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大通人,2011年4月28日,大通文化研究会成立,实际开展工作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始,2012年正式运行。回顾大通文化研究会成立16年来,大致可分为三阶段。第一,叫作学术,学术筑基;第二,叫作建馆,建馆传承;第三,叫作喊魂,精神凝聚。”这是市人大原副主任、大
“我是大通人,2011年4月28日,大通文化研究会成立,实际开展工作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始,2012年正式运行。回顾大通文化研究会成立16年来,大致可分为三阶段。第一,叫作学术,学术筑基;第二,叫作建馆,建馆传承;第三,叫作喊魂,精神凝聚。”这是市人大原副主任、大通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张三友在《认真学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讲好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故事》专题报告会上的开场白。
2025年3月25日上午,一场传承千年的文化盛宴在市老年大学多功能大厅精彩上演。《认真学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讲好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故事》由市委讲师团、市老年大学、市大通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市老年大学学员、市大通文化研究会、市大通渔业文化研究会、市餐饮协会等社会团体主要负责人,以及大通文化研究会部分理事120多人聆听了报告。
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质素。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它不仅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帮助中国站稳脚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弘扬和创新。
张三友说:讲好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文化故事,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涵盖了多个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今年,是我第16年讲大通历史文化故事。
02
建立话语体系,讲好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故事。
张三友说:讲好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故事,应坚持“四讲”原则: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只有坚持“四讲”,才能把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故事讲好。在中国从晚清到民国的近代史上,大通群雄逐鹿,经历了风起云涌,被大通文化研究会提炼为大通历史上“鹊江八潮”史实。
“潮一”,以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推行洋务运动为历史背景,当时他们四人支撑了晚清从鸦片战争开始至辛亥革命这70年间的格局。在鹊江岸边和悦洲潮出了农耕古镇不曾有过的“盐务招商局”、利和等八大钱庄、天宝等八大银楼、怡园等四大戏院等传统业态,却由此而“成群”存在。
“潮二”,以19世纪70年代的王韬、王建忠、薛福成等人推行的改良主义为历史背景,大通人在鹊江两岸潮出了大通总商会(之前是商帮)、内河轮船公司等业态。
“潮三”,以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等人推行的改良派变法维新为历史背景,大通人在郑的思想影响下潮出了织布厂、招商局、和悦洲洋袜厂、泰记香烟公司(英商烟草代办)、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通分公司(华侨)、孔洪昌庆记香烟公司、洪万盛烟店;查广和等5大药店、万花楼等6家大的旅栈、太平洋等10个规模较大的浴池、中和和通河肥皂厂、舒复兴等六大布匹绸缎店、源太等6家经营京广百货、有宗教万字会、圣公会、福音堂等大通宗教。
“潮四”,以1884年中法战争失败改良主义推行变法维新为历史背景。大通人在变法维新思想影响下,在和悦洲潮出了轮船商务局、大通女子小学等4所学堂、国立十六中、厘金局、王福芝油栈、光华油栈、江庆油栈等。
“潮五”,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行的百日维新为历史背景,大通人在他们思想影响下,在和悦洲潮出了大通日报等四大报社、大通邮电局、大通电报局、真吾和洪筱泉照相馆等。
“潮六”,以1900年7月,由唐才常、秦力山发动和领导的自立军,在大通爆发了起义,起义指挥部设在和悦洲大关口。受这次起义影响,和悦洲潮出了起义指挥部、警察局、大关口、和悦洲中山大道等。
“潮七”,以1912年黎中岳在和悦洲设立安徽省临时军政府为历史背景。在安徽省近代史上,铜陵大通曾在1911年11月14日至1914年6月底,历时两年多,曾先后成为安徽省大通军政分政府与安徽省临时军政府所在地,清末民初的铜陵大通,不仅在经济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被誉为安徽的四大商埠之一。
“潮八”,以1927年3月陈潜、林伯渠在大通召开庆祝北伐军胜利军民祝捷大会为历史背景,大通人在庆祝北伐革命胜利热潮中潮出了党组织,1934年4月和悦洲袜厂成立党支部、医院、大通铜裕等2家印刷店、大通总工会(1926年成立)等。
“鹊江八潮”是大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鹊江八潮”不仅时间跨度大,前后持续80年之久,而且涵盖的空间也大。“八潮”带三史。
据了解:大通文化研究会出版了《鹊岸春秋》系列丛书,共五册。荣获铜陵市第八届(2016-2018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03
全新大通历史文化主题展馆。2016年元月1日开馆。
2018年10月,将展馆移交给市郊区政府管理了。
如今,展馆的贡献日益显现。2016年元月份开馆以来,一直反映良好。对外接待,参观人数达100多万人(次)。其中:有国家,省、市从岗位退下来的老领导,也有省、市在职的现任领导,他们亲临大通参观展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现任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来到大通展馆看得很仔细,当看了中英《烟台条约》历史资料时,他说:中英《烟台条约》历史资料字太小,这个版面要把字放大些,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点,他感到大通古镇竟然有这样一个好展馆。
04
安徽最“低调”的古镇,被誉为“小上海”。大通古镇被形象地称为“江心古镇”,其地理特点在于,它位于长江之中,矗立于江水之上。这一点令大通古镇在众多古镇中独树一帜,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探访。
张三友说:寻根问底,大通的魂在哪里?大通的魂在3街13巷,在鹊江八潮之中;大通的魂在鹊江;大通魂在地名中。
首先,大通的魂在3街13巷,在鹊江八潮之中。1911年,辛亥革命,大通自立军起义。1900年7月14号,黄埔军校确认了这一天是革命纪念日,省军政府所在地,大通是省军政府74天所在地。
第二,大通的魂在鹊江。国美中国美学公司认证,认为铜陵大通文化研究会找到了大通的基因。多家媒体引用了长江在这里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其中:上海广播电视台年初采访我,运用了长江在这里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
长江在这里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不仅被国内大小报刊引用,还有一些散文作者写作创作,他们也广泛运用,现在就连导航仪都在使用。这两句话是大通文化研究会2013年原创成果。
第三,大通魂在地名中。大通地名里有鹊头镇、澜溪镇。大通很早的时候归淮南,南陵管过铜陵的。我们当时归淮南管,淮南派官员来管大通,以前的铜陵不叫铜陵,叫定陵,当时淮南派官员来管,就把大通的地名带过来。
张三友说:大通地名,是大通的灵魂。只要喊过魂的人都知道,魂要回家,要找到回家的路。大通这个地名?社会上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就是前店通后院,前面的店通后面的院子;另一解释大通就是四通八达。这两种说法都是误区。
本次讲座持续60分钟,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兼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洪青海主持了讲座。他强调指出:铜陵大通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通历史文化需要更多众人、专家学者去研究、去挖掘。今天这场关于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故事专题报告会很精彩,紧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论述,大家聚精会神聆听,会风很好。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考察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古镇大通的故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感言:本次报告会不仅是大通文化研究会16年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激活古镇文化基因、增强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实践。通过“喊魂”行动,古镇大通能从历史记忆中提炼精神标识,为新时代文化传承注入生命力,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号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大通古镇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传承,重现昔日的辉煌。
作者:方敏
来源:铜陵社科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