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梁启超表哥:新会近代教育家谭镳著述两种出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8:12 1

摘要:日前,随着新会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谭镳先生故居维护工程正式启动的好消息传出,另一个相关的好消息也广泛传播:新会近代教育家谭镳先生著述两种得到香港史学会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再版面世,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侨界的高度关注。

日前,随着新会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谭镳先生故居维护工程正式启动的好消息传出,另一个相关的好消息也广泛传播:新会近代教育家谭镳先生著述两种得到香港史学会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再版面世,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侨界的高度关注。

香港史学会出版的谭镳著述两种。

再版面世的谭镳著述两种包括《新会谭仲鸾先生文集》与《新会乡土志》,均由香港史学会出版。据了解,晚清时期谭镳主编的地方史志文献《新会乡土志》流传较广,学术价值很高,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再印再版;而除《新会乡土志》此外,谭镳生前撰写的大量遗稿与著作也未有结集,仅见零篇散牍存世,与谭镳学者定位殊不相称。这次《谭镳文献集》编辑委员会致力搜集其佚文逸事,终于编成《新会谭仲鸾先生文集》,并点校《新会乡土志》,以《谭镳文献集》名义同时出版。

主编《新会乡土志》荟萃千年史料

《新会谭仲鸾先生文集》全书分上下两编,谭镳原著,薛展鸿等编,列入香港史学会丛书第30种。上编收录谭镳本人著述,涵盖试卷、论说、公牍、书函、序跋、祝辞、诗歌、联语等。下编为“纪念集”,选录时人交游唱和及后人回忆纪念文字,藉助所见、所闻及所传闻者之述说,呈现谭镳的行迹、事功和影响。书末设“附录”,收入三篇可供参阅的相关文献。编者还撰写了目前可见的第一篇谭镳年谱,题为《谭镳生平年谱简编》,以飨读者知人论世。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萧国健为该书撰写序言推荐,高度评价了该文集出版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新会乡土志》是谭镳主编的重要遗著,记载新会千年历史与文化变迁,尤其深刻反映新会近代风云世事。《新会乡土志》由谭镳主持编纂,黎昀、林鵔、施树森等分任编辑、调查各员,成书于1908年。前有《例言》及两篇《附说》,正文分《历史》《政绩》等十五篇。本书既是研究新会古代历史的入门索引,也是一笔记录近代地方文化转型的重要史料。这次重校出版,编者于书后附入1923年吴剑煌编著《新会乡土历史课本》,以见其间传承脉络。新版《新会乡土志》列为香港史学会丛书第31种。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程美宝为该书作序《立足乡土的灵根自植》。

谭镳:矢志图强的爱国教育家

谭镳(1863-1924年),字康济,号仲鸾,广东新会南坦村人。年轻时中秀才,与表弟梁启超赴广州学海堂求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后入万木草堂就读,受到康有为提倡的“今文学”和变法图强思想的影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活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上京会试,又参与康、梁组织的保国会和维新变法活动。是年秋,变法失败,南下归乡,决意走“教育救国”的道路。清末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新会创办初级师范学堂,委派谭镳为监督。同年秋创办新会官立中学堂,为新会第一中学前身,师范则改为附设,谭镳为堂长(监督)。1912年1月,新会官立中学堂改称新会县立中学校,谭镳为校长,一直任至1924年辞世。

新会近代教育家谭镳先生遗像。

谭镳是博学之士,主编了《新会乡土志》,分15编,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书。1913年,谭镳参加广东成立的孔教支会。是年,新会成立邑城教育会,他被选为会长。1916年被推举为文庙奉祀官。1916年,广州东山龟岗发掘古墓,他断定为南越王墓冢。他喜收藏和考据,所写《冈州考》《古钱谱》有独见之处。

谭镳故居启动修缮工程

3月28日,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南坦村九龙里的近代爱国教育家、学者谭镳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当谭镳故居修缮和保护的公益慈善项目倡议书发出后,引起了新会一中校友广泛关注,越来越多校友以及海内外新会乡亲参与募捐。今年,经新会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推动及广东彩艳公司大力支持,谭镳故居的修缮和保护有了实质性进展。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后,施工队主要针对故居部分墙体结构严重开裂、屋顶破损、渗漏等情况开展抢救性保护修复措施。

工作人员在谭镳故居现场制定修复方案。

谭镳故居是一所典型的三间两廊式晚清广府民居,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27平方米。故居大厅正门宽阔,两侧有色彩斑斓的长形琉璃花窗,上方有别致的木制花窗,高旷明亮,与普通民居有明显区别。因无人管护,故居已经荒废多年,显得有些破旧,但从旧居格局和现存装饰看出,既富有传统的民族气派,也融入了若干西方文化元素,凸显了主人家当年海纳百川的思想和视野。

来源:水水水还是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