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冷知识大放送:原来被骗了几百年?这些套路早就被古人玩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07:14 1

摘要: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现在年轻人热衷的愚人节整蛊游戏,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欧洲就已经有人玩得炉火纯青。比如丹麦的农民会拿着“烟雾消除器”忽悠邻居去抓根本不存在的烟雾,或者递个“左撇子专用螺丝刀”让人对着螺丝发懵,最后才喊一句“愚人节快乐!”。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传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现在年轻人热衷的愚人节整蛊游戏,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欧洲就已经有人玩得炉火纯青。比如丹麦的农民会拿着“烟雾消除器”忽悠邻居去抓根本不存在的烟雾,或者递个“左撇子专用螺丝刀”让人对着螺丝发懵,最后才喊一句“愚人节快乐!”。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传统,其实藏着不少连历史学家都挠头的谜团。

关于愚人节的起源,最常被拎出来说的版本是法国1582年的历法改革。当时法国从儒略历切换成格里高利历(也就是现在通用的公历),新年从4月1日被挪到了1月1日。有些消息不灵通的村民还在四月过新年,结果被城里人疯狂嘲笑,甚至有人故意给他们送假请柬。不过这个说法更像是民间传说,毕竟同一时期英国、荷兰等国家也在过愚人节,而他们压根没跟着法国改历法——可见人类的恶趣味不分国界。

还有个冷知识:愚人节可能是古代欧洲“春分狂欢”的变种。三月底四月初正值春耕,农民们借着胡闹来缓解劳作压力,比如罗马人在希拉利亚节(Hilaria)装疯卖傻,印度人在胡里节互相泼彩色粉末。这些活动本质上和现在往同事键盘贴便签条、给朋友奶茶加酱油的操作没啥区别,都是找个借口释放天性。

要说把愚人节发扬光大的功臣,还得数报纸和广播。1849年丹麦报纸就开始在4月1日刊登假新闻,比如某小镇突然挖出金矿,或者政府要征收“空气税”。到了1957年,BBC甚至拍了部伪纪录片,说瑞士农民从树上收割意大利面,画面里老奶奶一本正经地梳理“面条树枝”,愣是让观众信以为真。这种操作放在今天相当于央视突然宣布熊猫开始学英语——荒诞里透着严谨,难怪有人一边骂“离谱”一边转发十连。

不过媒体也有翻车的时候。1992年美国某电台冒充前总统宣布复出竞选,吓得全国听众差点心脏骤停;1996年某快餐品牌假装收购自由钟(Liberty Bell)说要改名叫“玉米卷自由钟”,气得市民电话打爆市政府。可见愚人节的精髓在于“点到为止”,要是玩笑开成社会恐慌,分分钟从段子手变法制咖。

现代人玩愚人节的花样就更多了。某科技公司每年固定整活,从地图里藏吃豆人游戏到宣称研发出“意念搜索”,愣是把4月1日过成了品牌创意大赛。普通人也不甘示弱,朋友圈里“我结婚了”“中奖了”的假官宣能刷出三米长,第二天再补一句“愚人节特供”化解尴尬——这招堪称社交安全气囊,进可攻退可守。

当然,愚人节不是免死金牌。丹麦学者研究发现,报纸现在更喜欢用愚人节玩笑搞“高级黑”:比如假装支持离谱政策来讽刺现实,或者虚构科技突破暗讽行业乱象。这提醒我们:开玩笑也得带点脑子,别把冒犯当幽默。就像往寿星蛋糕里塞牙膏是喜剧,但给糖尿病人送糖果大礼包可就是悲剧了。

所以下次被人贴了“我是笨蛋”的纸条也别急眼,要知道你参与的可是横跨四个世纪的国际文化遗产项目。从法国农民到硅谷码农,从报纸铅字到朋友圈段子,人类用实力证明——有些套路,真的可以祖传。

来源:冲进大连外国语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