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我国的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收入137276亿元,同比增长10.0%;利润总额16953亿元,同比增长8.7%。
2024年,我国的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收入137276亿元,同比增长10.0%;利润总额16953亿元,同比增长8.7%。
随着AI尤其是DeepSeek的出现,这个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
很多软件巨头开启了恐慌性转型(请注意星空君的用词 ),以用友为例(其他所有巨头几乎一毛一样),原来的各种云摇身一变改名成了各种智能体。
所有的产品都强行套上了AI的字样,所谓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千篇一律的Dify风格(是重新造轮子还是直接买的Dify的商业版本咱不得而知)。
在DeepSeek出现之前,巨头们用了数十年搭建了护城河:
先从电算化开始,你的财务软件用我的,那么报表(BI)也不得不用我的,进销存也要用我的;后来到了ERP时代,演进到MES等,都一脉相承。对于企业来说,更换核心产品的成本过高,所以所有新增模块,都在原有平台上迭代和升级。
然而在大模型的冲击下,无数的从业者发现整个行业的护城河消失了,曾经需要数十万数百万才能实现的功能,几句提示词可能就可以实现。
开源的DeepSeek把大模型的成本降到了几乎为零(私有化部署、API使用还是需要成本的)。
未来的信息系统,可能不需要中台,直接接入大模型,甚至前端都可以用AI生成,现在ERP厂商沉淀了几十年的东西,很可能会被初创企业一夜之间全盘推翻,且在企业端,不需要高昂的更换成本。
一、过气的用友
用友网络发布公告,由于工作调整需要,黄陈宏先生被提名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其任期将从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之日延续至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选举出新一届董事会之日止。
自2025年4月1日起,黄陈宏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总裁一职。从他被任命为用友网络总裁,到卸任,100天都不到,仅85天。
谁来接任呢?
王文京重新执掌用友。
用友的2024年年报非常糟糕,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52亿元,同比下降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额为20.61亿元,同比扩大113.13%。
数据来源:iFind
但星空君寻思着,这也和黄陈宏无关啊,他接手的时候年报大概率都出完了。
黄陈宏何许人也?
曾任SAP SE全球执行副总裁,SAP大中华区总裁;戴尔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施耐德电气旗下APC大中华区总裁,珠海Uniflair董事长;Tellabs公司中国区总裁;北电网络公司中国区运营商总裁。
众所周知,SAP是全球第一大ERP软件商。80%的世界500强都在用SAP,在中国,收割过国电、两桶油等巨头,使用成本高昂,动辄每年的使用费用数十亿起步。
事实上,SAP一直没有解决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
表面上是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国际化”,其实更多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并不吃咨询公司那一套,拿欧美市场的管理框架生搬硬套是不合适的。
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崛起,SAP在中国的集团型企业尤其是央企集团渐渐吃不开了。
越来越多的央企集团开始更换自建或者用友、金蝶等国内优秀ERP厂商的系统,对SAP在中国的市场带来了压力。
2024年初,时任SAP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的黄陈宏谈到,中国企业在云转型加速、全球化运营、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SAP将继续助力客户的高质量发展,帮助它们向全数据、全链接、全绿色的新型中国企业转型。
不过,很快他就跑路去了用友,顺便带走了四位骨干。
二、在信创时代掉队的用友
对于大量的央企国企来说,受到信创的要求,ERP系统的选择余地不多,用友、金蝶等传统巨头是最佳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用友还巨亏?
用友输就输在了过于注重B端。
星空君有一句名言:伟大的企业一定是To C的。
对于ERP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可以视同为C端。
而用友做了几十年,一直专注大B端。
这两年B端大客户有什么特点?
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在“降费增效”的旗号下,B端用户最先砍的就是广宣类的预算,其次是信息系统迭代升级的预算。
同样的需求,原来我有100万预算,现在只有20万,但实现的效果还不能变,爱干不干。
另一边,金蝶依靠海量的中小企业C端用户,实现了超10%的营收增长。金蝶旗下苍穹AI Agent平台已签约海信集团、温氏集团、智洋创新、湖北中烟等20家客户。金蝶云·星瀚上线超过20个AI应用,签约近20家大型企业。
用友转型的方式简单粗暴:转外包。
脉脉等平台上,有标记为用友员工的人员表示,“北分(用友北京分公司)现在不叫裁员,而叫优化和平移到伙伴,平移60%。目前已经谈了两天,周围人都到集团聊了,排大队。”
有自称已收到裁员通知的员工表示,此次用友网络裁员的情况,要比想象中大,“最终公司的要求是交付只留下20%,其余的会选择和外包合作。”
三、水土不服的SAP模式能套到用友吗?
和国产ERP相比,SAP的特点是什么?
作为曾经的Key User,星空君对SAP又爱又恨。
SAP只做标准化产品的研发,不参与任何企业的定制化开发,然后交给埃森哲、IBM(没错,IBM现在主业是咨询)等咨询公司去和客户对接。
这些咨询公司会把中国的企业老板忽悠瘸了,然后实施巨难用的SAP。
不过SAP提供大量的标准化接口,可以进行外挂式开发。如果企业必须定制化,则自行或请第三方团队进行开发。
而中国ERP厂商往往是亲自对接客户,不经过咨询公司,客户提出异议的时候,ERP厂商只能说可以改,这就必然导致大量的定制化开发工作量。
客户越大,越觉得自己的业务独特,定制化开发的需求越多。这种定制化开发的成本非常高,需要开发人员驻点现场对接,且需求变化频繁。
导致巨亏也就在所难免。
那么问题来了,黄博士带来的SAP模式能在用友身上成功吗?
星空君认为很难。
因为SAP在中国最红火的时代是15年前左右,那时候中国的企业老板还是信奉欧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是遥遥领先的。
现在呢?
哪个民营企业家不是“我最强”?按我的改!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