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东大地,有一个充满活力与温度的村庄——临猗县北景乡北里村。这里不仅有着沉淀百年历史的文化舞台和历经400余年风雨沧桑的古槐树,更有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北里村党支部。
记者 王新欣
在河东大地,有一个充满活力与温度的村庄——临猗县北景乡北里村。这里不仅有着沉淀百年历史的文化舞台和历经400余年风雨沧桑的古槐树,更有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北里村党支部。
北里村全村耕地面积4850余亩,有村民310户1078人,在34名党员和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团结带领下,这个曾经普通的乡村,如今已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成为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实践的生动案例。
筑牢堡垒:党建引领,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晌午时分,北里村老年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几位老人相跟着,有说有笑地走向食堂。
几年前,在深入走访调研过程中,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发现村内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许多村内老人的子女外出务工,“吃饭难”成了困扰留守老人的现实难题。“必须想办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食有所安、心有所依!”这成了该村党支部的坚定共识。于是,创办老年食堂被提上议事日程。
老年食堂运营后,该村党支部将精细化管理服务放在首位。老年食堂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美味可口的两餐,并且不限量供应,确保老人们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好。
此外,老年食堂更注重精神赡养,配备了棋牌室、图书阅览角、健身康复器材等,为老人们提供丰富的休闲选择。每日午后,老人们聚在一起,下棋打牌、读书看报、拉拉家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昔日的孤独感被浓浓的情谊所驱散。老年食堂真正成了老人们愿意来、过得开心的温馨家园。
同时,为了让老年食堂实现长期良性运转,该村党支部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他们依托老年食堂,开办了“妈妈的味道”手工馍作坊,不仅满足了自身面点需求,还吸纳村内闲散劳动力参与生产制作。品质优良、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馍很快打开了市场,村党支部建立了“堂食+订单”模式,为周边果库工作人员提供工作餐和馍品订购服务。这一创新举措,既增加了就业岗位和村民收入,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反哺了老年食堂运营成本,实现了养老服务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新路径。
聚力发展:民生与产业并举,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走进北里村的“郇阳果园”,连片的苹果树已进入挂果期,空气中飘来淡淡的果香。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北里村建设高标准“郇阳果园”100亩,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丰产后预计每年可再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积极引进当地畜牧养殖龙头企业临猗县丰淋牧业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70余户村民养殖生猪两万余头,促进农民增收;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土地500余亩,其中400余亩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20万元;拓展农旅融合,瞄准近郊游、研学游市场需求,该村党支部大胆探索,与山西波洋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投资500余万元,建设占地70余亩集农耕文化体验、户外露营等于一体的乡村露营研学基地,为北里村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
北里村党支部深知,乡村振兴不能单靠“输血”,关键要增强“造血”功能。他们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要,双轮驱动,推动村庄面貌和经济发展同步提升。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其中,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集便民服务站、健康驿站、矛盾调解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实现“一站式”服务,让村民办事少跑腿、更便捷;投资500余万元用于该村环境整治,硬化巷道1.7万平方米,解决村民出行难题。铺设污水管网3000米,改善村内卫生条件。安装12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路。精心打造3处小游园,为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文化铸魂:弘扬时代新风,凝聚乡村精气神
每到周三下午,北里村就会传来悠扬的唱腔。老人们摇着扇子,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演员水袖轻扬。孩子们在周围追逐嬉戏,不时模仿一句唱词,引来阵阵笑声。
为满足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北里村固定每周三举办戏曲活动。一方面,邀请专业剧团前来演出,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本村的戏曲爱好者队伍,让悠扬的戏曲声在古槐树下回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北里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深挖历史底蕴,活化利用文化资源,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北里村蔚然成风。
每年春节,村里便热闹起来。该村党支部依托多功能大礼堂,精心组织春节文化汇演。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秧歌、小品、戏曲等节目轮番上场,原汁原味地展现着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此外,北里村党支部还牵头制定并大力推行《红白理事及节日宴请公约》,引导村民摒弃不良风气,简化流程,倡导节俭。如今,村里办宴席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平均每户可节约宴请费用一万元至两万元,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
“作为北里村党支部书记,我只想让村民生活幸福美满。村民的日子过舒坦了,咱这日子才有奔头,往后才能越来越好。”北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罗六珍感慨道。
古老的槐树见证着变迁,百年的舞台演绎着新生。北里村的华丽蜕变,归根结底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一心为民的党支部。他们用实干诠释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鱼丸哈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