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跑操、武术、跳绳……绥德让“体”“教”真正手拉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09:35 1

摘要:大课间千人跑操、《弟子规》+武术操、广播体操等气势恢弘;小课间跳绳、踢毽子、打篮球等传统项目与地面游戏、体能闯关创意活动交织成趣……3月24日,笔者走进绥德县江德、明德、实验中学、一中等8所中小学校,学生们活力满满,不时撒下串串欢声笑语,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

大课间千人跑操、《弟子规》+武术操、广播体操等气势恢弘;小课间跳绳、踢毽子、打篮球等传统项目与地面游戏、体能闯关创意活动交织成趣……3月24日,笔者走进绥德县江德、明德、实验中学、一中等8所中小学校,学生们活力满满,不时撒下串串欢声笑语,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绥德县贯彻落实“双减”改革政策,推进“三个课堂”,坚持以“健康第一”为育人核心理念,将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活动样态、开展体育赛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蓬勃向上的体教融合环境,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着力打造具有绥德特色的体教育人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体教稳步提升

“体教者都是有着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优秀老师,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敬业精神,都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好评。同时,完善体育器材设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发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绥德县教体局局长黑耀飞说。

绥德县以“专职引领+全科培训”的方式,以本校教师为主、外派为辅成立教练团队,积极盘活教师资源,打造专、兼职体育授课教师队伍,将这个“刚性任务”平稳落地。聚焦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建立体育教师名师工作室,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和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不断夯实教学基础,让体育教育有底气。

另外,根据教育实际需要,绥德县开展设施升级行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采购多种健身器材设施设备、构建体育培训中心智慧体测平台,新建与修缮35所学校运动场地与场馆,生均公用经费10%用于体育社团和校队建设。同时,推行“一场多用”改造计划,建立学校之间器材共享、资源调剂机制,最大程度实现多种资源共享。

“孩子通过参加丰富的课间活动,身体体质变好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绥德县明德小学学生马可欣家长表示。目前,绥德依托县卫健局、县体委、体育类培训机构成立“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体育课堂”的家校社育人教联体,共同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丰富课程内容,构建多元体教课程体系

“我们立足体育课堂为主阵地、推进社团课程多元化、打造课间活动新样态。坚持“课内教会、课外训练”原则,推行‘一班一品’,每个班级、每名学生要完成‘专项技能+基本技能+游艺活动’‘三个一’模块学习,通过定期考核验收机制,巩固教学成果。”绥德县明德小学校长李树国说。

绥德县 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为抓手,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足、篮、排“三大球”和田径运动的普及,将田径、篮球、排球等基础项目,体操、游泳、举重等传统项目以及武术、跳绳、滑轮等特色项目融入学生课间活动与体育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

“各学校以趣味性和创新性为核心,开设多样化的体育社团,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学校不仅组建了陕北秧歌、鼓乐队等社团,还有千人秧歌体操,它将陕北民歌、说书、秧歌等非遗元素融为一体,韵律美,节奏感强,让学生易学乐学,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非遗。”绥德县教育副总督学、教体局办公室主任刘永升表示。

此外,绥德县将小课间、大课间、体育社团和体育校队有机融合,确保学生每天体育综合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构建“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典范”体育发展新格局。目前,绥德县第九小学被授予“榆林市跳绳推广优秀学校”,“跳绳”项目在陕西省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绥师附小的“千人秧歌体操”被央媒关注报道。

课间科学锻炼,创新体育活动样态

“课间活动丰富而有趣,以前我篮球打得一般,跟体育老师学了不少专业技巧后,现在传球、投篮都有模有样,还能给小伙伴当‘小教练’呢。跑步、跳绳、打沙包等活动也让我的体能大幅提升,从前跑几步就喘,现在步伐轻盈,跑起来又快又轻松。”绥德县明德小学学生刘紫萱高兴地说。

为推进中小学更好地落实课间时长“早操20分+大课间30分+小课间15分”行动,绥德县开发“校队示范+全员跟练”模式,即课间前5分钟校队成员示范热身,中间8分钟分区域进行特色项目微练习,最后2分钟统一练习放松操,深受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好评。

“我们通过建立‘校队训练+大课间普及+课间微练习’三级体系,促进学生体质明显提升;创新推出‘135’课间训练法,即1分钟专项技巧示范,3分钟小组‘传帮带’,5分钟趣味挑战赛,通过校队示范、分组指导、趣味挑战等形式,将专业训练融入日常体育活动。”绥德县教体局基教二股股长刘小亚说。

绥德县兼顾大小课间时长,合理安排相应的活动,按照“一校一策”原则,灵活制定大、小课间活动方案,同时,把一些体育器材放在教室里,方便孩子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走廊、步道等校园“边角料”打造成“微操场”,营造“处处是运动场、时时可锻炼”的浓厚氛围。

体育赛事赋能,搭建“新苗”竞技舞台

“今年年初,我们在各学校中选拔体育方面的好苗子成立校队,通过校队联赛活动,以赛促练、以赛育人,充分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绥德县体培中心主任高杨说。

目前,绥德县在城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包括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20余个体育项目的校队建设工作,这一系列举措,旨在通过系统化体育人才培养,为省市级体育赛事储备竞技人才。截至目前,已选派20余名优秀教练员、20余个体育项目走进城区各中小学校园,今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县中小学体育社团和校队全覆盖,培育3—5个县域特色体育项目群。

此外,各学校创新举办“趣味运动会”“校园田径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将大课间活动展示纳入大型赛事开幕式,让体育与德育、美育深度融合,让学生登上赛场,让赛事活动常态化。每月举办“校队开放日”、每学期组织“课间吉尼斯”挑战赛、年度组织“阳光体育联赛”,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充分参加竞技活动,感受体育的魅力。

近年来,绥德县深入贯彻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创新构建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在持续开展田径、足球等传统赛事的基础上,增设跳绳、游泳等特色项目,形成“常规赛事+特色活动”相结合的竞赛机制。累计向省、市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百余名,其中举重项目连续三年蝉联市锦标赛男女团体冠军,在省十七运会中斩获24金23银15铜,金牌数位列榆林市县区前三,丁梓惠获足球女子乙组冠军兼最佳射手。

如今,走进绥德县各中小学校,体育运动的“火把”在校园激情燃烧,孩子们尽情在运动场驰骋,真正做到了眼中有光、身上有汗,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达到以体启智、以体强身、以体健美、以体育人的体教融合育人目的,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来源:二三里资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