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虞唐高跷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庆时进行表演,其高度在60厘米到4米之间,表演时采用巡游形式,以历史典故、人物传说、地方风情为题材,2023年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表演队伍中不仅有踩高跷,还有高跷会旗、红纸牌匾、蓝伞、牌灯、旌旗、划旱船、
非遗小档案:
虞唐高跷——
虞唐高跷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庆时进行表演,其高度在60厘米到4米之间,表演时采用巡游形式,以历史典故、人物传说、地方风情为题材,2023年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表演队伍中不仅有踩高跷,还有高跷会旗、红纸牌匾、蓝伞、牌灯、旌旗、划旱船、蚌壳精、渔翁、龙灯、狮灯、地花鼓等,并伴有锣鼓丝竹乐器演奏等,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传承困境——
虞唐高跷在当地已经流传600余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工作,高跷表演的主体逐渐流失。为了破解这一困境,虞唐高跷开始从娃娃抓起,并不断创新、丰富高跷表现形式,非遗高跷传承也有了薪火相传新局面。
“湘潭非遗新玩法”系列报道②
虞唐高跷:萌娃+混搭,花样解锁“长腿特效”
全媒体记者 谷桔
高跷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脚踩两根木棍,身着夸张服饰,平地飞升1.8米,直线、S线随意走起,这可能是大众脑海里浮现的经典画面。可虞唐人却说,这些都是小儿科,他们已经开启了花样模式玩高跷。
引子
虞唐高跷发源于湘乡市虞唐镇,600多年来绵延不断,早已成为当地人乡愁的一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虞唐高跷,虞唐人自有妙招。
2014年,虞唐镇中心小学被确立为非遗传承学校,为保护与传承虞唐高跷源源不断提供学员,注入活力。从2021年开始,虞唐高跷身后多了一个非遗保护单位:湘乡市中鑫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鑫培训学校”),为虞唐高跷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人力支持。近两年,虞唐高跷协会正式成立,推动虞唐高跷各项工作更加有序开展,还在全镇范围内增设了多个非遗传习所,让更多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虞唐高跷。
有了这样一群人的坚实守护,虞唐高跷在接力传承的同时不断带给大家惊喜。
萌娃走高跷
“慢慢走,不着急”“眼睛朝前面看,对,就是这样”……
3月10日上午,虞唐镇中心幼儿园,中鑫培训学校的老师正在教孩子们掌握踩高跷要领,这些学员是一群平均年龄约5岁的小萌娃。其中,5岁半的曹梓阳、谭沐灵已经走得比较稳了,小身板有模有样萌态十足。
为了扩大“朋友圈”,虞唐高跷传承从娃娃就开始培养——
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周景祥等传承人每年都会走进虞唐镇中心小学,通过示范演出、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孩子们普及虞唐高跷。活动结束后,总是会吸引不少孩子报名参加虞唐高跷兴趣班。仅在去年11月23日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就有40多个孩子报名。
孩子们非常期待放学后的公益高跷培训课,大家早早写完作业,只等周伯伯(周景祥)等人来给大伙上课。六年级学生杜武宣是去年11月下旬开始学高跷的,现在已经能驾驭1.8米高跷,并在高跷巡演中成功扮演了“财神爷”“孙悟空”等角色。
通过虞唐镇中心小学这个窗口,虞唐高跷在当地中小学生群体中深深扎根,于是,在每一个值得庆祝的重要日子里,孩子们担当起虞唐高跷巡演的绝对主角,就拿今年元宵节巡演活动来说,负责踩高跷的60多名演员全是孩子。随着孩子们的毕业、升学,这颗种子还传播到了其他学校。位于湘乡市区的东皋学校、东台学校,就带动形成了虞唐高跷学习热。
今年春季开学后,中鑫培训学校把高跷学员的平均年龄又刷新了,幼儿园的孩子也开始学高跷了。现在,园内共有约60名幼儿一起学习高跷,10来名幼儿已经可以大胆走出去。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场虞唐高跷巡演中,穿着戏服踩着高跷的小萌娃们,定会是观众们眼里最靓的崽。
混搭中国舞
今年1月18日,“湘心乡映,非遗焕新”——2025湘乡新春文化市集在湘乡市蒋琬广场举行,众多精彩瞬间让人们感受到了本土非遗文化的魅力。其中,舞蹈节目《刀马旦》更是成为全场焦点,因为演员们是踩着高跷跳舞。
只见一群十来岁的孩子闪亮登场。她们准确地踏着音乐节奏而来,步伐张弛有度,手里还熟练地舞起了长缨枪。演完手上功夫还不够尽兴,接下来,她们踩着高跷准备下蹲,然后劈叉、软翻……她们在高跷上完成了一系列舞蹈动作,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引来阵阵掌声。
这些年,代表性传承人周景祥一直尝试着进行高跷表演创新,今年元宵节巡演中看到的高跷舞龙灯,就成为虞唐高跷的一大特色。中鑫培训学校负责人杨燕飞接力创新,这次又将“混搭”玩出了新套路——把舞蹈融入到了高跷表演中。
杨燕飞从事舞蹈培训工作多年,考虑到中国舞与高跷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她想,或许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于是,自今年元旦以来,学校开拓创新了少儿高跷与戏剧、古典舞、技巧相结合的新模式,一群有着一定舞蹈基础的孩子开始踩着高跷练习中国舞。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孩子们可以在高跷上表演竖叉、脚柱、侧肩倒立、后软翻等高难度技巧动作,并成功将《刀马旦》带给了观众。
由于探索时间还不长,目前,《刀马旦》还只是一个以舞蹈基本功展示为主的高跷舞节目。下一步,杨燕飞将带领孩子们朝高跷戏剧表演、高跷成品舞蹈等方向发力,期待以高跷与舞蹈完美结合的方式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助力虞唐高跷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吸引更多的“粉丝”。
来源:湘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