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四季》走进江西:在赣鄱烟火中寻觅人间本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05:07 1

摘要:醇厚浓郁的冬季限定美食霉鱼霉豆腐、《本草纲目》中的泰和乌鸡汤、“十年磨一剑,五年出一腿”的安福火腿、锅气十足的吉安小炒,还有集咸鲜酸辣于一体的慈化鸡、养生滋补的药膳美味、蒸炸煮炒焖样样适配的高安腐竹……江西,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提到江西美食,不要只知道米粉和瓦罐汤了!

醇厚浓郁的冬季限定美食霉鱼霉豆腐、《本草纲目》中的泰和乌鸡汤、“十年磨一剑,五年出一腿”的安福火腿、锅气十足的吉安小炒,还有集咸鲜酸辣于一体的慈化鸡、养生滋补的药膳美味、蒸炸煮炒焖样样适配的高安腐竹……江西,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探索江西,从味蕾开始。

继南昌和抚州那一场鲜辣醇香的寻味之旅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意犹未尽,再度走进江西,来到“江南望郡”吉安和“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聚焦江西独特的饮食智慧,在广阔的风味长河中开启一场山水与烟火交织的舌尖之旅。

风味解锁:你不知道的江西美食

红润油亮的香煎霉鱼如何“霉”得美味?本期节目的吉安站以看似黑暗料理实则风味独特的霉制食品开篇,揭开了赣地传统发酵美食的序幕。

在钓源古村,嘉宾们见证了霉鱼的制作过程:鱼肉经盐腌后裹满辣椒面,再均匀铺在匾子上晾晒,最后以木茶油封存。吉安人用传统的智慧对抗时间,将微生物利用最大化,将易腐的鲜美定格为咸香与霉香交织的“老而弥新”的厚味。

有着形如桑葚、绣球鸡冠、蓝色耳朵还长胡须的太和乌鸡做出的滋补乌鸡汤一口入魂,暖心暖胃;宜春名吃慈化鸡肉质紧实、酸辣鲜香,其鲜嫩多汁的秘诀就在于灵魂调料柒醋的加入;

一颗富硒盐皮蛋,竟能融合皮蛋的凝滑、咸蛋的绵密与卤蛋的咸香,堪称“一蛋三味”;还有当地独有的、两头都是叶子的莴麻叶,不是真的鹅脖子,而是形似鹅颈的豆皮肉卷……

跟随寻味团的探访,我们得以观见一个地方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又趣味十足的江西美食图谱,邂逅人间至味,体验赣鄱风情。

和而不同:赣菜风味的双面表达

赣菜以“鲜辣”著称,但吉安与宜春的“辣”却各具深意。

井冈山的醋鸭,以大量米醋与姜丝中和鸭肉腥膻,酸辣中透着客家先民对抗潮湿的智慧;吉安的“锅气小炒”将辣与火候结合,如莴麻炒黄鳝、万安鱼头,猛火爆炒下辣椒与食材碰撞,爆炒的香气随着火焰腾然升起,瞬间锁住鲜香,赋予菜品“快”与“烈”的烟火气。

这种辣是市井的、热烈的,正如吉安人豪爽直率的性格。而宜春的辣则多了几分养生意蕴。

慈化鸡以柒醋中和牛角椒的鲜辣,酸辣交融中暗含驱寒祛湿的智慧;大蒜炒橘皮则以辛辣搭配苦味,既开胃消食,又顺应中医“冬季添苦”的养生理念;被称为可以吃的肾上腺素的杜仲腰花,口感脆嫩的同时还有着淡淡的杜仲气味,达成美味与营养的统一。

这种辣是温润宜人的,蕴藏着宜春人养生调和的饮食之道。

两地美食的“辣”不仅是味觉刺激,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见,美食的背后是人与自然博弈的生存智慧与生命活力。

食事即史:赣味背后的千年传承

中华美食的精髓,从来不囿于口腹之欲的单纯满足,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意涵与精神价值。《三餐四季》始终将美食置于历史与人文的经纬中,描绘出一幅有广度、有深度亦有温度的风味画卷。

节目中,“五年出一腿”的安福火腿,其复杂工艺与严格工序中蕴含着工匠精神的千年传承;井冈山的红米饭与烟笋,与红色革命史紧密相连,成为峥嵘岁月的见证者;樟树药膳中杜仲腰花、百合肉丸汤的食材配伍,折射出“药食同源”的中医理念;

始于唐代,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高安腐竹的“揭皮”技艺,在工厂机械化的当下,也依然需要手工处理,延续着中华千年豆腐文化的基因,还有因纪念为国捐躯的文天祥而命名的“永和豆腐”,以做豆腐的豆渣为食材,深受明朝皇上喜爱的解缙豆花……

节目中,美食不仅是舌尖的享受,也是文化基因的活态载体。

当寻味团在宜春温汤旁感受已温热千年的泉水,走进明村草堂见证柒醋跨越七个节气酿造的时光流转,在百年古樟树下品尝霉鱼、霉豆腐,感受时间发酵的美味,在热闹的吉安家宴上品味庐陵美食情……饮食的边界早已超越果腹,升华为对一方水土的精神朝圣。

在发酵的醇厚、鲜辣的酣畅、锅气的炙热与药膳的温润中,节目不仅呈现了赣鄱大地的风味图谱,更让观众看见每一口滋味背后文明传承的味觉密码。

在《三餐四季》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再朴实不过的一餐一饭,其所蕴含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是烹饪的巧思,是乡土的羁绊,亦是时光的积淀,是文化的注脚,是情感的凝结。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