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1日,郊区周潭镇突发山火,滔天的烈焰顺着山势蔓延成一道火线。山火肆虐、危机四伏,然而总有勇士挺身而出、逆流而上。吕安泽,这位来自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职工,便在熊熊烈火中书写出自己的不凡篇章。
“山间没有路,便踏出一条路!”
火情即冲锋号!当天中午12时30分许,周潭镇山火发生后,接获市应急管理局的紧急指令,市曙光应急救援队迅速集结,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精干力量奔赴火灾现场展开紧急救援行动。闻令后,吕安泽立马放下手头的所有事务,跟随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指定集结点——周潭镇七井村。
火场区域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消防车辆根本上不去。但是,风向不定、火势多变,如不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此景,吕安泽与队友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行,他们深知,每一分钟的迟疑,都意味着危险的加剧和群众利益的更大损失。于是,他们选择抢在消防队员之前,成为最早一批扑向火海的队伍。
山上草木茂盛、荆棘丛生,根本就找不出一条通往火场的道路。此刻,吕安泽与队友毅然拿起装备,义无反顾地冲向火海。
“山间没有路,我们便踏出一条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吕安泽仍记忆犹新。就这样,他们如同无畏的勇士,用血肉之躯开辟道路,一次次地在火场与物资点间往返穿梭,肩扛手提,不顾烈焰的炙烤与荆棘的刺痛,硬生生地在火海中蹚出了一条通往希望的生命通道。当第一批消防队员沿着他们开辟的通道抵达火场时,吕安泽和队员们的防火手套早已磨穿,露出渗着血丝的指尖。
“真的冲上去,也就不害怕了!”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对无情山火,吕安泽毫无惧色,始终冲在灭火最前沿,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他熟练运用高压水泵、灭火拖把、风力灭火机等专业装备,与队友们紧密配合,以迅速、安全、有序的方式投入灭火战斗中,为有效控制火势、迅速扑灭明火发挥了关键作用。当“火龙”顺着油松林疯狂上蹿时,他顶着灼热气流加速移动水枪;当火场突现“爆燃”现象时,他眼疾手快将队友拽离危险区域;当余火在腐殖层下阴燃时,他又跪在滚烫的地面用铁锹深挖隔离层。
这也是吕安泽生平第一次扑救山火。“说实话,当时心里还是很紧张,有点害怕,但是后来真的冲上去了,也就不害怕了,一门心思希望早一刻战胜山火!”吕安泽咧嘴笑着说。
扑救山火不仅危险,更是苦力活,幸亏吕安泽体壮力气大。“水枪虽小,但因在水压的作用下,展现出的力道非常大。”拿过省力量举大赛冠军的他仍感觉吃力。连续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吕安泽的双手因长时间握持振动的水枪而止不住颤抖,却始终没让水枪管口偏离火线分毫。
最终,经多部门多单位的协同作战与不懈努力,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山火势头被遏制住,吕安泽与队员们被替换下来休整。此时,他们已是“炭人”,拖着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的身躯走下来,当接过村民递上的热气腾腾的泡面时,个个又笑得像考了满分的孩子。“那一刻,自豪感油然而生,顷刻间所有的疲惫一扫而尽!”
“愿当枚火柴,给人擦亮希望!”
说起结缘救援队,这个壮汉竟红了耳尖。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为解决市民用药需求,市曙光应急救援队组织开展免费公益送药行动,吕安泽主动申请报名参加,并成为第一批送药队员。
“救援队和医者一样,他们是黑暗中的‘光明使者’,为困境中的人们点亮希望之光;他们宛如古代侠客,不顾个人安危,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吕安泽认为医院墙外也是战场,只要能给人带来希望,他愿意当黑暗里的一枚火柴头。
尽管吕安泽并非冲锋一线的白衣天使,但作为市人民医院的一名职工,在长期的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熏陶中,早已涵养出济民情怀和担当精神。在那段时间,吕安泽利用休息时间驾驶自己的车辆,自费筹集布洛芬等药品免费为老百姓送药,最忙碌时连续三天只睡四小时,私家车后备厢里永远备着急救包和防疫物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求助者的用药记录,每个名字后面都详细标注着用药禁忌和配送时间。这一善举不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公开报道。
自此之后,吕安泽在公益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学校的应急教育中,他都会积极发挥所长,为群众普及心肺复苏、包扎等应急救援技能。2024年5月,郊区大通镇居民楼倒塌事件发生后,吕安泽接到救援指令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配合其他同志展开救援,成功地挽救了一名女孩的生命,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奖。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吕安泽在面对火情险情时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一心一意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动诠释了市人民医院“仁心、精医、立信、济民”的院训精神。文/孙照柱
图/铜陵市人民医院
来源:铜陵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