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气温急剧上升,植物恢复生长,有害生物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油松、栾树、月季、五角枫等植物蚜虫开始大量繁殖,越冬红蜘蛛、白蜡绵粉蚧若虫、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出蛰活动,梨冠网蝽越冬成虫活动为害;油松毛虫进入上树为害高峰;杨雪毒蛾幼虫恢复活动取食,月底进入为害盛期;春
北京地区4月主要林木
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历
4月气温急剧上升,植物恢复生长,有害生物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油松、栾树、月季、五角枫等植物蚜虫开始大量繁殖,越冬红蜘蛛、白蜡绵粉蚧若虫、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出蛰活动,梨冠网蝽越冬成虫活动为害;油松毛虫进入上树为害高峰;杨雪毒蛾幼虫恢复活动取食,月底进入为害盛期;春尺蠖、黄栌胫跳甲、杨潜叶跳象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叶片;柏肤小蠹成虫已到出蛰盛期开始蛀梢为害;白蜡蚧、球坚蚧、桑白蚧等越冬雌成虫开始膨大,斑衣蜡蝉开始孵化为害;国槐叶柄小蛾、国槐尺蠖成虫开始羽化,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进入羽化盛期,幼虫即将开始孵化为害;白粉病在大叶黄杨、海棠等植物上危害加重,植物叶片上出现大量白粉;苹(梨)桧锈病、腐烂病仍是4月病害防治重点。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重点是加强公园、绿地、街道、交通干线、平原生态林等重点敏感区的监测巡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将林木有害生物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扩散或成灾风险。监测巡查是关键,防治过程中应避免普防或轻症重防。天敌发生盛期,在非重点敏感地区,尽量不打药。
蚜虫
4月蚜虫种类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居松长足大蚜、栾多态毛蚜、京枫多态毛蚜、月季长管蚜等多种蚜虫对寄主为害加剧,可对照物候做好防治准备工作。海棠开花期间,苹果黄蚜越冬卵孵化为害;元宝枫现蕾期,为京枫多态毛蚜越冬卵孵化盛期;榆叶梅开花末期,桃瘤蚜为害山桃、榆叶梅和樱桃等。
防治措施:1.可使用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8000~15000倍液、25%氟啶虫酰胺悬浮剂6000~10000倍液、20%呋虫胺悬浮剂3000~4000倍液、70%吡虫啉分散粒剂5000~8000倍液等喷雾防治。2.保护利用食蚜蝇、草蛉、瓢虫、日本方头甲等天敌,若在蚜虫为害部位有较多天敌时不能进行打药。
苹果黄蚜
桃蚜
居松长足大蚜
月季长管蚜
栾多态毛蚜
柏长足大蚜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
寄主植物主要有白蜡、悬铃木、栾树、榆、金银木、复叶槭、柿、核桃等。若虫和雌成虫在枝条和叶背刺吸汁液为害,分泌的蜜露污染树冠下方植物及地面,枝干和叶背布满白色丝质状物,严重发生时造成枝条枯干甚至整株树木枯死。3月上中旬、气温达4~6℃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上旬新1代若虫孵化,持续危害至11月中旬。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5~6毫米,宽2~5毫米,椭圆形,背面略隆起,紫褐色,被白色蜡粉。卵囊白色,棉絮状,长4~9毫米,表面有3条纵脊。雄成虫体长约2毫米,黑褐色,触角10节、丝状,节上环生灰白色长毛;翅无色透明,腹末圆锥形,具2根细长白色蜡丝,几乎与体等长。
防治措施:3月中旬~4月上旬,枝干喷洒30%啶虫脒·螺虫乙酯悬浮剂6000~7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白蜡绵粉蚧若虫
白蜡绵粉蚧雌虫卵囊
白蜡蚧
Ericerus pela (Chavannes)
又名白蜡虫、中国白蜡蚧,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金叶女贞、水蜡、白蜡等女贞属、白蜡属植物。雌若虫多分散为害;雄若虫有群集为害的习性,常固着在寄主枝条上,并分泌大量白色蜡质,包裹枝条,形成“鸡腿枝”。
形态特征:雌成虫介壳长10毫米、高7~8毫米,雄成虫体长2毫米;2龄雌若虫体长1毫米,2龄雄若虫体长0.8毫米。3月下旬、4月上旬受精雌虫逐渐膨大隆起近球形,进入吊糖期,4月上中旬吊糖变为淡褐色,虫体变为绯红色,壳变薄、变软,开始产卵。
防治措施:1.合理整形修剪,疏除过密枝条,增加通风透光,剪除带虫枝,防治虫口密度较大的枝条和过密枝。2.蜡质形成前,枝干喷洒30%啶虫脒·螺虫乙酯悬浮剂6000~7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3.保护利用白蜡蚧长角象、跳小蜂和瓢虫等天敌。
白蜡蚧为害状
白蜡蚧雌虫
白蜡蚧若虫
梨冠网蝽
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
又名梨花网蝽、梨网蝽、梨军配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在叶片背面刺吸为害,叶背常布满黑褐色虫粪和分泌物,造成被害叶片正面褪绿,严重时呈锈黄色斑,引起早期落叶。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5毫米左右,身体扁平,前翅和前胸背板上布满网状纹,静止状态翅上的黑褐色斑呈“X”形。卵长椭圆形,似香蕉状,初产浅绿色。若虫体形似成虫,腹部两侧有数个刺突。
防治措施: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00~10000倍、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500~6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用药3~4次。
梨冠网蝽为害状
梨冠网蝽为害状
梨冠网蝽成虫
梨冠网蝽若虫
榆蓝叶甲
Pyrrhalta aenescens (Fairmaire)
又名榆蓝金花虫、榆绿金花虫,主要危害榆树。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成网眼或孔洞,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4月上旬榆树发芽时越冬成虫出蛰,喜在居民房屋墙壁、窗户等处活动,有扰民风险。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8毫米,长椭圆形,鞘翅蓝绿色,具有金属光泽,其余黄褐色,全体密被细绒毛及刺突;头小,具有三角形黑斑1个,前胸背板具有倒油葫芦型黑斑1个,两侧凹陷部有卵形黑纹1个。幼虫老龄体长约11毫米,微扁,深黄色,背面黑色,前胸背板中央有近方形黑斑。
防治措施:4月上旬~10月上旬成虫发生期,使用26%联苯·螺虫酯悬浮剂5000~6000倍液、3%甲维盐微乳剂4000~6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榆蓝叶甲为害状
榆蓝叶甲成虫
榆蓝叶甲
幼虫
榆蓝叶甲蛹
榆蓝叶甲卵
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俗称“顶针虫”。寄主为梨、苹果、海棠、桃、李、杏、樱桃、梅、杨、榆、柳、栎等多种植物。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严重时叶片被吃光。4月上旬加拿大杨展叶始期,天幕毛虫幼虫出蛰结网于枝杈处。4月中旬破网幕分散危害,4月下旬进入暴食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7毫米,翅展24~50毫米,前翅中部有深褐色横线2条,线间为褐色宽带。幼虫头灰蓝色,背部具白色、橙黄色线条,取食不同植物体色有差异;第1和最后一节背面各有1对大黑斑。卵灰白色,圆筒形,在小枝上呈“顶针”状排列。
防治措施:幼虫期喷洒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5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4000~6000倍液或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也可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1200~1600倍液喷雾。
黄褐天幕毛虫网幕
黄褐天幕毛虫为害状
黄褐天幕毛虫
低龄幼虫
黄褐天幕毛虫
老龄幼虫
黄褐天幕毛虫卵
黄褐天幕毛虫茧
黄褐天幕毛虫成虫
春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usErschoff
又名杨尺蠖、沙枣尺蠖,幼虫取食杨、柳、榆、槐、桑、苹果、梨等植物叶片,是北京地区危害最早的暴食性食叶害虫。2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羽化,2月下旬开始产卵,3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取食嫩芽及嫩叶,4月中旬进入暴食期,4月中下旬植物易发生吃光吃花现象。
形态特征:雌成虫无翅,体长7~19毫米,灰褐色;雄成虫有翅,翅展28~37毫米,触角双栉状,前翅淡灰褐色至黑褐色,体色因寄主不同而有差异。幼虫体色灰褐色,腹线白色,气门线一般淡黄色,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个瘤状突起。
防治措施:1.雌成虫上树前,在树干胸径处围环阻止其上树,并定期清除。2.幼虫期可选用20%除虫脲悬浮剂2000~4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2000~4000倍液以及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对树干围环周边或树冠喷雾防治。
春尺蠖雌成虫
春尺蠖雄成虫
春尺蠖雌成虫产卵
春尺蠖块卵
春尺蠖卵
春尺蠖3龄幼虫
春尺蠖4龄幼虫
春尺蠖5龄 幼虫
春尺蠖为害状
春尺蠖危害行道树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油松毛虫是山区重要食叶害虫,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和樟子松等。被害树同火烧一般。北京一年发生1代,少数1年发生2代,以2~3龄幼虫在干基部土壤浅层、石块下及落叶层中越冬。3月上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上树,出蛰期较长。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0 毫米,翅展雄蛾45~61毫米,雌蛾57~75毫米;体淡灰褐到褐色,亚外缘处有新月形黑色斑点9个,中横线、外横线黑色且明显,雌蛾前翅没有白色斑纹是与落叶松毛虫的明显区别;幼虫老熟时体长75~85毫米,体侧有长毛,第2、3胸节背面丛生黑色毒毛;茧灰白色或淡褐色,长椭圆形,附有黑色毒毛。
防治措施:1.利用诱虫杀虫灯、信息素诱捕器等及时监测诱杀成虫。2.根据虫情动态,及时释放赤眼蜂对油松毛虫卵进行生物防治。3.幼虫期,可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1.3%苦参碱水剂1000~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4.破坏越冬场所,或对树盘采用菊酯类触杀性药剂喷药杀灭害虫。
油松毛虫成虫
油松毛虫幼虫
油松毛虫幼虫
油松毛虫为害状
油松毛虫茧
油松毛虫老熟
幼虫及茧
油松毛虫为害状
国槐尺蠖
Chiasmi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俗称“吊死鬼”。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金叶槐和蝴蝶槐等槐树类。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严重时可将树叶吃光。4月上旬~9月中旬均可见成虫,成虫有趋光性。4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进入暴食期。
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20~40毫米,体绿色,有黑点,背部有灰白色或紫红色两种。胸足3对,腹足和臀足各1对,行走时体曲如弓,故称尺蠖。蛹圆锥形,由粉绿色渐变为褐色。
防治措施:1.虫口密度较大地区,可采取人工挖蛹,减少发生基数。2.利用杀虫灯监测诱杀成虫。3.第1代低龄幼虫期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低龄幼虫期使用25%灭幼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3000~5000倍液、5%杀铃脲悬浮剂125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高龄幼虫可选用1.2%烟碱·苦参碱1000~1500倍液、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800~2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国槐尺蠖为害状
国槐尺蠖幼虫
国槐尺蠖成虫
杨雪毒蛾
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
又名柳毒蛾、雪毒蛾、柳叶毒蛾。寄主为杨、柳、槭和白蜡等,以幼虫取食杨、柳等树木叶片。幼虫具有上下树的习性,白天爬到树洞里或建筑物的缝隙及树下各种物体下面躲藏,夜间上树为害。成虫具有趋光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3毫米,翅展35~55毫米,体、翅白色,具有绢丝光泽,触角主干白色,间有黑褐色,足末端有黑白相间的环纹。幼虫老龄体长35~45毫米,黑褐色,头黄褐色,体节背面有瘤状突起,背线褐色,亚背线黑色,第1、2、6、7腹节背面黑色横带,翻缩腺红棕色。
防治措施:1.利用幼虫上下树习性,树干围环,人工捕杀阻隔到的幼虫。白天可在树下砖头瓦块下等隐蔽处清除幼虫。2.虫口密度较大时,夜间对树冠树干喷雾防治。低龄幼虫期使用25%灭幼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3000~5000倍液、5%杀铃脲悬浮剂125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高龄幼虫可选用1.2%烟碱•苦参碱1000~1500倍液、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800~2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杨雪毒蛾成虫
杨雪毒蛾卵块
杨雪毒蛾幼虫
黄栌胫跳甲
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
又名黄点直缘跳甲。成虫、幼虫取食黄栌叶片,被害叶片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仅留叶柄,影响树体生长及秋天彩叶效果。3月下旬~4月初,黄栌发芽时幼虫孵化,4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4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陆续入土做土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开始取食危害,一直至9月底。7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小枝分杈处,外被黑紫色或褐色胶状物。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毫米,长椭圆形,棕黄色,有光泽,鞘翅光亮,翅面有纵行细小刻点9列,刻点间密布白色圆斑;幼虫体黄至淡绿色,老熟体头黑褐色,体躯被有透明粘液。
防治措施:1.4月前结合修剪,清除越冬卵块。2.幼虫期(4月),敲打或摇晃树干震落幼虫。4月~9月选用使用26%联苯•螺虫酯悬浮剂5000~6000倍液、3%甲维盐微乳剂4000~6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黄栌胫跳甲成虫
黄栌胫跳甲幼虫
柏肤小蠹
Phloeosinus aubei Perris
寄主为圆柏、龙柏、侧柏等柏树类植物。成虫和幼虫在小枝内危害。3月中旬越冬成虫飞出寻找衰弱树侵入小枝,4月中旬开始常可见受害枝梢风折下垂于树冠或落地。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5毫米,宽约1.3毫米,赤褐或黑褐色,每个鞘翅上有纵纹9条。老熟幼虫体稍微弯曲,长约2.8毫米,乳白色,头淡黄褐色。
防治措施: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及时将抚育、间伐下来的树木和枝梢清除出林地。2.3月中旬~4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设置饵木和悬挂诱捕器监测诱杀成虫,也可使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900~1300倍液、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500~1000倍液等树冠喷雾,也可使用烟剂喷烟防治。3.4月上中旬~5月中旬释放蒲螨、管氏肿腿蜂等天敌。
柏肤小蠹危害后
落地的新梢
柏肤小蠹
侵入孔
柏肤小蠹成虫
柏肤小蠹幼虫
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
(Olivier)
臭椿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
寄主臭椿、千头椿等。以幼虫蛀干危害,树干受害处常有白色泪痕状胶状液溢出,连年危害可造成寄主植物死亡。3月~10月可见成虫,常混合发生。
形态特征:沟眶象体型较大,成虫体长约13.5~18.5毫米,黑色,头部刻点大而深,前胸背板多黑、赭色,少数白色;幼虫体长约30毫米,乳白色。臭椿沟眶象体型较小,成虫长约11.5毫米,头部刻点小而浅,前胸背板几乎全部为白色,刻点几乎无或小而浅;幼虫体长约15毫米,乳白色。
防治措施:1.及时清理受害严重的树木。2.4月~10月(成虫期),树干基部缠绕捕获网捕杀成虫。3.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杀。4.4月~10月(成虫期),树干喷洒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000~2000倍液、8%高氯氟·噻虫胺悬浮剂4000~8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臭椿沟眶象羽化孔
臭椿沟眶象为害状
沟眶象成虫
臭椿沟眶象成虫
臭椿沟眶象幼虫
臭椿沟眶象蛹
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
生物学特性:幼虫蛀食侧柏、圆柏、沙地柏、龙柏等柏树类树干,特别是衰弱树和新移栽树更易受害。北京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日最高气温超过10℃越冬成虫开始羽化出蛰。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6毫米,黑褐色至棕褐色,前翅中央及末端具有两条黑色横带,两条黑带之间为棕黄色。幼虫老龄体长约15毫米,乳白色,圆筒形略扁。
防治措施:1.加强对移植苗木的检疫。2.设置新伐的柏木段作为诱木,及时处理诱到的成虫。3.挂设诱捕器诱捕成虫。4.成虫期,可选用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800倍液、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400倍液等药剂树干喷雾防治。
双条杉天牛成虫
双条杉天牛卵
双条杉天牛幼虫
双条杉天牛为害状
国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
又称国槐叶柄小蛾。危害国槐、龙爪槐、蝴蝶槐等。幼虫蛀食复叶基部、花穗及果荚(槐豆)。受害后,复叶萎蔫下垂悬于树冠外围,遇风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或地面卫生环境。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毫米,体黑褐色,胸背和翅基部有蓝色闪光鳞片。幼虫体长约9毫米,圆柱形,黄白色,有透明感,头部深褐色。
防治措施:1.4月~10月利用诱虫灯、性信息素诱芯等监测诱杀成虫。2.结合秋冬修剪,剪除槐豆。夏季修剪被害小枝,对第2代害虫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蒲螨、益鸟等。
国槐小卷蛾为害
羽状复叶叶柄
国槐小卷蛾
为害状
国槐小卷蛾成虫
国槐小卷蛾幼虫
白蜡窄吉丁
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
寄主为白蜡、花曲柳、水曲柳等白蜡属树木,以绒毛白蜡、美国白蜡等种类受害重,是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食,蛀道“S”型。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孔为“D”型。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4毫米,楔形,背面蓝绿色,腹面浅黄绿色。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26~32毫米,头缩于前胸内。
防治措施:1.严格苗木检疫,严禁带虫苗木进入绿化造林地。2.优选栽植白蜡抗性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虫性;及时清理严重被害木、濒死木和枯死木,可就地粉碎后药剂熏蒸并覆盖塑料膜10天以上进行处理。3.4月下旬~6月下旬成虫期防治。4月20日前(成虫羽化前)树干围捕获网捕杀成虫;设置25×40厘米黄绿色粘虫板监测诱杀成虫,每亩悬挂4~10块;选用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200~300倍液、8%高氯氟•噻虫胺4000~8000倍液或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800倍液等,4月25~30日(成虫羽化出孔始期)开始喷雾防治,共打3次,每隔15天日打1次,喷雾时应将树干、树冠喷湿喷透。4.3月下旬~4月中旬释放蒲螨防治幼虫;4月上旬~4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等防治老熟幼虫和蛹。
白蜡窄吉丁D型羽化孔
白蜡窄吉丁S型蛀道
白蜡窄吉丁成虫
白蜡窄吉丁幼虫
黄绿色粘虫板
诱杀效果
悬挂诱捕器
诱杀效果
小线角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寄主为柳、杨、榆、丁香、白蜡、国槐、银杏、槭树、法桐、元宝枫、樱花、海棠、榆叶梅、香椿等。幼虫在植物枝干皮层和木质部蛀食,多发生在枝杈处,常有蛀屑和虫粪堆集,发生严重时枝干被害处横截面千疮百孔,易出现风折。两年发生1代,3月~11月为幼虫危害期,5月下旬~9月中旬成虫发生期。
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8~72毫米,灰褐色;前翅布满黑色弯曲横纹,翅基及中部前缘有暗区2个,前缘有黑色斑点。成虫趋光性强。
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受害严重的树木和枝条。2.5月下旬~9月中旬,利用杀虫灯和诱捕器诱杀成虫。3.4月~10月,向排粪孔内注射小卷蛾斯氏线虫液(6万条/毫升)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0倍液;树干注射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0.8~1.2毫升/厘米胸径等防治幼虫;6月~9月,卵和初孵幼虫期,使用8%高氯氟·噻虫胺4000~8000倍液等药剂树干喷雾防治。
小线角木蠹蛾为害状
小线角木蠹蛾成虫
小线角木蠹蛾幼虫
杨树腐烂病
又称杨树烂皮病,病原菌为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Pers.)Fr.,可以在树皮中连年存活生长,4月~10月形成分生孢子,5月~6月产生孢子量最多,孢子借风、雨、昆虫和鸟类传播,自无伤口的死组织侵入,5月~6月是病害盛发期,7月病势缓和,9月停止发展。子囊孢子6月~9月形成,靠风力传播。
防治措施:1.该病与冻害、日灼、虫害、盐害和旱害呈正相关,保持树木生长旺盛是预防该病害发生的主要途径,增强树体在各个龄期的抗病能力,凡是生产上能促进树木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抗寒能力的栽培措施都有助于提高抗病力。包括水肥管理、及时防治蛀干害虫、合理修剪、剪锯口保护、清理衰弱枝条等。2.刮除表面溃疡,挖除干斑,剪除干病枝。不刮除病斑而仅靠表面涂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仅注重春季检查刮治的做法应予以改进。该病的防治重点放在8月底~9月初,即夏、秋季刮除表面病斑,清除没有烂到木质部的小病块。刮治后可用1%苯甲·吡唑酯膏剂70~80克/平方米、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稀释10~20倍液或者2.4%腐酸·硫酸铜水剂200毫升/平方米病疤进行涂抹。
杨树腐烂病
海棠-桧柏锈病
病原菌: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e Miyabe ex Yamada.)
发病规律:3~4月柏树上的菌瘿上形成橘黄色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成熟后释放担孢子,开始侵染海棠嫩叶。
防治措施:1.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侧柏近距离种植。2.3月上中旬(冬孢子角成熟前,即海棠树发芽前)剪除桧柏小枝上的病瘿,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减少侵染源,可有效降低海棠锈病的发病率。3.当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时,降雨量为4~10毫米时,针叶树上的菌瘿开裂,应立即往针叶树上喷洒29%石硫合剂水剂55~70倍液;降雨量为10毫米以上时,向海棠等阔叶树上喷洒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00~3000倍液、30%氟环唑1667~3000悬浮剂倍液、20%苯甲·肟菌酯悬浮剂2800~32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瘤状菌瘿
冬孢子角
萌发的冬孢子角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