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稞属于禾本科(Poaceae)大麦属(Hordeum),与小麦、大麦等作物同属谷类作物。青稞学名叫做裸大麦,因其籽粒成熟后与外壳分离而得名“裸”。它主要种植在高海拔地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等地,是适应高寒环境的重要农作物之一。青稞和水稻在植物分类、生长环境需求
你知道吗?青稞其实是一种
A、大麦
B、水稻
这是蚂蚁庄园2025年4月1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之一,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2025年4月1日今天庄园小课堂的问题及知识答案解析
答案:
大麦
解析:
青稞属于禾本科(Poaceae)大麦属(Hordeum),与小麦、大麦等作物同属谷类作物。青稞学名叫做裸大麦,因其籽粒成熟后与外壳分离而得名“裸”。它主要种植在高海拔地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等地,是适应高寒环境的重要农作物之一。青稞和水稻在植物分类、生长环境需求、用途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
青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光滑,高约100厘米,径4-6毫米,具4-5节。叶鞘光滑,大都短于节间或最基部者长于节间,顶端两侧具有叶耳,互相抱茎;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0厘米,宽8-15毫米,微粗糙。穗状花序成熟后黄褐色或为紫褐色,长4-8厘米(芒除外),宽1.8-2厘米;小穗长约1厘米;颖线状披针形,被短毛,先端渐尖呈芒状,长达1厘米;外稃先端延伸为长10-15厘米的芒,两侧具细刺毛。
扩展阅读: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在西藏山南市昌果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距今约3500年的碳化青稞粒,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青稞在青藏高原的悠久种植史,更揭示了其在藏族先民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高寒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耐贫瘠特性,使其能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中茁壮生长。在藏族传统社会,青稞不仅是日常主食(如糌粑)的来源,更是宗教仪式、节庆活动中的重要象征,深深融入藏族的文化与信仰体系。此外,青稞的栽培与传播,也反映了古代高原先民与周边地区的农业交流,为研究青藏高原早期农业史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
昌果沟遗址的青稞遗存,与青海卡约文化、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等地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共同勾勒出中国西南与青藏高原早期农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证实了青稞在中华农耕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独特贡献。
来源:话多的黑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