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6年入伍,5年后提干当司务长,53岁副部长退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07:15 1

摘要: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父母都是种地的。当时我22岁,在村里已经算大小伙子了,可刚到部队时,真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新兵连里,早上5点半起床,夏天天刚亮,冬天外面黑漆漆的。大家哆哆嗦嗦地穿衣服,叠被子,排队洗脸。那会儿的洗漱条件确实简陋,一排大水槽,十几个人排队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老高,能给我腾个位置吗?我要打个电话回家。"我看着电话亭前排着的长队,有些着急。

"行啊,老许,你先打吧。我刚听到喇叭里说咱们班下午要出早点啊,我还想多等会儿呢。"老高挠了挠头,把位置让给了我。

那是1976年夏天,我刚入伍没几个月,思家心切。那时候能打个电话回家比过年还稀罕,因为农村电话少,大多数时候只能靠写信联系。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父母都是种地的。当时我22岁,在村里已经算大小伙子了,可刚到部队时,真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新兵连里,早上5点半起床,夏天天刚亮,冬天外面黑漆漆的。大家哆哆嗦嗦地穿衣服,叠被子,排队洗脸。那会儿的洗漱条件确实简陋,一排大水槽,十几个人排队用冷水刷牙洗脸,冬天手冻得通红。

记得我们班长王刚,河北人,脾气暴,但人不错。每天早上检查内务时,总喜欢找茬:"许根宝!你这被子叠的什么玩意儿?像个馒头似的!重叠!"每次听他这么吼,我就知道又得重来一遍。

叠被子这事还真是门学问。要求棱角方正,表面平整,像块豆腐一样。刚开始我怎么都弄不好,后来战友老李教了我一招:"先把被子对折三次,用膝盖压平,再卷起来,最后两头往里塞,准保过关。"我照着做,果然没几天就能过了。

军营的伙食比我想的好多了。早上有馒头、稀饭,还有咸菜。中午和晚上荤素搭配,有时候有红烧肉,可香了。周日晚上还有加餐,有时候是水饺,有时候是炒面。记得有次我值班,饿得不行,食堂老张偷偷给我留了两个馒头和半碗炖肉。"小许啊,趁热吃,别让指导员看见了。"那顿饭,吃得特别香。

部队训练苦是真苦。刚开始,负重5公里跑下来两腿直哆嗦,匍匐前进时手掌磨出了血泡。打靶时,我总是打不中,被班长骂得狗血淋头。"许根宝,你这眼睛是不是盯姑娘看习惯了,打靶咋就不行了?"老王嘴损得很。

宿舍里有个河南老乡小赵,比我大一岁,特别能吃辣。每次他妈寄来的辣椒酱,都分我一些。晚上熄灯后,我俩常小声聊家乡事。他说他们那的胡辣汤多香,我说俺们那的烩面才叫绝。就这样,慢慢熟悉了环境,也交了不少朋友。

那时候,写信是与家里联系的主要方式。每月收到一封家信,比现在收红包还高兴。记得有次收到妈的信,说家里老黄牛生了小牛犊,弟弟考上了高中,还夹了几张家里的老照片。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能闻到家乡的泥土味。

入伍第三年,我被评上了"优秀士兵",在团里表彰大会上领了奖状。当晚激动得睡不着,心想要是能让乡下的父老乡亲们看到该多好。那时候当兵在农村可是光荣事,不少姑娘都愿意找当兵的对象。

五年后的1981年,连队缺个司务长,连长看我平时表现不错,做事仔细,就推荐我提干当了司务长。当时提干可是件大事,家里人听说后,乐得合不拢嘴,隔壁王婶还专门来我家道贺。

当司务长可不简单。要管理连队物资、伙食,协调各种关系。刚开始那阵子,我经常忙到深夜,盘点库存、核对账目。感觉自己像个大保姆,既要照顾战士们生活,又要应付上级检查。

有一年冬天,突然降温,很多战士的冬衣没发下来。我连夜去团部领物资,回来时已是凌晨两点。第二天看到战士们穿上厚棉衣,那个累劲儿一下就没了。

当司务长那几年,学会了不少。不光是管理物资、安排伙食,更重要的是处理人际关系。记得有个新兵小王,老抱怨食堂饭不好吃。我没批评他,而是请他到食堂帮了一天忙。等他切完一百多斤土豆,手都磨出泡了,从此再没抱怨过伙食。

八十年代中期,部队条件好多了。营区修了新浴室,可以洗热水澡了;食堂换了新灶具,战士们的伙食也更丰富了;宿舍里冬天有了暖气,夏天配了电扇。那时候就觉得,天天过年一样。

记得有一年春节,不少战士回不了家。我和炊事班的同志们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有鱼有肉有饺子。吃饭时,大家还一起看了春晚,看到赵丽蓉的小品《妈妈的芳华》,都笑得前仰后合。那晚上,虽然没和家人在一起,但军营就是我们的家,战友就是我们的亲人。

八十年代末,我从司务长调到了后勤处。工作更忙了,但也更有成就感。那时候部队伙食标准提高了,我们还开始给战士们置办文体器材。记得买回第一台彩电时,战士们围着看《西游记》,那场面现在想想还挺温馨的。

九十年代初,我当上了副营长。责任更大了,得关心战士的思想工作、训练成绩、生活起居。对每个战士的家庭情况都要了如指掌,谁家有困难,都要想办法帮一把。

有个战士叫小李,河北农村的,父亲有病,家里条件困难。我知道后,一方面帮他申请了困难补助,另一方面在他休假时,给了他两百块钱,让他给家里添置些年货。小李回来后,特意给我带了他妈妈腌的咸菜。那咸菜虽然普通,却特别香。

转眼到了九十年代末,我已经当上了营长。部队条件更好了,战士们住上了楼房,用上了统一配发的被褥。食堂也更规范了,一日三餐标准化,还有水果供应。那时常想,要是我当新兵时能住这条件,做梦都能笑醒。

2000年后,我先后当了团里的后勤部长和副部长。这一路走来,从农村娃到军队干部,真是变化太大了。想想刚入伍时那个傻小子,连被子都叠不好,如今能管理一个部队的后勤工作,心里有说不出的骄傲和感慨。

部队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吃苦耐劳、团结友爱、责任担当。在这个大熔炉里,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军队干部。每当看到新兵们慢慢成长,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心里特别欣慰。

军营里也有生活琐事和烦恼。战士们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宿舍里谁的衣服放错了位置,谁洗澡时间太长,都可能引发小争执。我总是告诉他们:"咱们朝夕相处,就是一家人,家里有点小摩擦很正常,关键是要互相理解。"

记得有次,我们班两个小战士因为一本小说吵了起来,都说是自己先借的。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说:"这书我再买一本,你们一人一本,以后有什么好东西多分享。"他们不好意思地笑了,之后关系反而更好了。

2006年,我当上了副部长。那一年,家里老母亲生病了,我回去看她。妈摸着我的军装说:"儿啊,你这一身绿衣服,穿了30年了,妈真为你骄傲。"那一刻,我眼泪差点掉下来。

军队生活中有辛苦,也有快乐。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们团组织篮球赛,我们连队获得了冠军。那天晚上,大家兴奋得睡不着觉,连队食堂特意加餐,炒了十几个菜庆祝。那种集体荣誉感,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温暖。

53岁那年,我办理了退休手续。收拾办公室时,看着墙上的老照片,从新兵到副部长,30多年军旅生涯一晃而过。突然不舍起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的青春和汗水。

离开军营那天,老战友们给我办了个小型欢送会。老王特意从外地赶来,他退休好几年了,头发白了不少。"老许啊,还记得咱们当年在新兵连那个傻样不?"他笑着说,眼里却泛着泪光。

回到地方后,还真不适应。早上醒来,习惯性地要起床叠被子,直到老伴笑着说:"你已经不在部队了,可以多睡会儿。"我才恍然大悟。这三十多年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真改不了。

退休后常会梦到军营生活。梦里还是那个年轻战士,站在哨位上,迎着朝阳宣誓。醒来后,枕边总是湿的。那些年的记忆,那么清晰,那么温暖。

现在的我,是个普通老人了。但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阅兵式,或遇到穿军装的年轻人,心还会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那个绿色的梦,永远珍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爷爷,再给我讲讲您在部队的故事吧!"外孙女经常缠着我讲故事。我就告诉她,爷爷年轻时怎么站岗放哨,怎么和战友们一起训练,怎么从一个农村小伙子成长为一名军队干部。

回首那段军旅岁月,我无怨无悔。是军营教会了我坚韧、勇敢和责任,是那里的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

"老高,你知道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有时候还会梦到咱们排队打电话的情景呢。"我对着电话那头的老战友说道。

"是啊,老许,那时候真年轻啊。现在部队条件好多了,年轻人们都用手机视频通话了,再也不用排队打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笑声,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军营时光。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虽然已经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气质和精神,将伴随我度过余生的每一天。这份经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