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近年来,麻城市立足就业工作实际,围绕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和推进城市、产业“双集中”两条主线,探索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在推动实现高质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近年来,麻城市立足就业工作实际,围绕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和推进城市、产业“双集中”两条主线,探索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
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推进就业工作的题中之义
麻城常住人口87.08万,在全省三类县市中排名第二。然而,在人口与经济双重发展过程中,就业工作也迎来了诸多严峻挑战,亟待破局与革新。
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麻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麻城着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建材、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364家,县域经济连续8年稳居全省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被确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立讯精密、卡倍亿等众多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并不断扩产,电厂三期、沿江高铁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就业机会多,发展平台广。但现实层面,“就业难”与“招聘难”问题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建立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基层就业服务工作提质增效的崭新契机。麻城市服务就业人口众多、服务市场主体数量庞大,面临着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岗位供给与群众需求失衡,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失衡,就业服务体系机制不健全、专业性不强、信息化水平偏低、设施设备落后等短板,必须创新思路谋划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推动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有力保障。麻城版图面积大、乡镇(街道)多,失业人员、大龄低技能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获取就业信息和服务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供需对接的针对性、精准性、及时性方面亟待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亟须加强。因此,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不仅是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求,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美好期盼的有力保障。
推进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麻城实践
近年来,麻城市以促进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为核心目标,系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基层就业高质量服务网络体系,协同打造线上智慧平台与线下服务场所,做实做优基层“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
高标准建设就业网络体系,织就就业服务“一张网”。麻城市建成以市镇村三级政府就业服务网络和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人力资源企业等市场主体为骨架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市配备452名就业专员和3700余名就业信息员,采用“大数据+铁脚板”的方式,全力摸排各类就业信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及时为市场主体和求职对象提供全方位就业帮扶服务。2024年,采集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50余万条,收集在外就业人员信息15.45万条,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失业保险待遇4000余万元。
高集成打造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跑一地”。秉持就业服务“最多跑一地”工作理念,麻城市积极整合就业服务资源,优化更新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在麻城经济开发区企业聚集地新建大别山人力资源市场,成立国有人力资源公司,整合政府公益性平台和市场化专业机构,融政策性服务和市场化对接于一体,为进城人员、返乡人员、外来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发布、人员招聘、技能培训、岗位调节、业务办理、政策落实等一站式、集成化就业服务。全市合理布局“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驿站40个,2024年为5600余人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就业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已基本形成,“家门口”就业服务更加便民。
高效能开发就业信息系统,推广就业服务“掌上办”。为集成化处理就业信息,提供“不见面”便捷就业服务,麻城市自主开发“麻城就业直通车”小程序,设置“我要求职”“我要招人”“享政策”“要创业”等功能板块。目前已入驻企业482家,累计发布岗位招聘需求5670个,个人用户数8230人,发布简历3890份,日均用户点击量600余人次。同时,高效运用就业服务网络信息采集成果,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就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就业云地图”系统,实时监测就业形势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劳动者技能画像、回乡技能人才等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线下服务站点配备“就业服务一体机”,引入“就业小知”智能化服务系统,让就业服务“一触即达”。开通“麻城就业”官方抖音号、打造“麻城就业直播间”、启动FM88.0综合广播《就业在麻城》栏目,利用现代化信息媒介,让惠企利民政策、就业服务信息触手可及。
全方位建设就业重点项目,就业创业工作“步步高”。麻城市统筹推进就业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家门口就业工程”“才聚荆楚工程”“返乡创业工程”和劳务品牌建设。在线上线下平台的支撑下,适时开展“看岗直通车”进企业、“面试大巴”进校园、直播带岗等活动,为群众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2024年,帮助重点企业招录新员工8300余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万余人。在黄冈率先组织企业到长三角、珠三角开展返乡就业创业推介活动,新增返乡创业1500人,带动就业5000余人。大力开展“菊艺师”、家政员等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年均参训学员达8000人。
进一步健全完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麻城市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将根据全市“项目建设年”工作要求,持续巩固完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探索打造“就在麻城”“技兴麻城”“惠企利民”“创在麻城”品牌矩阵,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
打造“就在麻城”工作品牌,构建集成化公共就业服务新生态。以高质量就业服务助推项目建设,全力服务麻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挖掘绿色建材和汽配冶金等特色制造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持续优化就业信息系统,完善“就业直通车”服务功能,创新就业创业政策、重点企业岗位宣传推介模式,扩大麻城就业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实施“技兴麻城”工作规划,推进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新篇章。深入推动职业培训与产业深度融合,结合企业对新技能、新工艺的需求,动态发布重点产业职业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和企业岗前培训、新技师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大力开展月嫂、电工、钳工等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培养“麻城菊艺师”“麻城米酒师”等劳务品牌典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坚持“惠企利民”工作方针,建立常态化重点对象帮扶新机制。持续做优“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就业服务专员直面服务基层群众,企业服务专员直面服务用工企业,切实提高基层服务质效;持续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力度,通过各类信息平台载体,广泛宣传吸纳就业奖补、稳岗返还补贴、技能培训和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惠企利民政策,推行“政策找企、政策找人”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便捷服务,发挥就业援助政策兜底作用。
聚焦“创在麻城”工作重点,完善系统化创新创业服务新体系。持续强化平台打造与升级,做实多能合一的大别山创新创业中心及三个省级园区,构建返乡“创业宣传、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平台、创业服务”的支撑体系,大力引导楚商返乡投资兴业;持续用活创业项目申报、扶持系列补贴政策,激发“双创”活力;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系列活动,营造浓厚创业氛围,吸引在外优秀大学生、企业家或成功人士回家乡创新创业。
来源|黄冈日报
投稿邮箱|mcswxcb@126.com
来源:麻城宣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