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组织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能,京促会联合多机构举办2025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22:04 1

摘要: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相关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其中,社会组织作为“专业性”和“活跃性”的桥梁,正为科技协同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民间力量。

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相关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其中,社会组织作为“专业性”和“活跃性”的桥梁,正为科技协同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民间力量。

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民间智慧·共享科创”论坛在北京举办。

(来源:资料图)

据悉,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京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承办,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等机构支持,致力于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民间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徐绿平,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京促会会长崔述强等中方嘉宾,以及德国籍专家罗伯特·沃尔夫冈·索林格,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等外方嘉宾出席现场会议。论坛吸引线下参会者150余人,线上直播参会者超4.16万人次。

“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创新”与“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是本次论坛聚焦的两大主题。

围绕第一个主题,京促会副会长、“一带一路”商事服务中心主任王丽,强调了法治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中的重要性。她指出民营经济对科技创新的贡献,介绍京促会正积极地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创始人于尔根·克鲁特认为,非政府组织在促进中欧科技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非政府组织之一的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主要通过合规和透明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中欧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上的合作。

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秘书长李军凯提出,民间多边的智库交流合作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他以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为例,展示了该联盟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合作研究、服务社会发展和推动人文交流的四大职能,以及通过出版合作研究图书、举办品牌活动、推动人文交流等方式,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

北京市政协常委、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会长李然,指出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认为应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开放、协同和包容的科技创新生态。

围绕第二个主题,京促会副会长、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戴键,强调了社会组织在国际化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信任、市场导向和规则突破为核心的路径。

比利时籍的弗兰克·戈德利芙·普里厄尔斯教授,具体阐述咬痕鉴定在法医科学中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国际合作对于推动法医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小米集团智能制造部副总经理季旭,与和时利集团专家杨连报,则分别阐述了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和技术创新,以及和时利集团在大模型与传统轨道交通行业应用中的实践,提出对于各自领域发展的新思考。

(来源:资料图)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助力科技创新发展”,是本次论坛圆桌对话的主要议题。

对话开展过程中,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中巴国际教产合作联盟秘书长阿玛尔、北京邮电大学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唐于涛教授、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两业融合(现代服务业融合高端制造业)专委会秘书长马超,以及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倪昊等嘉宾,从多角度切入,分享了社会组织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教育及产业合作、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还是知识产权保护,当下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力量。

(来源:资料图)

显然,社会组织正在以多元化的角色,助力科技创新的发展。未来,随着民间力量和社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发展,科技创新的薪火将在全球永生不息。另外,该论坛的主办方京促会,也计划持续深化枢纽平台功能,帮助北京打造影响力覆盖全球的科创协作网络。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