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025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从科学警示到全球行动 |海湿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21:04 1

摘要: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工作组收到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发布的一份题为《2025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联合协调员致各缔约方及观察员》的重要信件。该信函总结了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以“从雄心到行动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Richard(绿会气候组)

海洋与湿地·海洋科学前沿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工作组收到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发布的一份题为《2025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联合协调员致各缔约方及观察员》的重要信件。该信函总结了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以“从雄心到行动”为核心,为即将召开的2025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及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奠定了战略框架。现谨就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本文共计1638字,阅读约4分钟

信件开篇援引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揭示了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双重角色——既是气候变化的缓冲者,也是其直接受害者。自1970年以来,海洋吸收了全球气候系统中90%的过剩热量和20%-30%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然而,这种“无私奉献”正导致海洋的酸化、升温和缺氧,威胁着珊瑚礁、渔业资源及沿海社区的生存。IPCC报告明确指出,若无法遏制这一趋势,海洋的碳汇功能将大幅衰退,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将更加艰难。

在政策层面,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通过的《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首次设立了“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机制。这一机制迅速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推动海洋行动的核心平台。2023年首次全球盘点(GST)成果进一步呼吁各国将海洋保护纳入国家自主贡献(NDCs),标志着海洋议题正式从边缘走向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心。

2025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为COP30铺就行动之路

联合协调员在信中强调,2025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的使命是“将海洋变为应对气候危机的核心盟友”,并为COP30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新十年转折点”提供助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对话将聚焦三大领域:

1.国家自主贡献(NDCs)与海洋措施

尽管当前各国NDCs中已零星出现海洋保护条款,但2024年的NDCs综合报告显示,全球2030年碳排放量预计仅比2019年减少2.6%,远低于实现1.5℃温控目标所需的43%。因此,2025年对话将重点推动各国在下一轮NDCs中系统纳入海洋行动——从红树林恢复、可持续渔业管理到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并建立配套的资金与技术转移机制。

2. 全球适应目标(GGA)与海洋韧性

《巴黎协定》下的全球适应目标要求各国增强气候韧性,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直接关乎这一目标的实现。文件特别提及《阿联酋全球气候韧性框架》,该框架设定了通过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珊瑚礁保护)来降低气候风险的具体目标。2025年对话将探索如何量化这些行动的效果,并推动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深度融合。

3. 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协同治理

海洋的跨边界属性要求国际合作必须突破单一议题的局限。信件高度评价了《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的通过,称其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里程碑”。该协定不仅要求各国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还强调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功能。2025年对话将探讨如何强化BBNJ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巴黎协定》的联动,避免政策碎片化。

位于中美洲伯利兹海岸附近的大蓝洞(Great Blue Hole)的航拍照片。这个“大蓝洞”可不是普通的洞,它是一个深达125米、直径300米的水下洞穴,长得像一只深邃的“蓝眼睛”。这个洞穴,就像一个天然的“时间胶囊”,记录了过去几千年的海洋气候变化。图源:美国地质调查局(2006)

为筹备2025年对话,联合协调员计划于2025年4月3日召开两场线上的非正式磋商会议。会议采用“分时区双场次”模式(中欧时间下午与晚间各一场),确保全球参与。议程包括愿景阐述、缔约方意见征集及COP30预期成果讨论。这一设计体现了联合国对包容性与实效性的双重追求——既尊重不同区域的参与便利,又要求会议产出“可操作的具体建议”。

信件特别强调了“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需与2025年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形成呼应。两场会议的时间衔接(海洋大会在先,对话在后)旨在通过政策协同,将科学共识转化为国际承诺。

这份文件的发布正值全球气候行动的紧要关头。一方面,科学数据不断警示海洋生态的临界点正在逼近;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在海洋治理领域仍面临资金缺口、执行力不足等挑战。正如联合协调员在信中所言:“海洋不仅是气候危机的受害者,更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能否在NDCs中写入具约束力的海洋条款、能否通过BBNJ构建真正的全球海洋治理网络、能否让脆弱岛屿国家的声音被听见——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塑造人类与海洋共同的未来。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COMMENTS & CRITICAL THINKING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编译 | Richard审核 | Maggie排版 | 绿叶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你知道吗?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加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旨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治理、蓝色经济等关键议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将组建代表团派代表团赴法国参会。©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