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豫:不必共情英国王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04:22 1

摘要:“我从1995年开始看英国王室八卦杂志,《Hello》封面从一开始都是戴安娜,到都是凯特,再到梅根。两年多前,我接到一部书稿,就是哈利王子的自传‘Spare’,当时被译为‘备胎’。现在,它终于出版了,就是这本《替补》。”3月30日下午,以“媒体、艺术与隐私的边

“我从1995年开始看英国王室八卦杂志,《Hello》封面从一开始都是戴安娜,到都是凯特,再到梅根。两年多前,我接到一部书稿,就是哈利王子的自传‘Spare’,当时被译为‘备胎’。现在,它终于出版了,就是这本《替补》。”3月30日下午,以“媒体、艺术与隐私的边界”为主题的《替补:哈里王子自传》新书分享会在上海长宁龙之梦商场中庭举办,包围现场的读者显然不完全冲着英国王室,而是为担任该书翻译的媒体人陈鲁豫而来。

从电视媒体人到近两年以播客主播身份重新为新一代网友认识,与翻译家李尧联手翻译这本大部头的“哈里王子自传”,让陈鲁豫又解锁了一个新身份——译者。上海分享会现场,她与作家、策展人祝羽捷对话,虽然主办方安排了主持人,但资深主持人的习惯,还是让陈鲁豫常常充当主持的角色,或是把话题抛给祝羽捷。而对主持人的问题,她很少“照单全收”,相反常常提出不同意见。比如,是否要“共情”12岁丧母的哈里王子。有书评认为,“哈里的境遇像极了王室中的女性——在恶劣环境中缺乏真正支持”。

新书分享会现场

“哈里的确是勇敢的,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他离开了自己王室的家庭,这个决定本身具有巨大的冒险性。不过,无论怎么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特权,他的境遇绝对不能类比为女性的境遇。他有很多选择权,最终选择追求自由,而这个选择的前提是他没有被制度化。为什么查尔斯王子、英国女王不能离开?他们已经成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哈里生活在这个时代,他还很年轻,当他发现自己在英国王室已经没有发展的可能性,他选择离开。”陈鲁豫说,不必共情英国王室,在翻译过程中,她感受最深的反而是确认了王室和普通人到底有多不同,“我们阅读,有时就是为认识‘不同’、满足好奇心,而不是寻找‘共情’”。

陈鲁豫对书中一段哈里与兄长威廉冲突的描写印象深刻。当威廉“以母亲的生命发誓”试图挽回信任,哈里的内心活动是“从我们孩提时起,这几个字只有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这句话让我不寒而栗,誓言不起作用。我不相信他,不完全信任他,他对我也如此,这一点他也看出来了……”在她看来,兄弟俩的罅隙越来越大,甚至反目成仇,并非故意伤害对方,而是为争夺宣传话语权的“附带伤害”。英国报业发达,特别是小报盛行,需要源源不断、活色生香的内容,王室八卦就是其中之一,某种程度上,英国王室与媒体达成了不成文的协议,多年来心照不宣,王室可以让渡出一些权利,可以有随行记者,可以跟拍,甚至私下透露消息,作为交换,需要有正面报道,在负面新闻产生时可以“网开一面”,那就要将“火力”引向王室其他成员,“对无孔不入的英国小报而言,王室相当于与‘魔鬼’做了一个交换”。

读者阅读新书

2023年1月海外上市以来,《替补:哈里王子自传》英文原版首日销量达143万册,首周突破320万册,创下企鹅兰登书屋非虚构类图书销售纪录,并获吉尼斯“非虚构图书单日销售”认证。“对哈里、梅根夫妇来说,出这一本书是对话语权的争夺和掌握,同时还能赚钱,两全其美。”陈鲁豫说。而中国网友之所以对哈里、梅根微词颇多,“我们或许看不到王室内幕,但一个背离家庭的年轻人——兄弟反目、父子疏离,违背了中国人对血缘亲情的朴素捍卫”。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事故侠客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