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明确: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博物馆的几个基本概念;
文物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明确: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2024年8月30,《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全国文物机构藏品5017.2万件/套,其中,文物系统管理的国有博物馆藏品3363.3万件/套,占藏品总量的67.0%。
讲解与解说
“讲解”一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
讲解,指通过详细解释、解答或解说某一事物或问题,使人们能够理解、掌握或明白其内涵、原理或要领。
与讲解比较接近的“演说”,亦称演讲,讲演,最早出自《北史·熊安生传》:“公正(尹公正)于是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是指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阐明某一事理。
三、展览与社会教育
2022年,ICOM发布博物馆最新的定义,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王宏钧编撰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提出,博物馆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博物馆社会教育是指通过博物馆这一文化教育平台,向公众传播知识、文化、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形式。主要方式包括:讲座、研学、讲解等。讲解是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开展业务的核心技能。
四、讲解比赛评价维度
一般的博物馆讲解比赛,主要从内容质量、语言表达、形象气质、创新创意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主要看选手演讲的专业性、流畅度、情感度、互动性、表现力等。
2021年,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南湖革命纪念馆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可谓藏龙卧虎,在历时3个月的时间内,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近千座博物馆的2000余名选手参与了初赛、半决赛。经过一天的决赛,大赛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
二、坚持以内容为王,精心打磨讲解词;
讲解词是讲解员引导观众参观时口头解释说明的讲稿。对展览、历史文物、图片和实物等进行讲解说明的一种文体,它的功能是对陈列展品、文物做解说,说明展览的宗旨、主题及影响外,还要讲述展品的故事和展览内容,对展品作具体解说,并指出其历史的、科学的、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讲解词一般以前言、主体、结语三大部分组成。讲解词是一篇小文章,要讲究内容为王,讲究通篇逻辑联系。写好博物馆的讲解词,要做到“三心”:一是选题切入点要“用心”,二是讲述故情节要“走心”,三是讲述遣词造句要“精心”。
以王慧君讲述的《百万三峡移民的金色奖杯》为例进行剖析。
选题切入点要“用心”。任何题材的讲解词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它是构成讲解词内容的基本因素,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说出来的,而是与具体的题材结合在一起,渗透在题材之中的。如果说讲解内容是讲解词的“血肉”,那么,主题思想则是讲解词的灵魂,缺乏主题思想的讲解词只是器物说明的简单堆砌。讲解要选择最具亮点、焦点、看点的人物、事件或者物件切入,切忌抽象、笼统、模糊的平铺直叙,讲解大赛需多用白描或者”素描”,不宜夸张,把讲解大赛与演讲大赛本质区分开来。
王慧君讲述的《百万三峡移民的金色奖杯》以三峡馆基本陈列《壮丽三峡》展出的2002年中央电视台颁发给131万三峡移民感动中国特别奖的金色奖杯为切入点,契合当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的主题,标题的视角很独特,令人耳目一新,讲述的内容新颖,可能很多评委都没有听过,就有一个出彩引人的开头。
讲述故情节要“走心”。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讲解词没有经过加工再创造,仅仅是文物说明的简单堆砌,观众听起来会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参观兴趣。讲解的主体部分不能只满于对事实的一般化变述,而要写得生动、耐读,力求波澜起伏,文字灵活跳跃,在准确、鲜明、生动的前提下赋予艺术联想,即需要充分发挥各种联想的心理作用、让观众随讲解词的引导,触景生情。王慧君以93岁的郑英章作为外迁移民的代表,以洋河村支书郑昌省为党员干部代表,通过细节描述、人物刻画,让整个讲解更加具有故事画面感;通过抓住干部典型,以“磕头”的数据佐证,刻画了基层干部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的人物形象。
讲述遣词造句要“精心”。讲述要求语言清新脱俗、朴实无华、自然流畅,但并不排除对讲稿精心打磨,唯有语句精炼、清新才能扣人心弦,给评委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讲解词要以一个响亮有力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点睛之笔,使讲解深度实现升华,给观众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王慧君在讲解的收尾是这样总结的:三峡移民的故事,虽然是百万平凡人的故事,却讲述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它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如今,这座熠熠生辉的奖杯将在中宣部主办的百年建党大展中特别展出,它将代表131万移民继续讲述三峡工程建设的故事。而三峡移民精神,也将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措辞上言简意赅、不多一分,不少一分;讲解的思想在提到“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实现了升华,反复强调的“百万平凡人的故事”“131万移民”与开篇形成首尾呼应,又在“激励”二字中传递讲解员的期许。
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深有感触地说“这个结尾不仅有思想高度,而且有情感高度,达到了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提神鼓劲的效果。”
三、语言表达要精准,展现专业基本功;
语言表达是讲解员的基本功和看家法宝。好的稿子,如果遇到一个嗓音条件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人,讲出来也会大打折扣,讲得既无没生机,也无激情,毫无吸引力。而稿子一般化的,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一讲,立即会让听者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因此,精准的语言表达,应坚持三点:
1、发音要准,吐词要清。讲解员的普通话必须字正腔圆,如行云流水。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多练吸气、闭气,增强气息自由转换;要区分翘舌音、平色音;要区分前鼻音、后鼻音;所谓翘舌音就是卷舌音zh、ch、sh、r,平舌音就是z、c、s。千万不要把老虎念成老fu,不要把十念成四,不要把飞机念成hui机。不要把三念成山,把是念成四。
2、形成共鸣,声音圆润。讲述前要漱口,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口腔干净;讲述时,要把口腔的开阔度外扩,也就是开合度要大,声母的清晰度要强,韵母的圆润度要高;要气存丹田,学会用丹田之气上扬发声,尽量不过度用嗓子干吼,影响嗓子的圆润度、清脆度和持续耐力。
3、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赛前选手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才有旺盛的精力和轻松状态参加比赛。讲述时,选手要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要有初恋般的激情,始终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情绪可以感染人、传递人的。也可以把评委的关注点、兴奋点、预期值调动起来。既然激情可以打动评委,选手就必须保持一种高度亢奋、自我陶醉的投入状态。
四、保持良好心理素质,呈现最佳状态
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也就是心胜的力量。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就发出史诗般的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什么?靠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靠强烈的历史自觉。无论精神的力量,还是信仰的力量,都表明心胜的力量。心胜的力量,就是要有有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强大定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做到三点:
前期准备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深有体会,凡是我们准备充分的,往往就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1)背诵讲解词方面,赛前要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2)展示资料方面,赛前要把视频、PPT对应文稿,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15秒录制视频、制作PPT;
3)赛前踩点方面,要提前熟悉场地,对走几步到舞台中央,几步转身面向评委和观众都要心中有数,走到离台口相对靠评委近的中央停下,面带微笑,鞠躬,自我介绍。我们可以看看视频,王慧君踩点就很准,步伐非常坚定。
4)衣着形象方面,尽量着制式、亮色一点的衣服,可以佩戴胸针或者党徽等加以适当点缀,切忌着过于艳丽和珠光宝气的华服,因为毕竟是讲解大赛,而不是模特大赛;站立姿势应该是丁字步,女士要穿与服装身材匹配的高跟鞋,鞋跟切忌过高。男士应该着西装、系领带、穿皮鞋、扎腰带,切忌身着西装,脚穿一双很不匹配的运动鞋或者网球鞋。
5)妆容方面,也是应该把头发盘好固定,不要披头散发,更不要把头发搞成大波浪、大卷发或者染成金黄、棕色、红色,应该保持本色,才显得庄重大方,口红不宜过浓,面霜也不要涂得太厚;
保持身心平衡。平衡的目的关键是身心平衡,目的是稳定。首先是心态平衡,如果心态不平衡,身心就难以平衡。选手切忌盲目攀比,也不要自我过多加压,比赛时按照规定准备,在台上进行适当发挥,切忌到台上临时调整讲述内容,因为不熟练而卡壳或砸锅,得不偿失。保持平衡,不要被前面选手所干扰,不要被舞台的灯光和台下的摄像机、照相机和评委的对视而乱了方寸,那一刻,你完全可以在比赛规则以内,自由发挥,淋漓尽致地自我展示。
要进行现场互动,无论男女,应该昂首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学会适时与评委交流,侧身30度面向视频、PPT,切忌勾腰驼背、斜吊肩膀、背对评委和观众,切忌既不看准备的PPT或视频,也不看评委,只盯着舞台干讲;上台讲述时,要随着讲述内容的变换,及时调整自己的站姿,让评委能看清我们的面部表情与情绪变化;选手台上身子转动幅度不要过大,应该平缓地转身调整自己的站姿,切忌在台上随意站立和频繁挪动。
适当运用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辉。其实,巧不但能生辉,而且能生智。当比赛遇到突发问题,比如音响发出异样声,你的耳麦或者话筒突然没有声音了,千万不要回头,不要慌张,你可以继续讲,也可以幽默地说,可能我的气场太强大,加之观众的掌声太热烈,把音响和话筒震哑了,没有关系,我的分贝高,大家一定能听见我的特色原音。如果上台紧张,可以深呼吸,拳头握紧松开,反复几次,紧张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见到评委了自然地微笑,大声地说,各位评委和同仁,大家好,我是谁,我给大家讲述的题目是什么。这时,不但成功地介绍了你自己,而且还成功地调试了胆怯的心理。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的选手因为精力太过于集中,而且把名次看得过重导致赛前失声,或者忘记讲稿内容,对此,建议选手不要惊慌失措,你可以继续往下讲,因为评委并没有时时刻刻看你讲解的内容,他所关注的是你的流畅度、情感度、投入度、表现力,还有你的协调性和完整性。只要你是完整流畅的,你就是最棒的。选手讲的过程中,不要总是一个声调,那样没有跌宕起伏,容易让评委产生听觉疲劳,也不宜讲述太快,特殊情况可适当放慢或者瞬间停顿,也就是适当留白、制造悬念,让评委产生期待。特别是讲到一些数据时,可以适当放慢,把数据讲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目的是让单调而枯燥无味的数据变得有气息、有温度、有弹性张力,调动评委的时空感,吸引评委的视觉和听觉,增强评委的注意力。下面,我们来看看视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王慧君在讲到“迁移人口131万人”时,就有意做了适当停顿,没有像念天气预报一样软绵绵,也没有像念普通数据一样急促,而是用包含深情的语气讲数据。那一会,随着她的讲述,加上视频中的移民分布地图的醒目呈现,那一组组枯燥的数据变得很鲜活、很有气息、很生动了,那一组组数据极大地彰显了131万三峡移民的分布构成和他们远离故土做出的巨大牺牲有了画面感、时空感,彰显了国家行动的巨大力量,从而给评委留下选手记忆力好和131万三峡移民可敬可亲的深刻印象比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只有更好,我们才会永不停息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去尽可能地弥补我们成长的遗憾!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在此,也衷心祝愿大家能够有所收获,秉持初心勇攀讲解高峰,为文博事业发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来源:周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