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月亮今晚登场!全国可见别错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7 22:48 3

摘要:夜空即将上演一场天文盛宴,2025年全球唯一一次月全食正在悄然逼近,我国全境可见这一壮观天象。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一轮铜红色的圆月将高悬夜空,持续整整82分钟,创造了一个难得的观星时刻。

夜空即将上演一场天文盛宴,2025年全球唯一一次月全食正在悄然逼近,我国全境可见这一壮观天象。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一轮铜红色的圆月将高悬夜空,持续整整82分钟,创造了一个难得的观星时刻。

这场天文奇观的最佳观测时间是从凌晨1点31分开始,月亮将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展现出最为壮观的“血月”景象。“这次月全食是2025年全球唯一一次月全食,我国全境可见整个过程”,北京天文馆资深专家李良如此介绍。

不同于以往,此次月全食恰好发生在月亮接近近地点的位置,使得红月亮看起来比平常更大更亮。

01 红月亮现身:科学背后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月全食时月亮会变成红色?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天文学家解释,这一切都是光线折射的奇妙效果。

当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蓝光等短波光被大气散射掉,而红光等长波光则能够穿透大气层,继续向前传播。这些红光最终会照射到月球表面上,从而让我们看到红色的月亮。

“这就像地球给月亮披上了一件红色的嫁衣”,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科超这样形容。这种现象在科学上被称为“瑞利散射”,与日出日落时天空呈现红色的原理相同。

月全食发生时,月亮并不会完全漆黑不可见,而是会呈现出从暗红色到橙红色的不同色调,这取决于当时地球大气层的状况。

02 观测指南:何时何地如何观赏

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次月全食的观测条件相当理想。整个月食过程将持续近5个半小时,其中全食阶段(红月亮)长达1小时22分钟。

观测时间表已经明确:半影食始为9月7日23时28分,初亏(月偏食开始)为8日00时27分。食既(全食开始)为1时31分,食甚(月亮最红时刻)为2时12分。

生光(全食结束)为2时53分,复圆(月偏食结束)为3时56分,半影食终为4时55分。

“只需要选择东边地平线附近无遮挡、灯光干扰少的地方,用肉眼就能观赏”,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联盟成员袁凤芳建议公众无需特殊设备即可观看。

最佳的观测地点是东部地区,因为月亮高度较高,观测条件更好。西部地区月食发生时月亮高度较低,但也可以看到月食过程。

03 拍摄技巧:手机相机都能出大片

想要记录下这一罕见天象?摄影专家提供了实用建议。对于手机用户,建议使用三脚架固定手机,启用专业模式手动调整参数。

“选择手动对焦至无穷远,ISO设置在200-400之间,快门速度1/100秒左右”,资深天文摄影师张璐分享了他的手机拍摄秘籍,“使用延时摄影功能,每隔30秒拍摄一张,可以记录红月亮移动的轨迹。”

单反相机用户则推荐使用200mm以上长焦镜头,配合三脚架和快门线。相机设置建议:ISO400-800,光圈f/5.6-f/8,曝光时间1-2秒。

寻找有趣的前景是提升照片艺术性的关键——树木、建筑、山峦都可以作为创意前景,为红月亮照片增添独特韵味。

04 文化解读:古今中外的红月传说

红月亮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红月被视为至阴至寒的象征,预示著人间正气弱、邪气旺。

“古人认为‘月有辉光,星无芒角,月赤色,有大兵’……”民俗文化研究者刘伟表示,“但这些都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没有科学依据。”

西方文化中,血月常与预言和变革联系在一起。一些文化将月食视为龙或野兽吞食月亮,人们会敲锣打鼓以吓走怪兽。

现代天文学已经完全解释了月食的形成机制,这些传说和迷信逐渐被科学认知所取代,但红月的神秘色彩依然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

05 特别提醒:观测注意事项与后续天象

观测红月亮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但有一些细节可以提升体验。“避开城市强光污染,选择东边开阔地带观测效果更佳”,天文爱好者赵晋凯建议道。

使用双筒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更多细节,如月海和环形山的轮廓在红月亮期间会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全球将发生两次月食,除了本次月全食外,还有一次3月29日的半影月食,但那次观测效果远不如月全食壮观。

下一次我国可见的月全食要等到2026年3月3日,但观测条件不如这次理想。“这次机会难得,错过确实可惜”,赵晋凯补充道。

今夜,当您仰望天空,那轮红月不仅连接着地球与月球,更连接着古今中外的无数观月之人。这是一个跨越千年的约定,是人类共同的天文遗产。

无论您身在何处,只需抬头即可参与这场宇宙盛宴——红月亮不再遥远,它就在每个人的视野之中。

来源:小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