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近40年好看的15部国产战争剧排名:战长沙上榜,亮剑第2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9:30 1

摘要: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真实历史为蓝本,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远征军上校韩绍功和谢孝彰为视角,以中、英联军缅北大溃败,同古战役、仁安羌大捷、野人山撤退等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完整地呈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到反攻的全过程。。。

国内影视剧众多剧种中,战争题材一直是大热门,基本上每年都有几部佳作呈现给观众,在此根据综合评分,网络热度盘点近40年最好看的15部作品:

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真实历史为蓝本,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远征军上校韩绍功和谢孝彰为视角,以中、英联军缅北大溃败,同古战役、仁安羌大捷、野人山撤退等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完整地呈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到反攻的全过程。。。

该剧对这段历史描述的很清晰,战场的拍摄也非常真实,但缺少缺乏宏大视角、历史反思,如果想真正的了解这段历史,建议看这方面的纪实文学。

根据网络小说《特战先驱》改编,剧集首次将 "特种作战" 理念引入抗战题材。

富二代周卫国目睹战争的残酷后,弃笔从戎考入中央军校,并前往德国学习特种作战技术。归国后,他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特种部队——雪豹特战队,周周卫国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带领雪豹特战队屡立奇功。他们端掉日军军火库、火烧伪军炮楼,执行斩首行动、情报战等非对称作战。打破了传统抗战剧" 人海战术 "的刻板印象,被评价为" 国产特战剧的启蒙之作 "。

虽然真实历史上没有中国军队关于组建特种部队,专业狙击手抗日的记载,但《雪豹》凭借着精彩的剧情,对我双方顶尖狙击手之间的对决,依旧成为观众喜欢的爽剧,,,

根据真实故事《“另类民兵”葛二蛋》改编,

全剧以 "混世魔王" 葛二蛋的视角切入,抗日战争时期,因为被人出卖,鬼子屠村,葛二蛋村子里的一百五十多人全部被杀害。葛二蛋,麦子和苗子成了这场劫难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寻找背叛者报仇成了三人的使命,但因不同的人生观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葛二蛋偶然受到八路军启蒙,在与日军的斗争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抗日民兵,带领村民与侵略者斗智斗勇‌,麦子因极端利己的性格,逐渐走向背叛。。。。。

黄渤以独特的幽默感,演活了充满喜剧色彩的葛二蛋,以喜剧外壳包裹悲剧内核,用草根智慧消解战争的严肃性,这种 "非典型英雄" 的塑造,打破了传统抗战剧的英雄主义神话,展现了战争中普通人的真实状态。。

与《跨过鸭绿江》大开大合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战争大剧不同,《三八线》聚焦普通士兵视角,叙事手法更加细腻。全剧以东北农民李长顺参军为切入点,通过 "新兵训练 - 入朝作战 - 血战后撤" 的叙事脉络,展现普通士兵的生存困境。。

《三八线》摒弃了 "战神" 式的英雄塑造,真实呈现士兵的恐惧与成长。新兵张金旺(王挺饰)初上战场时吓得尿裤子,却在战友牺牲后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

最值得一提的是,拍摄手法非常专业,

“三三制进攻队型,掩护射击+单兵手榴弹爆破,班排包抄……战前动员、战后战术讲解、新兵克服恐惧、战斗小组老带新。”……堪称合格的军教片。

根据川军出川抗日为背景的战争剧,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川军以“失地不复,决不回川”的决心,以三百万壮士出征,转战今山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经历了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战等重大战役,付出了六十万军人伤亡的代价,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威名故事。

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战争是残酷的,以1945年的老河口战役为高潮,所有的人都勇敢的放弃生的机会,选择了和阵地共存亡,主角配角都牺牲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刻。

最后一幕非常感动,家乡里老爷子半夜听到有个小兵敲门说是想吃他煮的宵夜了,连忙煮好端出来在大街上找,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恍然间一回头看见当年那些出川的兵都笑嘻嘻的走在街上,说着家乡话,走在他们自己家乡的青石板路上。看得观众潸然泪下。。。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很多,要是场面最宏大,叙事最详尽,非《跨过鸭绿江》

莫属。

这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战争大剧,采用 "情景再现 + 历史影像" 的复合叙事,将真实战场纪录片与演员表演无缝衔接,从最高领导作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到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署停战协议,时间跨度超过3年。战争戏占比超 60%,涉及10万群众演员与2000台军事装备,真实还原了长津湖战役,奇袭武陵桥、三所里松骨峰阻击战、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经典战役,以及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超燃台词,让观众看到心潮澎湃。

“小分队中唯一幸存者何山,一身伤痕,望向曾经战斗过的群山,恍然间看到他一个个牺牲的战友,心上人田秀姑,远远走来,穿着军装,捧着鲜花,一路说说笑笑,那么鲜活而年轻,他想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却并没答应,看不到他的存在,还是说说笑笑地一路向前,越走越远,越走越远,逐渐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这是《乌龙山剿匪记》剿匪胜利后的大结局。也是全剧催人泪下,印象深刻的一幕。

留在观众记忆深处的还有勾魂摄魄的四丫头,追狗的田大榜,心狠手辣的钻山豹,匪气十足的独眼龙,充满智慧的东北虎,急躁轻浮的何山。。。无论是小分队员还是土匪特务,一个一个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

还有那首《高山流水猎人魂》:“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

这部根据湘西剿匪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剧。当年以 48.9% 的收视率创下中国电视剧史纪录。成为永恒的经典和童年的记忆。。

根据李存葆同名小说改编,据说当年唐国强曾自荐演电视剧,结果被谢晋拉去拍电影版,剧版改由当红小生周里京出演。

全剧只有三集,根据时间划分成战前、战中与战后,涉及战争的镜头其实并不太多,包括战争前后的一切都非常真实。人物形象比电影版刻画的更为丰满,高干子弟赵蒙生从战前的胆小避战,到在战斗中成长与觉醒,梁三喜、雷神爷、靳开等人动人的家国情怀,让观众印象深刻。

全景式还原抗日战争中三次长沙会战,讲述了1939年至1942年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攻防战的故事。

该剧采用纪实文学的笔法,叙事非常客观,最大程度还原了真实的历史,承认了中国军队的弱势,多次强调日中战斗力五比一这血淋淋的事实,相比过去神剧一昧贬低敌人,这已是难能可贵。而对三次长沙会战,该剧更注重高层在战略上的博弈,将指挥官之间战略的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军、一个师的调用都体现了双方的谋略,这显然比一昧追求战斗场面的刺激有意义的多。

张丰毅饰演的薛岳把 "百战名将" 的果敢演绎的淋漓尽致,完整披露了薛岳"天炉战法" 的军事思想:以 "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为核心,将日军诱入预设的口袋阵。

根据兰晓龙同名小说改编,孔笙执导,以独特的 "民间抗战" 视角的抗日剧。

该剧以 1938 年至 1945 年的沽宁城为舞台,围绕四道风、欧阳山川、龙文章、何莫修四位主角的行动线展开。导演孔笙采用 "拼图式" 叙事,将地下党潜伏、民间武装起义、国际援助等多条线索交织,最终在 "解放沽宁" 的战役中完成叙事闭环。

剧中没有 "高大全" 的英雄,四道风粗鲁、欧阳山川多疑、何莫修怕死。

就像网上说的“四道风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个代表,没有科学和理论指导的英雄,具有英雄的一切特性,勇猛抗挫而易绝望。欧阳是社会科学的代表,小何是自然科学的代表,龙文章是理想主义者的代表”每一个鲜活的代表,在国家危难,挺身而出,成就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传奇。

根据徐贵祥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始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村民姜大牙在迎亲路上,遭遇日军轰炸,全村只有他、新娘子韩春云、同乡陈墨涵和朱预道四人侥幸逃生。在人生选择上,姜大牙和朱预道想投国民党,却进了新四军的队伍;而陈墨涵和韩春云想投新四军,却被国民党抓差。这一转折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姜必达在八路军中经历了千锤百炼,从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莽汉逐渐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陈墨涵、朱预道等人也在战争中经历了各自的成长与蜕变。。。

同样是从草莽英雄到卓越的将军,李云龙更加写意,指挥作战能力一路开挂,等同于神,姜大牙更为写实,全剧战争场面不多,视角更多的展现姜大牙跌宕起伏的命运。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孔笙、张开宙执导,霍建华、杨紫、任程伟、左小青领衔主演的抗日大剧。

该剧通过 "普通家庭" 与 "文化守护" 的叙事,以胡家三代人的视角切入,将长沙会战的宏大历史拆解为日常生活的细片段,让人真真切切感受战争之痛离别之苦,就像剧中顾清明说的,“什么是战争,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张黎执导,孙红雷,黄志忠,孙淳, 张恒,柯蓝,张志坚主演,

这部跨越 25 年历史时空的鸿篇巨制,通过湖南醴陵杨氏兄妹三人的命运变迁,浓缩讲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以及不同信仰和党派的人们的命运路线。该剧以豆瓣 9.2 分的成绩成为战争历史剧难以逾越的巅峰,并获得金鹰奖,亚洲电视大奖等多项大奖。

“还是那句话,一个剑客高手和咱对阵。就是明知是个死,也要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

这部根据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亮剑》,估计是国内知名度最高,重播率最高的战争剧。

该剧除了生动的刻画了李云龙从草莽英雄一步步成长为优秀将领的历程,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人性光辉的英雄。贡献了太多的经典战例,经典名句。

丁伟的睿智,赵刚的儒雅,孔杰的急脾气。。。每个角色都刻画的有棱有角。

更重要的是,亮剑讲的是军人亮剑精神,民族大义,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名剧。

1.《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部根据兰晓龙的同名小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被众多剧迷誉为”中国第一抗战剧”。

之所以说是最好的抗日剧,因为它真正反映了抗战的艰难。

该剧南天门战役原型松山战役, 日军伤亡1200多人,国军伤亡7783人,敌我伤亡比1:6.2,是抗战中后期最残酷的战争之一。

一群灰头土脸,衣衫褴褛,来自五湖四海的散兵游勇:迷龙、阿译、孟烦了,龙文章(死啦死啦),不辣、郝兽医等。他们没有番号、没有装备,甚至没有名字,却在战场用血肉之躯书写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悲壮史诗。

《我的团长我的团》给观众带来了太多的经典场面,

还有那句催人泪下的“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来源:AdamZwl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