真正实现“全域供水、县域统管、城乡一体、同网同质”供水新格局。

截至2024年底,丹棱县农村供水总人口9.1万人,农村供水到户人口8.76万人,集中供水率98.51%,自来水普及率96.21%,县域统管率96.26%。

农村供水管网,建好还需管好。为此,一场围绕“让自来水会说话、听指挥”的智慧革命悄然展开。

“在这个平台,我们能通过农村供水‘一张图’,一手掌控全县2座水厂、54座加压泵站、23座山区高位水池,以及2200多公里供水管网的实时数据,同步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使农村供水安全得到全面巩固,确保村民长期稳定饮用放心水,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农村供水的管理服务质效。”3月27日,在丹棱县智慧治理中心,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供排水运行部负责人宋开皇登录“丹棱智慧水务”平台,只需点击“厂站管理、水网管理、监控中心、水质中心、报警中心”等模块,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就能将该县农村供水的总体情况和精准细节尽收眼底。

据介绍,为推动丹棱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该县依托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于2023-2024年探索实施了丹棱县农村供水智能化信息化项目,搭建了全域智慧供水云平台,打造了“原水—水厂—用户”的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全面实现农村供水生产管理、调度指挥、规范服务“三升级、三统一”,提升县域农村供水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以科技赋能驱动农村供水现代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提升隐患排查和应急检修效率是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核心诉求之一。2023年8月23日,平台预警提示张场镇片区管道失压、瞬时流量过载,监控中心及时将平台报警信息通知事故所在片区,第一时间开展针对性排查抢修处理,最大程度减少漏损和经济损失。”宋开皇介绍,平台启用以来,该县通过该“水网作战地图”,彻底告别了“大海捞针”和“无头苍蝇”式的供水管网检修和排查方式。系统管理员通过“报警中心”统一调度各类紧急待办事件,所属辖区管理人员根据派发工单便可快速精准找到隐患源头。自系统运行以来,共成功排查处理设施设备故障突发应急事件16起。

“搭建全域智慧供水云平台,只是项目一期重点内容,为了使系统充分适配丹棱县以丘陵地形为主的地貌特征与季节性用水需求,接下来,我们除了将完成全县农村供水管网信息的自主采集、全域供水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物联数据采集等基础工作外,也将与时俱进积极尝试现平台与主流AI模型的融合应用。”据丹棱县农村供水站站长李佰梅介绍,“今后,丹棱县农村供水将全力实现从‘有水吃’向‘吃好水’的美丽蜕变,擦亮丹棱乡村振兴农村供水‘安全水’‘放心水’的‘幸福底色’。”

“智慧之水”不仅上山下乡惠及群众,丹棱智慧水务的经验也星火燎原。2024年7月,丹棱县代表我市参加“成都都市圈智慧水务建设恳谈会”并作经验交流;8月,在全国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上,丹棱农村供水智能化信息化应用作为全国唯一的典型示范案例作交流……

【关键词:护水】

“解放模式”锻造美丽乡村好风光

“今天的任务就是清理河道的漂浮物和两岸零星散落的生活垃圾,我们兵分两路开始行动!”3月28日一大早,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成立的基层河湖管护“三支队伍”便开始了工作,党员志愿巡护队队长黄禹林与队员黄杜涛,巾帼志愿宣传队队长牟行燕、河湖保洁队队长李忠,分成两组,沿着村里的龙鹄溪两岸开展常规巡河清理工作。

巡河归来,将收集的垃圾放入转运站后,黄禹林等人回到河长制工作室,完善更新巡河日志和党员志愿巡护台账等信息。

2022年,龙鹄村作为丹棱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5个试点推广村之一,开始了此项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在此期间,龙鹄村结合本地实际,在“解放模式”基础上,创新探索出“3312”村民自治河湖管理模式——

“三个抓手”引领村级河湖管护,通过组建一套班子、健全一个阵地、完善一套制度,常态化开展巡河、问河、管河、护河等,打造村级河长面对群众的亲民阵地;

“三支队伍”注入河湖治理动能,该村组建三支志愿服务队协助河长开展巡护、宣传和治理任务,每名志愿服务队员开展工作后将获得相应积分,激发爱河、护河、治河新动能;

“一元钱模式”撬动农村垃圾治理,当地将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与农村垃圾治理“一元钱模式”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群众参与、护河有你”长效机制,推动河湖管护齐抓共管;

“两项激励”建立护河长效机制,龙鹄村设立乡风文明生态超市,对积极参与河湖管理、自觉保护生产生活环境和遵守村规民约的龙鹄村村民进行积分、评比、表扬、奖励,形成良好爱河护河风气和氛围。

龙鹄村是观察丹棱县多点开花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重要窗口,但不是全部。丹棱县突出政治引领,在各村(社区)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代表大会、镇村组干部入户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河湖保护治理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等载体全面推广“解放模式”,为聚力构建护水新格局、全面改善辖区水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随着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试点推广成功,2022年12月,全省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推广工作会在丹棱县召开,丹棱经验得到肯定。在此基础上,2023年6月,丹棱县制定了《全面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解放模式”全面推开。

在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加持下,在“以酿出美酒的标准保护好一江春水”的自我加压中,丹棱县域内的3条市级河流、6条县级河流、52座水库实现了长治久清,河湖水质常年稳定达Ⅲ类。

【关键词:治水】

战天斗地驯服汹涌波涛守家园

“多年来,我们对安溪河又爱又怕,爱的是她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了水源,怕的是每到汛期,河道两岸均会漫溢,大水大灾、小水小灾,给我们造成不少损失。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再也不担心洪涝灾害了!”3月30日傍晚,丹棱县张场镇锁江社区居民杨静与家人在安溪河鸭子滩段防洪治理工程新建的游步道上散步。道路一边是静静流淌的河水,一边是正在怒放的油菜花,置身其中犹如身处世外桃源。

让杨静不再因为汛期来临而惶恐不安的安溪河鸭子滩段防洪治理工程是怎样的存在,它对当地群众又有着怎样的价值?

据安溪河鸭子滩段防洪治理工程负责人邹龙繁介绍,该工程位于丹棱县张场镇和仁美镇交界处,综合治理河道长度5.2km,其中新建堤防3.12km,河道清淤5.2km,总投资3727.63万元。该项目按照“防洪优先、注重生态”的指导思想建设生态堤防,不仅夯实了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建设,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堤防成为一道亮丽的河流景观风景线。

2024年9月,工程竣工投用,将河道防洪标准由3年一遇提升至10年一遇以上。该工程的投用,能保护丹棱县张场镇文武村、仁美镇金藏村等沿岸群众6000余人,保护农田4600余亩。

在丹棱,战天斗地将汹涌波涛变为涓涓细流的工程并非安溪河鸭子滩段防洪治理工程一个案例。

“以前这里是没有路的,一到下雨天,这个小河沟就会冲下去很多枯枝败叶和垃圾,是村容村貌的一道‘伤疤’。这个工程不但整治了河道,还将幸福古村旅游环线延伸了近千米,来的游客更多了,旅游体验更好了,我的农家乐生意也更好了!”3月29日星期六,一大早,丹棱县幸福古村居民龚利华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当天中午的午餐预定桌数已经达到40余桌,接近他小小农家乐的极限值。谈及生意的火爆,龚利华直言,近年来实施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让古村更具吸引力。

让龚利华赞不绝口的项目名为丹棱县幸福项目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2023年,丹棱县以水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围绕“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发展思路,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在幸福古村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以水系连通、疏通清障、岸坡整治、水源涵养等水环境治理为核心,融合“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古村文化、幸福水保”等要素,统筹布局山、水、林、田、路、渠等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4平方公里,实现了保水、保土、经济“三效益”提升,呈现出了古村水村相融、人水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关键词:节水】

汇聚高质量发展“水力量”

“‘节水优先’是总书记治水方针中的第一句话,我们丹棱县主要从教育宣传和工程性节水两大方面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丹棱县水利局水资源股负责人吴敏介绍,近年来,丹棱县累计开展节水宣传活动10余场次,覆盖群众3000人次,实施工程性节水项目1个,2023年9月水利部公布丹棱县为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在推动节水工作中,一个基地和一个项目不得不谈。

“同学们,我们今天把开学第一课放在节水教育基地,就是要让大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提升大家节约用水的技巧,并以你们为媒介,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行动中来!”今年2月中旬,在位于丹棱县端淑小学的全县首个节水教育基地,一批批学生在这里完成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程。该校教师邓波告诉记者,在这个基地,学生们能直观了解到污水处理过程、认识到节水设施等,目前学校已常态化开展节水知识课程。

节水从娃娃抓起,在端淑小学,节水宣传的细节无处不在:定期开展“节约用水 创文明校园”主题班会活动以及“节约用水”手抄报和征文活动,在公共场所及用水单元张贴节水宣传标语、标识;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计量统计管理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编写用水计划实施方案;建立非常规水回收系统用于校园内绿化高效喷灌……

“以前春灌时期正需要用水的时候,由于沟渠老化严重,水流到半路就渗漏光了,我们只能守着水渠喊‘渴’。这个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让我们这些尾水地方也能用到水,能极大拓展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产量。”3月下旬,位于仁美镇五龙村的数百亩高标准农田里生机勃勃,据该村党委书记任忠兵介绍,作为东风水库灌区的尾水区,由于缺水,这里已经多年无法种植水稻,而今年这里的农田将全部插满水稻。

让五龙村的粮田“起死回生”的根源,是一个名为丹棱县东风水库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

“新渠道使用砼衬砌后,提高了防渗能力,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9提高到0.61,年新增节水能力145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产量137.1万公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据丹棱县东风水库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主要整治东风水库灌区干支渠30.36公里及渠系建筑物134座,新建干渠一体化闸门控制室2处。项目于2023年7月10月开工,2024年9月2日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改善灌面1.56万亩,恢复灌面0.79万亩。

事实案例不胜枚举,可喜数据不一而足。不仅供水、护水、治水、节水工作亮点纷呈,丹棱县在引水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丹棱地处岷江、青衣江分水岭,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无外来水源县,对天然来水较为依赖。为破解缺水难题,2018年10月,丹棱县启动“引青入丹”工程,从洪雅县青衣江引水,寻找到可靠水源;2019年1月31日,“引青入丹”工程正式通水,在此基础上丹棱县启动了全域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

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丹棱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片、“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工业企业和高校的陆续引进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迫切需求,水资源紧缺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丹棱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保障水资源供给,丹棱北部片区供水工程也提上了日程,该项目拟从玉溪河灌区百丈右干渠长滩引渠末端取水,引水干线途经蒲江县至丹棱县,经梅湾、党仲两座中型水库调蓄后供水,工程全线总长16.8km,目前项目已从设想阶段进入设计阶段。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新时期眉山水利高质量发展‘139’工作思路,坚持县委‘兴产、聚人、营城、惠民’主攻方向,以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亮创新举措、谋发展实招,为丹棱县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水利力量。”丹棱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戴轶琴说道。

来源:powerboy5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