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罚洪秀柱,释放关360天的柯文哲,赖清德知道自己已无路可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0:46 1

摘要:九三当天,赖清德还在社交媒体上对大陆阅兵冷嘲热讽,酸溜溜地说什么"台湾不用枪杆子纪念和平"。

九三当天,赖清德还在社交媒体上对大陆阅兵冷嘲热讽,酸溜溜地说什么"台湾不用枪杆子纪念和平"。

谁能想到,仅仅几天后,这位"硬汉"画风突变:对洪秀柱登上天安门城楼不予置评,对柯文哲交保释放网开一面。

从"强硬到底"到"主动服软",赖清德葫芦里卖什么药?他真的被吓到了吗?

这事儿说起来确实让人看不懂。

九三阅兵当天,赖清德在脸书上发文,阴阳怪气地表示"台湾不会用枪杆子来纪念和平"。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酸味,仿佛在说"你们搞这么大阵仗,我们不屑一顾"。这种表态在当时看来很符合绿营的一贯作风。

可谁能料到,风向变得这么快

阅兵结束还不到一周,民进党当局就做了两件反常的事。

第一件是对洪秀柱参加阅兵一事不予置评。要知道,洪秀柱可是前国民党主席,公开支持两岸统一的政治人物。

按照以往绿营的做法,她从大陆回来后,少不了要被"关心"一番,甚至可能面临法律追究。但这次,陆委会居然选择了沉默

第二件更加出人意料。

9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柯文哲可以7000万新台币交保。这位前台北市长因为"京华城案"已经被关了整整360天。

一年多的时间里,检方翻来覆去查,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金流证据。

对比一下2023年的"超思鸡蛋案"。同样是涉及巨额资金,同样缺乏直接证据,但涉事的绿营官员却能够安然无恙。

这种双重标准简直不要太明显。

现在突然放人,时机选择颇为玩味。要么是证据实在不足,要么就是另有考量

要理解赖清德的转变,得看看他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先说民意变化。九三阅兵当天,台湾地区的直播观看量超过500万人次

更让绿营心慌的是,弹幕上"支持统一""认同历史"的留言满屏飞。连一些平时立场偏绿的媒体,这次也开了直播。

关键是没人强迫他们

这是观众的自发选择,反映出岛内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真实态度。那套天天喊的"抗中保台"口号,真没多少人当回事了。

再看民调数据。最新调查显示,赖清德的支持率已经跌至25%,不满意度高达55%。

更扎心的是,连他的"铁票仓"台南市,支持率也降到了36%。有43%的民众明确表示反对。

一位台南市民直言:"台风淹了半个南部,赖清德不救灾,却忙着斗政敌,老百姓生计谁管?"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还有一个更致命的打击。7月26日和8月23日的两波"反罢免"行动中,民进党以0比32惨败

连一个罢免案都没成功,这对绿营的士气打击可想而知。党内秘书长林佑昌干脆辞职了事。

国际专家的分析也很犀利。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崑义指出,大陆的九三阅兵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实力

45个方梯队、高超音速导弹、洲际弹道导弹,这些装备的亮相让台湾"想以战争来取胜解放军的可能性越发不可能"。

实力对比的变化,让台湾当局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赖清德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继续强硬到底?民意不答应。适度调整策略?又怕被说成是"认怂"。

最后选择了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表面上对洪秀柱和柯文哲网开一面,实际上启动全台巡讲计划。

这招我们见过。当年赖清德做行政院长时搞过"团结十讲",就是全国巡回演说

当时打的旗号挺响,但内容不接地气。说什么"票多不算赢"这种话,直接引来民怨,巡讲也不得不中途喊停。

如今又把这招拿出来,换了几个温和的口号,说"信赖台湾""守护民主"。但内里还是原来那套去中国化、反统一的老调。

问题是,现在的社会氛围和几年前已经不一样了。

民众对这些空洞口号的耐心越来越少,反而更关心经济、房价、治安、医疗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洪秀柱这次的表现就很说明问题。面对绿营的威胁,她展现了极大的勇气。

她在发文中直斥民进党"扭曲历史、矮化抗战",试图将"抗战胜利"偷换成"终战",无非是想割裂台湾与中华民族的血脉联系

她质问道:"难道纪念为国捐躯的先烈,也要经过民进党批准?这不仅是对人民言论自由的限制,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压抑。"

这种坚定立场赢得了广泛尊重。就连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发表讲话,肯定中国展示军力是为宣示国防主权。

强调"再没有人能随意欺负我们",认为这是"两岸共同的心声"。

更麻烦的是,柯文哲出来后,蓝白合的热度又上来了。

国民党内部虽然接班人不明朗,但赵少康呼声不低。他媒体资源丰富,也能和柯文哲形成互补,这在2028年选举布局中很可能成为变量。

赖清德看得到这个局面,所以必须做点动作。

但问题是,这种被动调整能管多久?

从根本上说,台湾内部这几年已经在悄悄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正视大陆的发展速度和两岸的实力差距。

九三阅兵那么多人主动去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赖清德这次放了柯文哲,是为了缓和眼下的舆论压力。

但这很可能是放虎归山。民众党在柯缺席时就还能维持一定存在感,他一回来,势必会让支持者热血沸腾

洪秀柱不罚看似避免了冲突,但她在阅兵场上的亮相、那些传回来的画面,也在岛内悄悄发酵。

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抗中保台"的说法到底还有多少说服力。

赖清德搞的全台巡讲,说白了就是要告诉支持者,民进党还在,他们还会坚持。

但在当前的环境下,这能不能拉回支持率,是大大的疑问

2026年"九合一"地方选举是一次全面检验。如果地方选举输惨了,2028年的总统大选就没得玩了。

更深层的问题是,两岸关系的大趋势不是靠几场巡讲能改的。

当岛内越来越多人认同和平是唯一出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看待两岸差距,政治对抗那一套就会越来越站不住脚。

赖清德现在最大的担心,不只是民调数字的下滑,而是失去了操控舆论的能力

一旦"台独"多数人不再买账,民进党的政治根基就没有了。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此前就明确表示,对于民进党当局个别人公开叫嚣,甘当"台独"打手、帮凶,我们将依法追责,坚决打击

这种明确的立场和开放态度,让赖清德的封锁政策显得格外狭隘和不得人心。

赖清德和民进党还能维持多久老套路,是个问号。巡讲能拖一阵子,但拖不走大势

两岸的现实比任何政治人物的意愿更有分量。

结语

说起来,赖清德的"服软"看似策略调整,实则暴露了绿营的深层恐慌。当"台独"失去民心支撑,政治投机的本质便暴露无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民意的觉醒不可逆转。无论是2026年的地方选举,还是2028年的领导人选举,绿营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面对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赖清德的小算盘还能算计多久?你认为绿营还有翻盘的可能吗?

来源:焰墨绘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