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活一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如果不能留名,留影也可,宋代著名词人张先,就喜欢留影,并且还留的是一影一影又一影,人家叫“张三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来他有一首《行香子》词,其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句,时人给他取绰号叫他“张三中”。张先得知后大乐,说
人活一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如果不能留名,留影也可,宋代著名词人张先,就喜欢留影,并且还留的是一影一影又一影,人家叫“张三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来他有一首《行香子》词,其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句,时人给他取绰号叫他“张三中”。张先得知后大乐,说道:“为何不叫我‘张三影’?”众人不解,张先自鸣得意地说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这“三影”,才是我平生最喜欢的诗句呀!众人顿悟,后来人们就称他为“张三影”。
张先是爱“影”至深的词人,也是一生风流入骨的词人。他年轻时喜欢猎艳道姑尼姑,中年时招惹美貌风韵少妇喜欢,老年纳妾青春少女,玩的花哨也就算了,更难得的是这些女人都还对他深情款款,思念不易,不得不说是一大人生传奇。据说张先一生活到89岁,先后娶妻四房,发妻最大的孩子和他80岁娶得18岁小妾生的小女儿,年龄竟然相差整整60岁一个甲子,你说这事算不算人生奇迹?!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风流好色,他们寄情在女人的温柔乡里,似乎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才华,一旦离开了女人就无法展现一样,这在唐宋时期尤甚,当时社会繁荣富足,社会风气开放,很多诗词文人好像也都很喜欢把这当作“风流佳话”,任人传说流唱。唐朝诗人杜牧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宋朝有“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或许是唐宋两个朝代过于开放,文人的雅兴才显得这么兴致勃勃吧。
张先一生虽未居高官,但却安享富贵,不仅词写得好,他的风月佳话也深受时人羡慕和追捧。张先年轻时《一丛花令》写他青春孟浪,曾经喜欢上一个庵里小尼,两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常常私密幽会,后来不知为什么,张先或许移情别恋,或许始乱终弃,他不去找人家了。小尼姑望断秋水,杳无音信,抑郁成疾。张先十分怀念这段经历,就填写了这首《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著名诗人白居易比张先小17岁,听人传唱张先的这首词后,尤其喜欢最后一句,就很想结识他,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张先主动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大喜过望,顾不上还倒穿着拖鞋就去迎接,边奔跑边笑喊:“桃李嫁东风郎中到了,快请进!快请进!”因此也留下一段“倒履迎客”佳话,张先也就此获得“桃李嫁东风郎中”绰号。张先的粉丝当然不止欧阳修,据说著名词人姜夔词作非常受张先影响,姜夔词作成就虽然比张先高,但却称张先为“姜白石之先驱”。
张先在当时不仅拥有很多女粉丝,也拥有很多女粉丝,即便在他74岁高龄,风月魅力依然令很多歌姬为他争风吃醋。《后山诗话》记载:一次张先与众歌姬舞女吟咏唱和作乐,给众多歌姬都写了词,或许没注意,唯独没给一名叫“靓靓”写,这名歌姬不觉心生怨气,就做诗表达不满:“天与群芳十样葩。独分颜色不堪。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苏东坡虽然比张先小46岁,但他们也是好友。据传张先曾指导苏轼作词,两人也常在一起吟诗作词相聚。张先80岁时依然精力充沛,宝刀未老,竟然纳了一个18岁女子为妾。 张先十分得意,酒后诗兴大发: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听后,随即也附诗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如花似玉的姑娘嫁给苍颜白发一老翁,“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虽是一段流传千年流传的笑料佳话,但确实也让人有种“好白菜真的让猪拱了”的感觉。后来,张先85岁,又去了一小妾,还开宴会庆祝,苏轼应邀前去参加,现场作诗打趣他: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尤其“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一句,触发张先喟叹:“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张先用“愁似鳏鱼”、“懒同蝴蝶”表达“此身老矣,享受不了几天艳福啰!”内心深处似有点点惆怅,给人感觉是:要行乐得争分夺秒,抓紧享受!这也可谓是张先晚年的真实生活写照。
我们可以说张先是一个多情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有趣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活得很潇洒、很自我的人,他以自己的一手好词,书写自己的风流人生,也赢得了无数男女诗词同行与歌姬舞女粉丝,对后世词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张先,对于“张三影”,对于这个人间“多情客”,大家怎么看呢?
来源:智慧与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