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武三年春天,也就是公元27年那会儿,东汉的大将军冯异把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在关中地区名声大噪。但对他来说,这只是他西边征途的起点。头一个难缠的对手,就是自称“武安王”的延岑。说不定延岑心里头特崇拜当年秦国的名将武安侯白起呢!虽然延岑挺傲气,但他也确实有两把刷
【儒将的中兴(29)】
【主笔:闲乐生朱晖】
建武三年春天,也就是公元27年那会儿,东汉的大将军冯异把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在关中地区名声大噪。但对他来说,这只是他西边征途的起点。头一个难缠的对手,就是自称“武安王”的延岑。说不定延岑心里头特崇拜当年秦国的名将武安侯白起呢!虽然延岑挺傲气,但他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在杜陵那一仗,他一下子干掉了赤眉军的十几万精锐,立马就成了关中地界上势力最大的军阀。那时候,关中各地的更始军、绿林军、赤眉军的残兵败将,还有那些地方上的大佬势力,都听延岑的。延岑就开始封官许愿,把各路势力拢到一块儿,打算跟冯异对着干,自个儿独霸关中。
看到关中那边军阀多得跟林子一样,乱成一锅粥,冯异心里有了主意,打算先挑软的柿子捏,一个个把他们解决掉,最后再慢慢收拾剩下的烂摊子。
接着,冯异趁着打败赤眉军的威势,一路猛冲猛打,跟砍竹子一样顺利,没几天就带兵到了上林苑。他们在那儿收集东西当军粮,准备足了之后,就继续往前冲,目标直接对准了延岑的老巢蓝田。
冯异打算先给延岑来个狠的,让他知道厉害,好让其他那些贼人也都害怕起来。
冯异发起猛烈的攻击,延岑也不甘示弱,直接带着军队上去硬碰硬。但没想到冯异的汉军太过强悍,哪里是延岑的赤眉军能比的?再说后勤支援,冯异背后有强大的关东支持,延岑根本没法比。结果,关中那些原本各自为政的势力,都转头投靠了冯异。延岑孤零零的,没几下就被冯异打得大败,死了上千人。延岑一看自己在关中混不下去了,就赶紧往南跑,想通过武关逃到析县(就是现在的河南西陕那边)。可没想到,半路上又被冯异的埋伏给截了,损失惨重。他手下一个猛将叫苏臣的,带着八千人直接投降了汉军。
不过就这么一个被冯异打得落花流水、像丧家之犬一样的人,在冲破析县的防线,闯进南阳后,竟然得到了南阳当地势力的帮忙,军队力量又壮大了起来。看起来就像又一个邓奉突然出现,这让征南大将军岑彭一下子又乱了阵脚。
荆州那边还是给刘秀添了不少麻烦,没办法,他赶紧派出手下的小将耿弇去支援岑彭。
这回,耿弇可算是大展身手了,小伙子一战就闯出了名堂,干掉了南阳的精兵三千多人,还抓了五千多俘虏。南阳那帮地方势力一看这架势,吓得赶紧举手投降了。
这样一来,延岑没了当地的帮忙,在南阳就待不下去了,只能往南跑,退到邓县(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北边,南阳郡和南郡交界的地方),跟盘踞在黎丘(在湖北宜城西北边,南郡的北边)的军阀楚黎王秦丰联手了。
延岑来投靠秦丰时,秦丰非但没瞧不起他,反而对他非常客气,甚至把亲闺女都嫁给了他,指望这位新女婿能帮他牢牢守住邓县。邓县嘛,就在汉水的北边,而黎丘呢,在汉水的南边。邓县就像是黎丘北面的大门,可得守住了,绝对不能出问题。
秦丰这女婿眼光挺准,岑彭带着军队一路追着延岑跑,最后在南郡的邓县被一座硬骨头城给绊住了,打了老半天都打不下来。这时候,时间已经溜达到了建武三年的七月份。换句话说,征南大将军岑彭在邓奉那儿吃了几个月的闭门羹后,又在延岑这儿耗了足足三个月。这下子,刘秀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自己这开国皇帝的活儿干得也太不容易了。手底下除了征西大将军冯异还算靠谱,其他的将领们一个个都还差着火候,能独当一面的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稍微有点苗头的,像岑彭、耿弇、吴汉这些人,都还得他这个皇帝手把手地带着历练,真是累得够呛!
可是没办法,刘秀只好又让汉军的大将朱祐和祭遵往南去帮岑彭一把,给他们出了些主意。同时,他还明文发布诏书,批评岑彭,说他打仗得机灵点,别老是在一个地方打转,只想着当个将军,得向征西大将军冯异学学,看看人家是怎么当好一个战区统帅的!
岑彭心里头又羞又怕,他自称是身经百战的将领,结果在南阳那边连连碰壁,老是需要刘秀派人去给他擦屁股。要是再这么下去,他感觉自己也得像邓禹那样,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主动走人算了。
到了这个地步,岑彭算是被刘秀给激得下定了决心。他打算吸取教训,鼓起勇气,好好跟冯异学习,发誓不再给全军拖后腿,一定得对得起刘秀的信任。
接着,岑彭改变了以前那种硬碰硬的打法,他开始细细盘算,周密安排,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来对付敌人,那就是“假装攻打东边,实际攻打西边,把敌人从他们的老窝里引出来”。
那天晚上,岑彭赶紧下令,告诉全军明天一早得离开邓县城这儿,转头往西边,去攻打汉水上游的山都县,就是那个现在湖北襄阳市西北边,属于南阳郡的地方。
之后,岑彭故意让手下对抓住的那些人看管得不那么严,好让他们找机会溜走,回去给秦丰通风报信。
秦丰心里明白,不能让岑彭那家伙抢占了上游的有利位置,所以他赶紧带着队伍,天黑后就出了城。他们打算抄近路,在岑彭往西边走的路上悄悄埋伏起来,想给汉军来个突然袭击,让他们措手不及。
秦丰觉得自己计划挺周全,但其实他搞错了。岑彭真正要打的地方不是山都,而是要悄悄往南过汉水,趁着黑夜突袭了襄阳西边才九里的阿头山,那地方可有名了,就是诸葛亮以前躲起来住的地方,古隆中。岑彭一去就把守在那儿的张杨给包围歼灭了。
这么说吧,岑彭就没走邓县和汉水那边,直接绕道到了秦丰的大本营黎丘,离那儿就只有几十里地了。
任秦丰怎么琢磨也想不到,岑彭会放着好好的路不走,偏偏要从阿头山那边去攻打黎丘。那条道啊,全是高山深谷,路上还有一堆军营挡着,正常人谁会挑这么条难走的路去进攻呢?再说,那条路既不走汉水也不走大路,后勤供应根本跟不上,要是不能快速打赢,那肯定得输得一塌糊涂。
但岑彭还真就大胆尝试了这一步,他心里在盘算,认定秦丰肯定会回头去救黎丘,这可是他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搜集情报换来的判断。一个真正的军事高手,从来都不会虚度光阴,你瞧他表面上按兵不动,实际上人家私底下早已忙活着做各种准备了。
岑彭拿下阿头山这个重要地方后,马上指挥全军动手清理障碍,砍树修路,自己琢磨出了一条行军的新路线。他们选了个大家都想不到的方向,一路攻打过去,接连打败了好几处敌军,最后直接打到了黎丘城的门口。
第二天一早,秦丰在山都这边等啊等,连个汉兵的影子都没见到,这才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连忙掉头往东边赶。结果半道上,他突然接到黎丘那边传来的紧急消息,吓得他脸色都变了。黎丘可是他的老窝,家人和物资都在那儿呢,绝对不能丢!他二话不说,立马加快速度赶去救急。
可岑彭这次又玩了个新花样,他好不容易赶到黎丘城,但并没急着给守军来个突然袭击。相反,他在城外的东山早早地安下了营地,占了个好位置,让大伙吃了顿丰盛的战前饭,就等着秦丰自己送上门来。
岑彭使的这招挺绝,就是先打敌人肯定会去救的地方,然后自己悠哉地等着,以逸制劳。要不然,要是傻乎乎地直接去攻黎丘,很可能就被人家从里到外给包了饺子,把咱们好不容易才拼出来的时间和地盘优势,一眨眼就给葬送没了。
秦丰火急火燎地赶到黎丘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很深的时候了。按理说,他应该马不停蹄地赶回城里守着。但秦丰心里头那股子爱冒险的劲儿上来了,他也不管队伍累不累,直接趁着黑夜摸到东山去偷袭敌营了。
现在,两边的赌客都不按套路玩了,最后谁能赢还真不好说呢?
秦丰这回栽了。岑彭哪会傻到只想打别人个措手不及,自己却不做准备呢?其实啊,汉军早就休息够了,他们压根就没打算真去睡觉,一个个都瞪圆了眼珠子,在营里蹲着守株待兔呢!
结果不用多想,岑彭瞅准时机出兵迎头痛击,从东山上一股脑儿冲下来,刚好跟秦丰的偷袭部队撞了个正着。岑彭利用东山的地势,把秦丰打得落花流水,还一路追赶杀了他的得力大将蔡宏。秦丰吃了大亏,只能灰溜溜地逃到黎丘躲起来,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轻易露面了。
秦丰那边没戏唱了,延岑这些打了败仗的将军们自然更是没法抵挡。岑彭这边呢,一边围着黎丘打,一边又派将领到处去攻城占地。没过多久,延岑在邓县又吃了败仗,没办法,只好也退到黎丘城里,跟秦丰成了难兄难弟。秦丰手下的相国赵京一看形势不妙,吓得赶紧把黎丘北面的重要城镇宜城(就是现在的湖北宜城北)献出来投降。这样一来,秦丰费了好大劲建立起来的汉水防线就全垮了,他在南郡那一带的势力也开始迅速瓦解。
东山那场大战,岑彭出其不意偷袭成功,一下子就把局势给扭转了,他的战术真是让人叫绝,战绩也是耀眼得很。这一仗,岑彭算是找回了自己作为名将的那种自信和霸气。之后,他就火力全开,猛攻秦丰,前前后后一共干掉了秦丰九万多兵马,这下子,他的名声在天南地区是响当当的了。他还分出一部分兵力给积弩将军傅俊,让傅俊带着人马顺着水流往下走,去占领江东的各个郡县。转眼就到了建武三年的七月,傅俊带着好几万汉军,水路两边一起行动,顺着水流嗖嗖地往扬州六郡进发。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到了冬天,整个江东地区就被他们给平定了。
到了建武四年的那会儿,岑彭觉得局势已经稳稳当当了,于是他就让朱祐继续带着人围攻秦丰,自己则带着大军往南走,去攻打那个被人叫做“扫地大将军”的夷陵军阀田戎。这一仗,岑彭把田戎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又一路追到秭归,把田戎的老婆孩子、士兵啥的,好几万人全都给抓了起来。田戎呢,就剩了几十个人骑马逃跑,一路跑到成都,去找蜀帝公孙述了。公孙述一看,还挺赏识他,就封他做了个翼江王。
建武四年的春天,延岑在黎丘待得腻歪了,干脆带着手下人离开了秦丰,到处乱跑,最后回到了他最开始起家的地方汉中。到了那儿,他就投靠了蜀帝公孙述,公孙述还挺看重他,让他当了大司马,还封了他个汝宁王的称号。
到了建武五年的六月份,黎丘城里头守军就剩下一千多人了,粮食也吃光了。秦丰没办法,只好投降,接着就被抓到洛阳去了,最后给斩了首,公开示众。
岑彭围着黎丘打了整整三年,这事儿都能算上历史上一绝了。为啥打这么久呢?其实都是刘秀的策略。他的意思是,得让主力部队一直盯着主要战场打,对于那些已经垮了或者势力不大的小割据势力,要么就用一点点兵拖着他们,要么就直接围起来慢慢磨。这样一来,汉军就不会在这些小地方浪费太多兵力,主力就能专心在主战场上赢。
到现在,荆州这儿已经没啥大规模的反对汉朝的武装队伍了。岑彭呢,他就一边在津乡(就是那个地方,注1别管了)驻扎军队,在南郡的西边赶紧布置防线,目的是拦住从汉中过来的蜀军,别让他们往东边来。另一边,他也使劲儿搞政治手段,去拉拢南边各郡的头头脑脑,还有那些少数民族的领头人,想让他们都归顺。
岑彭和交州牧邓让以前关系铁得很。他就利用这点,给邓让写了封信,讲讲咱们国家的厉害和恩德。另外,他还派人跑到江南好多地方,发公告、传圣旨。没过多久,邓让就带着江南各郡的太守们,一个个派使者到洛阳来进贡,表示要听话。有的人更直接,连儿子都派带兵北上帮忙打仗了。刘秀一看,高兴得不得了,好好表扬了岑彭一顿,还下命令说,南方各郡的太守们继续干他们的老本行,而且全都被封为列侯。
岑彭这人,一出场就挺厉害,不光打仗打得响当当,带兵也是井井有条,纪律严明,从不骚扰百姓,讲信用讲道义,都是用德行来感化别人。他这一辈子,说服了好多地方投降,像宛城、河内、淇园、洛阳这些地方,还有长沙、江夏、武陵、桂阳、零陵、苍梧、交趾、邛都这些南北的大城,都让他给说服了。这样一来,老百姓少了多少打仗的苦头啊。这就是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让人家屈服,真是高明中的高明,完全可以算是古往今来名将里的好榜样。
到现在,南方的局面算是暂时安稳下来了,可刘秀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蜀地的那个公孙述了。这几年,刘秀一直在攻打关中、荆州这些地方,灭掉了好多割据势力,但还是有些顽固分子不肯投降,他们就像老鼠一样,都跑到蜀地去找公孙述了,这让人真的很不放心。
之前咱们多次聊到过公孙述这个人,现在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当官的能手、命不太好的皇帝吧。
公孙述,大伙都叫他子阳,老家在陕西兴平的扶风茂陵那一带。他家里世代为官,老爹公孙仁在汉哀帝那会儿,还是河南都尉呢。公孙述这小子,二十刚出头,就当上了天水郡清水县的一把手。你别说,他还真有两把刷子,把清水县治理得那是富足又安宁。太守一看,嘿,这小子行啊,是个可造之材,立马提拔他,让他一下管五个县。没想到吧,公孙述愣是把这五个县都治理得井井有条,治安好得不得了,连晚上都不用关门,整个郡的人都惊呆了,都说这家伙是个奇才,跟神仙似的,啥都能搞定。
王莽把汉朝皇位抢了之后,公孙述选择站他那边,因此他又升了官,当上了导江卒正,这个职位就是蜀郡的太守。他到蜀郡没多久,那里就变得安定和谐,老百姓都夸他好,当地的士人和百姓都很崇拜他,说他有当宰相的本事。
要是天下一直这么安稳下去,公孙述这个官场上的聪明人说不定真能一路升到丞相,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但可惜啊,王莽搞的那些改革没成功,政权很快就垮了,天下紧接着就乱套了。公孙述趁机聚集了几万人马,自己封自己为益州的老大,接连打败了更始政权的大将,在西南地区声名大噪。这么一来,他就占据了巴蜀这块地方,成了一方霸主。
那时候,更始政权乱得一塌糊涂,不但没能把天下局势稳住,反而被赤眉流民军打得节节败退,连自己都顾不上了。公孙述一看,觉得这可是个大好时机,于是就在更始三年,也就是公元25年的四月,他在成都自己当上了皇帝。
那年六月份,刘秀这个光武帝在河北那边也当上了皇帝,接着他就把手下的军队分开,一部分往西边看看关中那边的情况,另一部分往南瞅瞅洛阳那边。
公孙述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想只守着巴蜀这块地方,所以在刘秀的征西大将军冯异和赤眉军争夺关中地区的同时,他也动手了。他往北边打下了汉中,打算进一步打进关中;同时呢,他又往东边攻占了江州,就是现在的重庆,还占据了楚关,在湖北长阳西边,打算攻打荆州。公孙述这时候也是大开方便之门,收纳了不少中原的难民和投降的人。在关中地区,很多小势力都投降了冯异,但也有三个特别顽固的家伙,就是吕鲔、张邯、蒋震这三个大佬,他们手下有好几万人,最后竟然带着队伍去投了公孙述。到了建武四年,也就是公元28年的十一月,公孙述已经聚集了好几十万的反汉武装,粮食也囤得满满的,他还搞了一支超级厉害的水军,船都有十层楼那么高,那时候这可就是像航空母舰一样牛掰的存在啊。现在的公孙述,那真是兵多将广,势力大得很,野心勃勃,感觉能把整个天下都吞下去。他还提前把天下各州牧郡守的印章都给刻好了,就等着发出去呢。
看来,要和刘秀争天下,公孙述算是最有实力的一个了。在西汉那会儿,四川这块地方发展得挺快的。昭宣时期有个叫《盐铁论》的书,里面列举了天下的名城,那时候成都还没上榜呢。但到了王莽那时候,天下五大都市都设了五均官,成都就已经和长安、洛阳、临淄、宛城齐名了。再看《汉书 地理志》上统计的,公元2年时候的人口,成都有76256户人家,就排在长安(80800户)后面,是第二大城市!这足以说明成都的经济有多富裕、多发达了。
再说说益州这块宝地,跟中原那边饥荒连连、难民成群的情况比起来,它可真是幸运多了。益州几乎没受到过战争的破坏,而且物资丰富,土地肥沃,大家都说那儿“水果多得是,不吃粮食都能吃饱。女人们手工也巧,做的衣服能穿遍天下。还有上好的竹子和木材,做工具、器械都用不完。再加上渔业、盐业的好处,水运也方便得很。”(这是公孙述的手下李熊说的)不论是种地、打鱼、晒盐、织布(特别是蜀锦,全国有名)、挖矿、做手工还是造兵器(竹子做箭、铜矿铸剑),益州都是顶尖的。再加上北边有秦岭挡着,东边有三峡守着,位置还在长江上游,地势高,真是“天险千里,天生的好地方啊”。还有个叫顾祖禹的人说:“蜀地土地肥,百姓富,钱多得是。从秦汉到南宋,税收都是全国第一。” 所以啊,就算是在秦朝末年那会儿,汉高祖刘邦也是靠着益州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打下了关中,后来往北收了燕赵,往东进了洛阳,最后竟然打败了项羽,建起了大汉朝,好几百年呢。
刘邦那段牛气哄哄的作为,肯定给公孙述打气不少,还让他学到了不少打仗的好点子。现在,他打算照着刘邦那套方法来,趁着刘秀在东边忙着收拾乱摊子,赶紧一把拿下关中,然后再去中原争地盘。要是这么干,那建立千秋伟业的事儿,几年内就能搞定啦。
反正,公孙述手握好几十万大军,还有很厉害的后勤保障,他的势力比以前的汉王刘邦还猛,比后来的蜀汉诸葛亮也更强。只要瞅准机会,再有个周全的打法,他就算没法战胜刘秀一统江山,但起码也能打下关中,跟汉朝分一杯羹。
真遗憾,公孙述没能瞅准那个大好机会,说白了,就是他没能把机会用到位。就在那会儿,最最要紧的关头,他居然只派了几万蜀军,走栈道从汉中出来,去抢占陈仓,想学韩信那套,等着敌人累了再出击,想让冯异走上章邯的老路,吃个大败仗。
公孙述这次做得不对。想当年,韩信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击败章邯,那是因为章邯已经失去了三秦地区老百姓的支持,并不是他打仗不行。现在看看冯异,他到处做好事,帮大家解决冤屈,所以威望特别高,老百姓都特别拥戴他,都管他叫“咸阳王”。在这么个情况下,公孙述居然只派了手底下十分之一的军队去北伐,跟大名鼎鼎的大树将军冯异对抗,这不是闹着玩吗!
没错,冯异带着军队出去打仗,一下子就把蜀军给打败了。蜀军里的将领李育和吕鲔只能夹着尾巴逃回了汉中。冯异打了胜仗回来,顺便还把关中那些地方的小股势力给收拾了一遍。他把那些头头们都送到了洛阳看管起来,这招跟西汉时把人迁走有点像,不过方向是反的。至于那些士兵,冯异给他们发了粮食种子和农具,让他们回家该种地种地,该干嘛干嘛。这样一来,被打得稀巴烂的关中地区就开始慢慢恢复起来了。公孙述呢,经过这次失败,就再也没想过要统一天下了,他就开始守着自己的地盘,等着别人来收拾他了。
冯异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威风凛凛。战场上,他出奇制胜,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他还眼光长远,一心为国谋划。既有才华又有品德,能够独挑大梁。他真的是个有名的忠臣和好将领,国家的顶梁柱啊。
建武三年冬天,十一月份那会儿,刘秀回到了南阳舂陵的老家,去祭拜了祖坟和家里的宗庙。就在这时候,从北边传来了个坏消息,说是涿郡的太守张丰,他也起兵造反了,还自封了个无上大将军的名号,跟燕王彭宠联手了。这样一来,北方的局势就更乱了,河北那些州郡的老百姓都吓得不行。还有啊,山东那边的军阀大佬张步,也开始不老实了,他跟彭宠互相交换人质,拉帮结派,一起组成了反汉的团伙,打算合伙干点大事。
张步这家伙,原本是琅琊郡的一个大地主,他瞅准赤眉军撤走、山东那边势力空缺的机会,就开始招兵买马,抢占地盘,没想到最后竟然控制了齐地的十二个郡。这下子,汉帝刘秀和梁帝刘永都眼红了,都派人去拉拢他。刘秀想让他当东莱太守,刘永则打算封他为齐王。张步这人挺贪心,看到这么多官位和爵位,就动心了。他觉得自己实力这么强,当个王完全没问题,于是就把刘秀的使者给杀了,接受了刘永的封赏。
彭宠和张步两人,他们想要变得更好,追求更高的地位和官职,这其实也挺正常的。但话说回来,他们也得琢磨琢磨,要是连命都没了,那管你是多大的官儿,有啥用啊?
看到燕齐那边乱成一锅粥,二十四岁的建威大将军耿弇实在是坐不住了。他跑到皇上面前,请求让自己回老家上谷郡,把那儿剩下的突骑兵都拉出来,先去渔阳打彭宠,再去涿郡收拾张丰,最后一路往东,把齐地的张步也给摆平了!
哇,这真是个既霸气又有远见的战略计划!这次耿弇又在南阳主动向皇上请战,历史书上管这叫“南阳定大计”。这事儿跟之前他劝刘秀离开更始帝,到河北发展的“河北大决策”一样,都是东汉开国时候超级重要的两个转折点,意义大得很。耿弇这家伙,真的是紧跟着形势走,一点都不含糊。
战略挺不错的,但得小心,因为燕国人勇猛,齐国人狡猾,这些对手都不是好对付的。以前啊,能成功完成这事儿的就只有俩大佬,都是顶级名将。一个是蒙恬,另一个是韩信。
想当年,蒙恬和韩信北伐平定燕齐时,也就二十出头的模样。现在耿弇正值青春年华,也想跟那些前辈名将较量较量,真是年轻有为啊。刘秀看他这么有斗志,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这些年来,耿弇一直跟在刘秀身边,东征西战,到处帮忙解决难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这块好玉已经被打磨成了宝贝,是时候让他自己去闯出一片天了。
在建武四年的那个五月,耿弇带着军队往北边打,目标是涿郡的张丰。他们打了一场硬仗,就把张丰给抓住了,然后杀了他。之后,耿弇没歇着,继续去攻打渔阳。他还跟他老爹,也就是上谷太守耿况联手,一起把彭宠找来的匈奴援兵给打败了,那可是两千多骑兵呢,他们还杀了两个匈奴的头头。彭宠一看这形势,知道自己顶不住了,就赶紧扔下蓟县,往北逃到燕山里头躲起来了,再也不露面。一直到了建武五年的二月,这家伙居然被自己家里的仆人给杀了,仆人还拿着他的脑袋去了洛阳请功。刘秀一看,行,就给这个仆人封了个不义侯。
打完那场仗以后,耿弇就去燕齐那块地方收拾那些流民军,在平原郡把他们的九万人马给打垮了,还收拢了四万多投降的士兵。另一边,汉军在东边也打得很顺手。建武五年的六月,刘秀自己带着大军去打关东的那些割据势力。淮阳王苏茂、东平王庞萌,还有海西王董宪,这三个本来都是投降过来的将领,后来又反了刘秀,结果都被打得一塌糊涂。董宪和庞萌带着剩下的兵马躲回了他们的老窝郯城,苏茂呢,他往北跑去找张步了,这样一来,张步的势力就更大了。
刘秀觉得这事儿不能再磨蹭了,就赶紧让大司马吴汉带着军队去攻打董宪和庞萌。另一边,他又吩咐耿弇快点带兵往东走,去收拾张步,把齐地给摆平了。
耿弇接到命令后,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立马动手,把投降的士兵重新组织起来,集合好队伍。在建武五年的十月份,他从东郡带着兵马一路往东走。他们搭起了浮桥,成功渡过了黄河,然后沿着济水一路高歌往前冲,目标直接对准了张步的老巢——剧县,那地方现在就在山东昌乐县的西北边。
这几年,张步一直在低调壮大自己的实力,加上刘永那边不少散兵游勇都来投靠他,现在手下已经有二十多万的大军了,真是人多势众。靠着这么大的地盘,他费了不少心思,建了好几条防线,打算跟耿弇死磕到底,好好斗一斗。
头一道关卡,那就是济南防线。济南这地方,北边守着历下和祝阿两个重要的地方,南边靠着泰山那险峻的地势,可以说是山挡着,河护着,挺能扛住汉军的。这样应该能拖住汉军一阵子,好让咱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下一道防线,也就是临淄防线。
接着,张步把大将军费邑提拔成了济南王,派他到历下这个重要地方(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市历下区)驻守,还让他带了好多兵。然后,他又在祝阿、钟城这些地方,还有泰山沿线,建了好多军营,大概几十个,这些军营就像是一串串的珠子,既能各自防守,又能互相帮忙。这么多的军营,就算汉军每天都能攻下一个,也得忙活好一阵子呢。
很明显,张步打算跟耿弇打长久战。但汉军是远道而来,最好是快点打完。而齐地这儿城多地方大,要是到处都设防线,就能一点点地把敌人给磨垮,这就是用地方来拖时间,真的是个很妙的战术。
耿弇虽然年纪不大,但在战场上已经摸爬滚打好多年了,他一下子就瞧出了张步的战术意图。对付这个,他想出的办法是:直接拿下他们的头头儿,然后发个通知,剩下的就都能摆平了。
济南那边,好多重要的地方都是费邑在历下守着的。要是能把历下给攻下来,那其他的难点也就好解决了,到时候一路推过去就行。以前蒙恬和韩信打仗时,也是用的这招。
不过,历下这个地方,是齐地的头号重镇,城墙厚实,守军也多,要是咱们硬着头皮往上冲,汉军肯定得吃大亏。所以,咱们得换个聪明点的法子。先悄悄地把历下周围的小据点给端了,这样一来,就像拿石头砸山,把老虎给震出来,然后再瞅准机会,把老虎引出洞,最后来个一击毙命,把山头抢过来。这才是上策啊。
商量好对策后,耿弇立刻调集所有军队,全力攻打位于历下西南方向的重要军事地点祝阿城,就是现在的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那块地方。
在攻打城池那会儿,耿弇灵机一动,来了个“造大声势”的招数。他就是围着城三面打,故意留个缺口,好让那些打了败仗的士兵有机会溜出去,到处传播害怕的情绪。这就像兵书上讲的“围三面留一路”,跟以前严尤给王邑出的主意一样。
这一手可真够绝的。张步原本以为耿弇一天顶多能拔掉一颗钉子,没想到耿弇愣是在半天之内就拿下了祝阿城,士兵们进城以后,时间还早,连午饭都来得及吃上。
祝阿的败军逃出城后,全都跑到了历下西边另一个关键地方,钟城。他们在钟城一个劲儿地说汉军有多厉害,吓得钟城的守军要命。结果呢,没到一天时间,这些守军全都跑没影了。耿弇就这样,没动一兵一卒,又轻轻松松地把钟城给拿下了。
另一边,费邑一听说历下的西边和南边两个重要地方都让耿弇给攻占了,吓得不行,连忙叫上他弟弟费敢,让他去守着历下东边的巨里(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市章丘县西边)。这样安排,是想让这几个地方能互相照应,别让汉军从三面把他们给包围了。
耿弇一听到消息,立马又带着队伍急匆匆地去攻打巨里这个地方了。
这次啊,耿弇没急着硬攻那座城。他让手下士兵多去砍树,赶紧造些攻城用的家伙,还忙着把护城河给填上。然后,他表面上说要三天后攻打巨里,但实际上,他对那些俘虏看管得松了,故意给他们机会逃跑。那些逃回来的俘虏,就把耿弇的打算告诉了费邑。
孙子说,要是先拿掉对方最在乎的东西,那对方就得听你的了。
费邑听到消息后,三天之内就带着三万大军赶过来帮忙,他打算趁着汉军正在攻城,从里面和外面一起攻打汉军,就想再复制一次昆阳大战的胜利。
一说费邑刚出城,耿弇那边就得到了消息。他哈哈大笑,说:“这帮敌人中了我的圈套了。我故意准备攻城器械,就是为了引诱费邑来。要是不打野外的敌军,怎么攻得下城池呢?现在他来了,正好合了我的心意。”于是,耿弇只留下三千人在巨里城下守着,自己带着精锐部队埋伏在费邑必经之路的峡谷高坡上。等费邑一进入包围圈,耿弇就下令击鼓,数万骑兵从高处冲下去,没多久就把三万敌军都消灭了,打了个大胜仗。费邑想救他弟弟没救成,反倒被汉军给杀了,真是倒霉透顶啊。
耿弇心里想的就是要拿到费邑的命,只要能把济南王的这颗脑袋搞到手,那济南那边防线就算是布满了钉子,也能一下子给铲平了。
接着,汉军把费邑的脑袋挂在棍子上,到济南郡各地转了一圈。他们走到哪儿,张步的军队就吓得要么逃跑,要么投降。耿弇骑着马,一口气攻下了四十多个营地,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把整个济南郡都平定下来了。
然后,耿弇带着军队往东边进发,打进了齐郡,那儿正好是张步防守的临淄地界。
临淄这个地方,在战国时期是齐国的都城。它经历了秦朝、西汉,还有新朝,虽然有些小战乱,但整体上还是挺繁华的,人口数量超过了四十万。那时候,它和长安、洛阳、宛城、邯郸、成都一起,被人们叫做“天下六都”。临淄还是齐郡的重要防线,所以张步就让各个郡的太守联合起来,带了一万多兵马守在这里。另外,他还让自己的三弟张蓝带着两万精兵,驻扎在西北方向大约四十里地的一个叫西安县的地方(这个西安可不是现在的西安哦,它是指现在的淄博桓台,意思是临淄西边的安全堡垒)。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保护临淄,而且一旦有需要,还可以迅速调兵去支援。
你手里有块超硬的盾牌,我这边呢,有把啥都能刺穿的利矛。说到张步在齐郡布的防线,耿弇眼疾手快,一下子就瞅见了那里头最脆弱的地方,立马下令攻打画中城。这一打,咱们就像把楔子插进临淄和西安中间,把这两座城给隔开了,断了它们的联系。
要是照着之前攻打济南那套方法来,耿弇本该先去攻下临淄边上的西安据点,好把临淄给围起来。但耿弇这人机灵得很,他的脑筋哪会这么直。就像是个老练的乐队指挥,同样的曲子再弹一遍,也得加点新花样才行。
耿弇觉得吧,临淄这名头确实挺响,但各郡的太守们都自己带着兵马,谁也不听谁的,命令也是五花八门,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反倒是西安城,别看它小,可坚固得很,再加上张蓝那帮人,士兵个个勇猛善战,人数还不少,这可是个难对付的家伙,咱们得更上心才行。
所以啊,打仗这事儿,你得玩转虚实,有时候看着像是假的,其实是真的;有时候看着是真的,其实又是假的。上次咱们来了个假装打东边其实打西边,这回咱就换换,假装打西边,其实打东边!
商量好之后,耿弇就喊来所有将领和校尉,开了个会,告诉大家,五天之后咱们要动手打西安了。
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张蓝耳朵里。张蓝心里清楚,耿弇攻城那可是把好手,他怕再像祝阿那次一样吃亏,赶紧让手下士兵们加紧准备,白天黑夜都提高警惕,严严实实地守着,就等着耿弇来攻呢。
过了五天,一眨眼就到了半夜里,耿弇突然传令,让所有士兵早点起床,直接在床上就把早饭给吃了,吃完就出发,得在天还没亮之前就赶到临淄城的城门口。
这次耿弇的策略藏得可真深,连那些大将们都给瞒得死死的。他们一听到命令,全都愣住了:不是说好了要打西安的吗?怎么突然间又变卦要去打临淄了?将军,你这招可真让人摸不清头脑啊!咱们要是动了临淄,西安那边肯定会来帮忙,到时候咱们不就前后都被夹击了吗?要不还是按老规矩,先搞定西安吧,临淄那边兵力不强,肯定不敢轻举妄动的。
耿弇哈哈一笑,说道:“你想错了。现在西安那边听说咱们要打他们,肯定整天忙着准备防守,自个儿都顾不过来,哪还有空去帮别人。咱们突然去攻打临淄,他们肯定措手不及,咱们一天之内就能攻下来。等咱们拿下临淄,西安就成了座孤城,跟张步在剧县的大本营也断了联系,到时候张蓝只能丢下城逃跑。这就是咱们常说的,打一个地方,顺便还能拿下另一个地方。”
耿弇虽然很有把握,但其他将领还是半信半疑,觉得他是在夸大其词。耿弇没办法,只好接着说明白:“要是照你们说的,咱们先去打那个西安,那地方兵力充足,城墙又坚固,防守还特别严密,咱们一时半会儿肯定拿不下来。到时候咱们的人马被拖在西安城下,伤亡肯定不小。就算勉强打下了西安,张蓝要是带着残兵败将跑回临淄,跟那里的敌人合兵一处,那临淄就更难打了。再说,咱们孤军深入敌人的地盘,后面补给跟不上,不用多久,不用打仗,自己就先困死了。所以说,你们的主意,真不太合适。”
说起来,昆阳那一仗,王莽的军队头头王邑非要先啃昆阳这块硬骨头,那真是大错特错了。城池虽小但守得牢,硬攻可不是明智之举。打赢了,对军威也没啥大长进;万一输了,士气可就大受打击了,怎么算都不划算。
紧接着,汉军就像一阵风似的冲到了临淄城的城门口。临淄城里头的守军还在做着美梦呢,压根儿就没想到敌人会来,所以一点准备都没有。你猜怎么着?连半天时间都不到,临淄城就被汉军给攻下来了。这地方可是当年齐国的都城,是个挺重要的地方,结果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被拿下了。耿弇这家伙,真是厉害得让人不敢相信,说谎话都不带眨眼的。
另一边,张蓝正紧绷着神经,等着汉军来攻打。结果突然间听到消息,说临淄那边已经顶不住了,西安现在就跟被丢在外面没人管的孩子一样,孤零零的。他吓得不行,吓得连城池都不要了,拔腿就跑。
耿弇攻打祝阿时,钟城那边直接弃城跑了,占领临淄后,张蓝也吓得没了踪影。这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能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斗志,能让将领失去决心。”说白了,就是当人的精神和意志垮了,那才是真正的一败涂地,这种失败啊,跟成功那可是八竿子打不着。
这么一来,耿弇轻轻松松地就突破了张步费了好大劲建立的临淄防线,张步的大本营剧县这下子直接暴露在了汉军的眼皮底下。
话说回来,济南和临淄这两个地方确实给张步争取了不少时间。他迅速把齐地的十二个郡的兵马,加起来有近十多万人,都集结到了剧县,摆开阵势,打算跟耿弇来个最后的较量。
耿弇看了看形势,琢磨着现在还不是趁热打铁主动出击的时候。因为汉军的人数比敌人少太多,要是长途跋涉去攻打,那肯定会吃亏。所以,他想了个招儿,打算引诱张步来攻打自己。这样一来,就能把主动权抢到手,自己也能好好休息,等着对方来送上门。这办法,跟当年兵仙韩信用少数兵力打败敌军的那场井陉之战里的一个妙招挺像,都是以少胜多,关键是让对方先动,自己再出手。
要想让敌人自己送上门来,咱们得想个法子。就像韩信以前用的那招“装弱”,耿弇这家伙更厉害,他先装强大,然后又装弱,来回变换,把张步耍得团团转,完全掌控了局面。
首先,耿弇给士兵们下了死命令,不许在齐地瞎捣乱、抢东西。虽说咱们深入到敌人的地盘,补给啥的挺不容易,但别担心,张步那家伙有的是钱和物资。咱们缺吃少穿的,张步自然会送上门来;要是没武器没装备,张步也会给咱们准备好!
这就是耿弇使出的妙招,他先摆出一副必赢的架势,故意惹恼张步,好让张步沉不住气,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么做既能鼓舞自家军队的士气,又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真是一石三鸟的好策略。
果然,张步一听到这事儿,心里头又气又好笑,他说:“尤来、大彤那两支流民军,人数都十多万呢,我轻轻松松就把他们营地给端了。现在大耿(就是耿弇,耿况的大儿子)那边,人数比他们还少,还都是累得不行的疲惫之师,居然敢这么吹牛不打草稿!”
乐呵完事儿,张步就召集了手下的各路兵马,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呢。那场面,战旗飘扬把天都遮住了,尘土飞扬连太阳都看不见了。大家伙儿一个个精神抖擞,气势汹汹,全都汇聚到了临淄城的东边,打算好好干一架。
以前龙且小看韩信,现在张步又小看耿弇,他们俩都是只了解自己的实力,却不清楚对方的底细,这就是他们最终失败送命的原因啊!
这时候,刘秀刚刚摆平了江淮地区的叛乱,带着大军在鲁县,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歇了歇脚,还特地去拜了拜孔子,表明自己对正统的重视。可没想到,突然传来消息说张步带着二十万大军去攻打耿弇了,刘秀心里头一紧,生怕耿弇那边顶不住,想自己亲自跑去帮忙。耿弇一听刘秀要来,连忙写信让他别急。耿弇在信里说了现在的情况:“我守在临淄,挖了深深的壕沟,筑了高高的城墙。张步从剧县那边赶过来,又累又饿。他想打进来,我就引诱他然后反击;他要撤退,我就追着打。我就在自己的营地里跟他们对战,我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力气足得很,我们用休息好的士兵去打他们疲劳的,用实实在在的兵力去打他们虚弱的地方,不出十天半个月,张步的头儿肯定就被我们抓到了。”
耿弇大放厥词,说自己带上几万兵马,短短十天就能打败对手的二十万大军,还把张步的首级给摘下来。说实话,刘秀心里直犯嘀咕,不太相信这事儿,于是他还是决定带着队伍往北走。从鲁县一路到临淄,大概也就是十天的脚程。按照刘秀对耿弇的了解,到时候就算不能完全打赢,也肯定不会输得太惨,两边估计会打个平手,僵在那里。这样自己就能及时赶到,去处理剩下的烂摊子,保证稳操胜券。
刘秀想错了。耿弇其实比他以为的还要牛得多。
这会儿,耿弇跟张步的先头部队已经在淄水那里碰上了。汉军的骑兵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急着想跟张步的部队干一架,想给他们来个狠的。但耿弇觉得,要是这时候就用上全力,让幽州的骑兵们一股脑儿地往前冲,那可能就把张步的前锋给打怕了,到时候张步的主力就不敢轻易往前走了,这样一来,自己的整个计划就得泡汤。
因此,耿弇打算模仿韩信那一套“装怂”打法,先让敌人骄傲自大,引诱他们上钩,好把那条大鱼给拽出来。打定主意后,耿弇就假装打不过,带着精锐骑兵撤回到临淄城里,躲起来不出来了。
张步发现耿弇其实没啥真本事,光会吹牛,这让他更加得意忘形。接着,他就带着全部军队猛冲过去,直接攻打临淄城下刘歆那个骁骑将军的营地。刘歆的部队一下子就被敌人给包围了,打得他们东倒西歪,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在这个紧要关头,耿弇却跑到以前齐王宫那片破台子上,悠哉游哉地站着看热闹,就像是在欣赏一出大戏似的。
各位骑兵将领看到情况紧急,都慌忙劝耿弇赶紧出兵去救人,可耿弇却哈哈一笑,说:“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自有解决的办法。别急,别急,咱们先歇会儿,喘口气再说!”
机会没来的时候,就得沉得住气,像大山一样稳重;机会一来,那就得迅速行动,快得像逃跑的兔子。这才是真正的高手风范。
等张步的先锋部队冲进汉军大营,杀得正起劲,没法回头的时候,耿弇这才带着城里的精锐骑兵一股脑儿地冲出去,从侧面杀进敌人堆里。这一冲,直接把张步的大军切成两半。前面那部分已经深陷汉营,肯定是跑不掉了。耿弇见状,立马带着人马猛攻张步大军的后方侧面,就像天兵天将突然降临一样,把张步给整得晕头转向,一下子不知所措了。
德国皇上腓特烈在打仗时悟出一个道理:“要是你有十万大军,但遭到三万敌军从侧面偷袭,很可能一下子就垮了。”这事儿的关键就在于偷袭的位置选得好不好。因为嘛,军队的侧面总是最弱的,要是找对了偷袭的地方,人数上的优势就能变成两个人打一个。要是再加上行动快、打击准,那这招就太厉害了,简直没法挡。
这就像踢足球,从边上突破往往比直接从中间冲过去更有威胁。就像之前说的,敌人动起来的时候,他们的两边防守最松。所以,等他们全都往前冲,咱们瞅准机会,立马从边上冲过去,把他们的防线扯开一道口子,然后快速传球到中间,中路的人跟上,一脚就射门得分了。
说到打仗这事儿,耿弇真的是个高手。他先是不把全部力气使出来,故意让敌人往里冲,自己则稳稳当当地等着机会。时机一到,他就马上行动,而且还不是正面硬刚,而是从侧面突然袭击,把敌人穿插包围起来。这一套操作,把骑兵的灵活性用到了极致。说他是东汉时期的霍去病,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耿弇率领的骑兵队伍特别厉害,战术也高超,张步那边虽然人多,但根本挡不住。耿弇看准时机,带着骑兵一路猛冲猛打,战斗打得热火朝天。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支箭突然飞来,不偏不倚射中了耿弇的大腿,鲜血一下子就喷了出来。
哎呀,这下可完蛋了,该怎么办才好呢?
咋办?还能咋办!战事正紧,主将咋能因为受伤就撤退呢?耿弇大喊一声,一刀就把箭杆给削断了,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继续指挥士兵打仗。战场上乱糟糟的,喊杀声一片,一时间也没人注意到他,但他身边的亲兵还是发现了不对劲,因为他的腿一直在流血,太显眼了。耿弇却哈哈大笑:“这是敌人的血,你们得想着怎么拼命打,别管我!”说完,他带着军队冲杀得更猛了,一直打到太阳下山,天都黑了,张步的军队被打得哭爹喊娘的,这才收兵回城。
第二天,耿弇不顾自己身上的伤,还是想冲出城去继续打仗,好让胜利更大一些。这时候,汉军的副统帅、强弩大将军陈俊实在忍不住了,走过来劝耿弇别太豁出去了,他说:“张步兵那边势力大得很,咱们还是先关上营门,让士兵们休息一下,等皇上派援军来再说。”耿弇一听这话,激动地说:“皇上眼看就要到了,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应该杀牛备酒,等着迎接百官才对,怎么能把敌人留给皇上呢!”
说话算话,耿弇说了十天打败敌人,那就得十天搞定,超过一天都不算真本事!他可不想变成吴汉、岑彭那样,剿匪剿得让人笑话,最后还得皇上亲自上场擦屁股。
接着,耿弇自个儿拿主意,带着兵又出去跟张步干了一仗。经过昨天被打败那么一回,张步的军队早就没了士气,这回更是被打得溃不成军,死的死,伤的伤,尸体把沟沟坎坎都给填满了,临淄城下面简直就是一片血腥的战场。
这场打斗,从大白天一直持续到太阳下山,两边队伍最后都撤退了。
连着输了两天,张步心里琢磨着,这样打下去可不行,老底都要被掏空了。干脆趁着今晚天黑风大,赶紧脚底抹油,溜出临淄,回到剧县去整顿兵马,好好守着,说不定还能多撑几天呢。
可惜啊,张步的盘算又被耿弇给料到了。耿弇早早就在张步回来的路上两边安排了精兵藏着,同时呢,临淄城里的汉军也都准备好了,一个个精神抖擞,就等着最后那一场大战的到来。
到了夜里头,张步果真偷偷摸摸地开始撤走了。走到一半,突然间,两边埋伏的军队像炸了锅一样冲出来,喊打喊杀的声音大得吓人,把原本安静的夜晚都给撕扯开了,那声音飘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直传到了临淄城里。这时候,耿弇在黑暗中瞪大了眼睛,二话不说就穿上盔甲站了起来,带着那些一整夜都没合眼的精锐骑兵,全部冲出城去,直接朝着张步的军队就冲了过去。
结果,张步军被汉军一路狂追猛打,从临淄城逃到钜昧水那儿,大概有八九十里路吧,一路上死伤无数,尸体一个挨着一个,丢下的装备和物资铺满了整个野外。到了第二天,仗打完了,汉军开始清理战场,杀死的敌人多得数不清,光是缴获的运输车就有两千多辆。
都讲了别抢地盘了嘛,对吧?你瞅瞅,光是这两千辆车的物资装备,汉军靠着它们就能吃好穿好几个月了。
另一边,张步带着剩下的军队回到剧县,心里明白齐地已经守不住了,局势对他非常不利。于是,他和他的三个弟弟决定各自带着兵马分开行动,把大军分散成小部队,好让汉军不知道该追哪个,以此迷惑他们。
过了几天,刘秀带着大军抵达了临淄,结果一到那儿就傻眼了,仗竟然已经打完了。耿弇那小子,连十天都没用到,就把事情给搞定了。
刘秀这回算是真瞧见了,耿弇这家伙真是个了不起的战将,这一仗打下来,他算是跟那些老一辈的英雄豪杰齐名了,名声肯定会一直传下去!
再说这一年,耿弇也才二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华。
接着,刘秀把大臣们都召集到一块儿,热热闹闹地开了个会,专门表彰临淄打仗的将士们。在会上,刘秀对耿弇那是赞不绝口,他说:“以前韩信打下历下,算是打下了基础,现在咱们将军攻打祝阿,也是开始崭露头角。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边,论功劳,你们俩可以相提并论。不过呢,韩信打的是已经投降的敌人,咱们将军可是硬碰硬,打败的是强敌,所以说,将军的功劳比韩信还难拿呢。想想将军之前在南阳出的那些好主意,现在可都一一实现了,这就说明啊,有志向的人,最后肯定能把事情办成!”
我得说,刘秀夸人真有一套,还特别会给人打气。他说耿弇比韩信还厉害,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了。不过,瞧瞧耿弇怎么收编流浪的军队,还有那些迷惑敌人、设埋伏的招数,很明显,大耿这家伙学到了兵仙韩信的不少本事。他用的那些战术,完全可以和刘秀那句“只要有决心,啥都能办成”的励志话相匹配。对了,刘秀和韩信,俩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成语高手。他们不光在战场上厉害,文学上也很有两把刷子,给咱们中小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不少好素材呢。
说起来这个成语啊,刘秀想激励的可不光是耿弇还有以后千千万万的孩子们,他更重要的是想给整个东汉开国的年轻团队打气!他们拼命干,就为了天下能安稳下来,为了让大汉再次辉煌,也为了自己的家族,那份荣誉,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得一直往前冲。这就是刘秀他们这批东汉的有志青年,那股子热血沸腾、永不放弃的劲儿!
休整了几天后,汉朝的军队打下了剧县,结果他们发现张步剩下的部队都躲到了平寿那边(就是现在的山东潍坊西南那块地方,属于北海郡)。汉朝军队一看这机会不能错过,就继续往前冲,直接到了平寿城门口。就在这时,张步的好朋友苏茂也带着一万多精锐士兵赶到了平寿支援。
之前啊,张步在打算攻打临淄之前,先给苏茂写了封信,想拉着他一块儿对付耿弇。苏茂一看信,立马就赶了过来,结果却发现张步那边已经快不行了,这让他特别不满:“南阳的军队那么厉害,延岑那么能打,都被耿弇给打败了。大王您怎么就急着去攻他的营寨呢?您叫我过来,也不能这么心急呀!”
事情已经搞砸了,现在说这些还有啥意义呢?张步只能憋着眼泪,低着头小声嘟囔:“真是惭愧,不知道该说啥好。”他们俩个愁容满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整天唉声叹气,反正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刘秀明白这俩人的难处,所以就分别派了个信使去,给他们指了条生路。
但是呢,这条生路就那么一条,两个人却得抢这一条。换句话说,就是只能活一个人,另一个人就得没命。
这条出路就是:谁能打败敌人、立下战功,就能被封为诸侯。
要是能把对方干掉,不光能保住自己的命,还能被封为列侯,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大难题。张步和苏茂得好好琢磨琢磨,到底是想要活下去呢,还是准备豁出去了;是想要捞点好处呢,还是坚守道义。
最后,张步决定先采取行动。他派人把老是抱怨的苏茂给干掉了,之后,他就拎着苏茂的人头,扛着大刀斧头,赤膊上阵,直接跑到耿弇的营地大门那儿,表示投降认错。
苏茂原先是给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当大将的,他在河内那一仗里被寇恂打得落花流水。后来朱鲔投降了汉朝,苏茂也就跟着投降了刘秀。可没多久,他又杀了淮阳太守潘蹇,转头投降了刘永。这家伙一会儿一变,就连张步都不敢跟他一起混,觉得跟他在一起太危险了,还不如直接杀了他自己发财呢。总之,咱们各走各的路吧,我走我的光明大道,你走你的阴间小路!
后来,耿弇安排人把张步送到了刘秀那里。刘秀这个人说话算话,他给张步封了个安丘侯的爵位,让张步带着家里人住到了洛阳,还解散了张步原来那十多万的齐地军队。不过,虽然张步在洛阳表面上是个侯爷,但实际上他被软禁起来了,一点自由都没有。所以在建武八年的时候,他偷偷地跑到了临淮,想重新召集以前的部下,逃到海上去当个逍遥自在的海盗头子。可没想到,琅琊太守陈俊派兵去追杀他,最后张步死在了大海里,真是挺惨的。
到这个时候,燕地已经彻底安定下来,耿弇完成了他的使命,选择功成之后不再出头。根据《后汉书》的记录,耿弇在河北出谋划策,又在南阳制定计划,他招募了燕地的士兵,攻下了齐国的地盘。在好几年的打仗过程中,他总共平定了四十六个郡,攻占了三百座城池,一次都没打过败仗。
耿弇这辈子,真的是活得闪亮亮的,一直都在往前冲,是个有志气就一定能成事的人。古代那些厉害的大将军,也就这个样儿了。
兵法里头说了:“要是能软能硬,能收能放,既有胆识又勇猛,既雄壮又有谋略,像圆的一样能灵活转动,像圆环那样没头没尾,智慧能包罗万象,本事大到能造福天下!这样的人就是全才,当个大将军那是绰绰有余。”像那个年轻的名将耿弇,武力高强,计谋也多,出的点子数不胜数,在东汉开国那些名将里头,他肯定能排进前三,跟冯异、岑彭他们是一档的。
说现在湖北江陵的东边那块地方,它靠着大江大湖,连接着襄水和汉水的上游,正好卡在荆州和扬州的交通要道上,对楚国来说,这里的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来源:眾說烽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