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概括网络文艺的特性,最常用一个“爽”字。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微短剧等以各自方式制造并向受众输送着“爽感”。一时间,“爽感”成为很多文艺作品的首要追求,制造“爽感”成了类型创作中广谱适用的技巧。“爽感创作法”“爽感公式”“爽文技巧”等更是在网上广为
胡一峰
过分追求“爽感”会导致作品主题苍白、内涵浅薄、审美单调。文艺来源于生活,作品的优劣取决于创作者观察和提炼生活的广度、深度和角度
人们概括网络文艺的特性,最常用一个“爽”字。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微短剧等以各自方式制造并向受众输送着“爽感”。一时间,“爽感”成为很多文艺作品的首要追求,制造“爽感”成了类型创作中广谱适用的技巧。“爽感创作法”“爽感公式”“爽文技巧”等更是在网上广为流传。
事实上,“爽感”不是网络文艺独有的东西。文学艺术通过想象造梦,当未实现的愿望通过文艺作品得到替代性满足,松弛愉悦之感就会油然而生。当我们阅读通俗小说,观看电影大片,置身戏曲、曲艺等演出现场,那些引人共情的角色、扣人心弦的情节、大快人心的结局、恢弘新奇的场景,都能给人带来“爽感”。金圣叹批在《水浒传》里的那一连串“妙”字,便足以说明这部优秀小说给他带来的愉悦。如今,网络成为文艺创作传播最重要的场域,“短平快”的新特征以及强互动的新属性,让“爽感”的制造和传递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激发出受众空前强烈的需求。
应该说,多样、个性、丰富的“爽感”供给,是网络文艺超越以往文艺类型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广受欢迎的制胜密码之一。然而,过分追求“爽感”会导致作品主题苍白、内涵浅薄、审美单调。文艺来源于生活,作品的优劣取决于创作者观察和提炼生活的广度、深度和角度。一旦创作者被“爽感至上”的逻辑所支配,就会把丰富鲜活的生活降格为制造“爽感”的原料。于是,滥用标签套路取代了开掘题材内涵,渲染主角光环取代了刻画人物形象,密植内容“爽点”取代了经略情节结构,制造视觉奇观取代了营造场景意境,贩卖情绪价值取代了提供艺术滋养,以至于创作的题材选择、类型划分、技巧运用和宣推方式等都被化约为“爽感制造术”。平台运营机制对流量的追逐,以及对算法的不当运用,则推动“爽感”进一步嵌入文艺创作生产的底层逻辑。在一些创作机构和平台看来,“无爽感,不爆款”就是网络文艺盈利的铁律。对此,如果缺乏应有的警惕和纠正,网络文艺很有可能陷入“成也爽感、败也爽感”的境地。
当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审美愉悦的需求。在这样的语境下,要求文艺成为“爽感”的绝缘体,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更可取的态度是正视之、明辨之、扬弃之、升华之。在“爽感”中,既有释放情绪的需求,也有朴素的道德追求,更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成长诉求。正因如此,那些受人喜爱的爽文爽剧,除了在惊险刺激、跌宕曲折中给人感官愉悦外,大都还契合受众打怪升级、逆天改命的心理渴求,满足了人们善恶有报、美满团圆的情感期待。
让“爽感”升华,关键在于强化文艺创作生产的价值引领,这就要求用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透视“爽感”这团迷雾,提取合理成分并为其注入更多正能量。比如,穿越是爽文爽剧最常用的叙事套路之一。在穿越文、穿越剧中,主角或凭借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法宝”,或依靠作为未来人“未卜先知”的能力,在过去的时空战胜对手,成就自我。电影《你好,李焕英》以穿越叙事为基本框架,带有爽片底色,但作品通篇贯穿母女亲情主线,刻画细腻、感人至深,丰富了穿越故事的价值内涵,让观众在“笑着笑着就哭了”的艺术欣赏中获得情感慰藉和价值启迪,影片也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无限流”也被视为制造“爽感”的惯用利器,相关作品往往以时间循环、空间穿梭的曲折叙事引人入胜。网络剧《开端》以“无限流”手法处理现实题材,成功塑造勇敢、机智、富有责任心的男女主角形象,把见义勇为的老故事讲出了时代新意。相反,那些一味追求“爽感”的作品,沉溺于低俗设定,大开不合情理的“脑洞”,为了制造极致刺激而违背伦理准则,大肆描写宫斗、虐恋、霸道行为等,植入错误价值观念,甚至不惜煽动性别、代际、职场等方面的焦虑情绪。这样的作品即便一时博得眼球,获得流量,也难以持久,而且会对文艺生态和社会风尚造成伤害。正反两方面案例都说明,让“爽感”升华的过程,本质上是思想价值表达和艺术手法创新互动整合的过程,是对“爽感”进行价值淘洗、审美赋能,使之转化为深沉隽永的美感的过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创造,每个时代的艺术都肩负着用符合大众需求的内容和形式为时代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文艺创作者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机构,深入火热的生活,扎根可爱的人民,从时代奋进步伐中听取文化需求呼声,在文化艺术创造中萃取审美表达新法,在升华“爽感”中锻造让人们回味无穷的精品佳作。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