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熟悉我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有十大古都之说。分别是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郑州、安阳、大同、成都。今天我们就来讲洛阳这座与西安媲美的古代大古都,是何以被冠上“短命王朝”和“傀儡政权”的标签的。
熟悉我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有十大古都之说。分别是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郑州、安阳、大同、成都。今天我们就来讲洛阳这座与西安媲美的古代大古都,是何以被冠上“短命王朝”和“傀儡政权”的标签的。
洛阳
昨天我在写一篇文章《北魏王朝为何从大同迁都洛阳后,仅仅辉煌40年便走向灭亡》,查阅资料途中有几个字眼吸引了我,就是本篇文章所说的标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讲洛阳作为古都为何被冠以此标签,就不得不去了解洛阳的建都史,以及建都的政权。
我们摒弃那些传说与考古结合的早期建都史,如夏朝、商朝。从西周开始说起。
武王伐纣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西安),同时在洛邑(今洛阳)作为东都。此时洛阳是以西周陪都身份存在的。
周平王为避犬戎之乱,迁都洛邑(今洛阳),后世称之为东周,此时,洛阳是以东周正式国都存在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洛阳是以正式国都存在的。
曹魏曹丕称帝,迁都洛阳。洛阳是以曹魏正式都城存在。
西晋,也就是司马懿后代所建王朝,仍以洛阳为都,洛阳是以正式都城存在。
北魏,拓跋宏从大同迁都洛阳,洛阳是以正式国都存在。
隋朝,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洛阳是以陪都身份出现。
唐朝,洛阳与西安并称“二京”,是以陪都身份存在。
武周,即一代女皇武则天所建周朝,洛阳以正式国都身份存在。
后梁,洛阳作为短暂都城
后唐,洛阳复都
后晋,石敬瑭短暂定都洛阳
北宋,开封正都,洛阳陪都
从数据来看,洛阳以正都或陪都身份,所经历王朝有,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1500多年十三朝的建都史,实至名归。
龙门石窟
但我们分析数据,不能光看华丽的外表。要拆开衣服看里子。也不能光看数量,更要看质量。那么下面我们就再仔细分析下以上王朝。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王朝政权虽多,但对后世影响较深远,且大一统的王朝屈指可数。秦朝算一个,汉朝算一个,北魏以及宋朝算两个(虽未一统,但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政权我们将之归为一个,隋朝虽建国时间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明朝,清朝,指定的算。与宋朝对立的辽朝,金朝,也勉强将之算为比较重要的朝代吧。
洛阳
对应以上王朝,我们将洛阳的建都史挑选出来。
东汉,北魏,隋唐,宋朝。
我们在逐一分析以上几个政权,在洛阳建都的原因,自己建都的时长。
刘秀在公元25年,在洛阳建都,东汉是西汉的政权延续,汉朝巅峰时期是西汉时期,刘秀建都洛阳的目的是光复汉室,与西汉时期的辉煌已不可同日而语。故同为汉朝体系,大汉朝的国都长安被世人皆知。而洛阳稍显落寞。洛阳作为东汉的政治枢纽达200年之久,也算比较久了。算是洛阳建都史上的高光时刻。
北魏在洛阳建都原因及建都时长:
北魏孝文帝是为了摆脱平城(今大同)旧族势力对汉化改革的阻碍,而迁都洛阳。
北魏在洛阳建都时长仅仅只有40年,却留下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水经注》等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宋在洛阳建立陪都原因及时长:
北宋在洛阳建立陪都原因是,洛阳已作为多个朝代都城,文化底蕴比开封有优势,符合文化陪都需求,北宋在洛阳设立陪都时间为167年。
隋唐时期在洛阳建立陪都原因及时间:
隋唐时期洛阳作为陪都得益于大运河的开通,洛阳作为大运河的转运中心,可以为长安城输送粮食,故战略位置比较重要。洛阳作为隋唐陪都名义时间为250年。
以上所讲述的洛阳在古代重要朝代作为正都及陪都的原因及时间,我们可以分析出洛阳是没落王朝的迁都首选地,和鼎盛王朝陪都的首选地。这得益于洛阳曾作为周王朝的都城,对外象征天下正主的意思。
那为何还是被冠以“短命王朝”“傀儡政权”呢?
短命王朝缘由分析:北魏迁都洛阳,虽达到极盛,却也极盛而衰走向灭亡。仅存在40年,武周建都洛阳,仅仅存在15年。后梁,后唐,后晋虽定都洛阳,但存在时间较短。故给后人留下短命王朝的印象。
傀儡政权缘由分析:洛阳不像西安,北京,作为大一统王朝且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朝代都城所在地。且大多是迁都来此或不正统王朝的建都地,像作为武周,后梁,后唐,后晋,曹魏,西晋的都城。都是权臣谋反,皇室后人等建立的都城。故给人留下,都是奸臣谋害正主所建立的王朝所在地。
最后,无论白猫,黑猫。逮住黑猫就是好猫。洛阳虽没有西安,北京的大一统古都有话语权。但1500年的建都史足以坐稳中国大古都之名。
来源:眾說烽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