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彩礼都卷到50万了?中央出手后这几地玩的招儿真接地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08:11 2

摘要:“25万彩礼,少一分都别想娶我闺女!”河南农村的小李盯着手机里未来丈母娘发的消息,手都有点抖。他跟对象处了三年,眼看要谈婚论嫁,可这彩礼钱,把他爸妈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种地钱全算上,还差10万。“难道就因为这点钱,我这辈子连个家都成不了?”小李的愁事儿,可不是

“25万彩礼,少一分都别想娶我闺女!”河南农村的小李盯着手机里未来丈母娘发的消息,手都有点抖。他跟对象处了三年,眼看要谈婚论嫁,可这彩礼钱,把他爸妈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种地钱全算上,还差10万。“难道就因为这点钱,我这辈子连个家都成不了?”小李的愁事儿,可不是他一个人的,村里好几个小伙子都因为彩礼,婚事儿拖了又拖。

可就在前阵子,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了个会,专门说这彩礼的事儿,明确说了要把整治高额彩礼当成老百姓的实在事儿来办,还得树几个“零彩礼”“低彩礼”的榜样。这消息一出来,村里微信群都炸了锅,有人说“早该管管了,这彩礼快把人逼疯了”,也有人抬杠“这是老辈儿传下来的规矩,凭啥管?”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些地方已经悄悄行动了,玩的那些招儿,咱老百姓听了都觉得“这招儿行!”

地方整治彩礼的“实在招儿”:有送保险的,有定上限的,可老百姓也有顾虑

咱先说说这几个地方的做法,每一个都挺实在,但细琢磨琢磨,也有咱老百姓担心的事儿。

宁夏那地界儿,算是整治彩礼的“排头兵”了!全国第一个搞省级“零彩礼”先试试水的就是它,现在超过六成(63%)的新人结婚,要么一分彩礼不收,要么就收个几千块意思意思。更贴心的是,当地还搞了“积分奖励”——零彩礼的家庭能拿200积分,这积分能换化肥、抵孩子上学的费用,等于政府帮着撑场面。但村里有老人跟我唠嗑时说:“村里是给奖励,可有些人家好面子,还是偷偷给女方塞‘压箱钱’,这玩意儿咋查啊?总不能天天盯着人家吧?”

福建的做法更暖人心,直接给保险!今年上半年,福建给413户零彩礼的家庭,每户都送了一份“福喜满堂”的保险——看着就1088块钱,可保额有46.6万,不管是看病还是出点小意外,都能报。网友都说“这比给现金强,实在!”可我也琢磨了个事儿:要是男方表面说没给彩礼,背地里给女方爸妈塞了张银行卡,那这保险算不算白给?这隐形的彩礼,可不是送个保险就能堵上的。

甘肃更直接,专挑婚俗里的“猫腻”下手!像“见面礼”“下马费”“认亲钱”这些以前被当成“规矩”的钱,现在全给简化了,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列了12样“不能收的钱”。华池县更硬核,按当地人均一年能挣多少钱算,乘以9,定了个彩礼上限,要求2025年之前得控制在12万以内。可村里的王支书跟我吐槽:“定上限容易,执行难啊!有户人家儿子结婚,说彩礼只给了10万,转头又给女方买了辆15万的车,你说这算彩礼不?咋界定啊?”

四川凉山更绝,直接把规矩写成了条文,出了个《移风易俗条例》,给彩礼划了条“红线”,尤其是吃公家饭的(公职人员),彩礼要是超了,不仅要被批评,还影响升职。更狠的是,要是有人敢狮子大开口要高额彩礼,就给记上“信用黑名单”,以后想贷款搞养殖、盖房子,都得受影响。这招儿算是掐住了不少人的“命门”,可也有老百姓担心:“会不会有人因为怕上黑名单,干脆不结婚了?本来村里年轻人就少,再不敢结婚可咋整?”

三派吵翻了天!“随它去”“硬管控”“慢慢劝”,咱老百姓咋看?

地方上搞得热热闹闹,可咱老百姓心里的想法不一样,大致分成三派,每派都有自己的理儿,但也都有琢磨不透的地方。

第一派是“随它去派”,觉得彩礼是老辈儿传下来的讲究,管不着也不用管。村里的张大爷就说:“彩礼这事儿,是人家两家你情我愿的,又没人逼着给,就算定了规矩,该钻空子的还是能钻。再说了,现在农村姑娘都往城里跑,城里姑娘又不愿来农村,男的多女的少,彩礼能不高吗?这是现实,不是靠政策能改的。”咱说实话,张大爷说的有几分道理,可咱也得想想:现在不少农村家庭为了彩礼,把养老钱、看病钱都搭进去,有的甚至去借高利贷,最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哪是讲究,分明是坑人啊!

第二派是“硬管控派”,这群人脾气直,直接说“得立规矩!收多了彩礼就该蹲局子!”他们的理由也挺硬气:“都2024年了,结婚咋还跟卖东西似的?要那么多彩礼,跟卖女儿有啥区别?”还拿国外举例:“听说西班牙把要彩礼算成家暴,韩国要是没结成婚,彩礼还得全退,咱中国咋就不能学?”更有人翻出数据说:“近5年因为彩礼闹到法院的案子就超2万起,还有人因为拿不出彩礼想不开,这还不够严重吗?”但咱老百姓也有顾虑:“真要是判刑了,会不会有人连正常的彩礼都不敢要了?毕竟彩礼本身没啥错,错的是要得太狠了,别最后矫枉过正了!”

第三派是“慢慢劝派”,也是现在村里大多数人认可的一派,觉得“不能来硬的,得慢慢劝,让大家自己想通”。比如甘肃高台县,就开了70多场唠嗑会,专门跟年轻人聊咋谈恋爱、咋过日子,还请村里零彩礼结婚的小两口来讲自己的好日子——谁谁家没要彩礼,现在开了个小超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谁谁家彩礼只要了3万,小两口一起出去打工,年底就攒够了买房的首付。听得多了,现在愿意少要彩礼的新人越来越多。我个人觉得这派最靠谱——改老规矩就像解绳结,越拽越紧,不如慢慢松,让大家打心底觉得“彩礼少点,日子更舒坦”,这才真管用,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强改的规矩也落不了地。

整治彩礼的关键:不是不让要,是别让彩礼毁了好日子

其实不管是送保险、定上限,还是开唠嗑会,核心都不是“不让要彩礼”,而是让彩礼回到它本来的意思——就是图个吉利,表达个祝福,不是“卖女儿的价码”。就像河南的小李,后来在村里干部的调解下,跟女方家商量着只收了3万彩礼,还申请到了跟福建类似的专项保险。现在小两口在镇上开了个小卖部,每天起早贪黑,但日子过得有奔头,小李说:“以前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才明白,日子过得好不好,跟彩礼多少没关系,关键是俩人能一起好好干,心里踏实。”

咱再说说专家的建议,武汉大学有个龚教授说的话就挺实在:“整治彩礼不能一刀切,像江西、河南这些彩礼高的地方,能定个上限就定;那些本来彩礼就不高的地方,多讲讲好例子、多劝劝就行。”更重要的是,得从根上解决问题——把农村环境搞好,路修宽点、医院学校建多点,让姑娘们愿意留在农村;多组织点相亲会、年轻人的活动,让小伙子们不用靠“砸钱给彩礼”才能找着对象。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彩礼这事儿,从来不是“该要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别让彩礼把好日子毁了”的问题。当咱老百姓不再把“彩礼多不多”当成“有面子没面子”,不再把“嫁女儿”当成“赚一笔”,彩礼自然就会回到它该有的样子。毕竟好的日子,是小两口一起挣出来的,不是靠彩礼堆出来的。

你身边有没有彩礼的事儿?是彩礼要太多愁得睡不着觉,还是少要彩礼过得挺滋润?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咱一起说说这彩礼的家常话!

来源:河北人在天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