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浅方营养师。去年夏天,我接触了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她身高1米6,体重135斤,想通过调整饮食让自己更轻松一些。她告诉我,尝试过节食,但总是因为“扛不住饿”而放弃。
大家好,我是浅方营养师。去年夏天,我接触了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她身高1米6,体重135斤,想通过调整饮食让自己更轻松一些。她告诉我,尝试过节食,但总是因为“扛不住饿”而放弃。
观察她的日常饮食后,我发现她最大的问题不是吃得多,而是吃错了时间和方式。
经过我的调整,她不仅减了36斤,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和食物“和平相处”。
她的三餐时间混乱,饿急了才吃饭
这位女士每天早晨急着送孙子上学,经常不吃早饭,中午随便扒拉几口剩菜,到了下午饿得难受,就买路边摊的油饼、炸串填肚子。
晚上家人聚餐,她又忍不住吃撑。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模式,让她总是陷入“饿→多吃→后悔”的循环。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她固定三餐时间:早餐7点半前吃完,午饭12点,晚饭不超过7点。哪怕早晨只煮一个鸡蛋、喝半杯牛奶,也比空腹强。
英国一项针对中年人群的研究发现(参考文献附后),每天规律进食的人,比饮食时间混乱的人更容易控制体重。她坚持一周后反馈:“到点就吃饭,反而没那么馋零食了。”
把“精米白面”换成更管饱的食物
她原先每顿必吃一大碗白米饭或面条,但饭后两小时就饿。我让她用土豆、南瓜、玉米这类“带块儿”的食物替代一半主食。
比如中午蒸米饭时,加一把切块的山药;晚上煮粥换成燕麦片。这些食物消化更慢,饱腹时间更长。
她起初担心“不吃米饭没力气”,但尝试后发现,燕麦粥里加一勺芝麻粉,配个水煮蛋,反而比原来光喝白粥顶饿。
两餐之间“加个小餐”,反而吃得更少
很多人觉得“少吃”就要挨饿,其实恰恰相反。这位女士下午4点左右最容易饿,过去总是忍不住买高油高糖的点心。我建议她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各加一次“小餐”,比如一小把原味花生、一块无糖酸奶,或者半根黄瓜蘸酱。
最后说点实在的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急功近利,反而把身体折腾坏了。咱们这个年纪,健康永远比体重秤上的数字重要。别和別人比速度,找到自己能长期坚持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Smith, J. et al. (2018). "Regular Meal Timing and Weight Management in Middle-Aged Adults: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12(3), 45-52.
来源:浅方8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