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现在旅居日本,亲眼目睹日本社会秩序与生活的林林总总,以公号文章的形式传递给大家,从此篇开始以“我所看到的日本”为系列标题。本号不吹不黑,实事求是,有一说一,褒贬兼具,全部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以亲见、了解和可靠资料为依托。
本人现在旅居日本,亲眼目睹日本社会秩序与生活的林林总总,以公号文章的形式传递给大家,从此篇开始以“我所看到的日本”为系列标题。本号不吹不黑,实事求是,有一说一,褒贬兼具,全部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以亲见、了解和可靠资料为依托。
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见识和智慧就是这么来的。希望本公号吸引的是有智慧并具慧眼的人,明白真相比黄金更珍贵的道理。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关注。
这个世界很大,让我们相伴而行
某次,看一位在中国一所大学教日语的日本籍老师的直播。有人问:日本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老师的回答是:日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有点儿冷漠,比如初次见面的人,中国人可能很快就熟络起来,而且,很快可以切入一些私人问题,诸如年龄、婚否及家庭状况等,呈现出很关心的态度;而日本人认为这是隐私,轻易不会涉足,要想关系更进一步那就更难了……
老师的回答跟我观察和感受到的邻里关系完全一致。当然在这种距离感很强的氛围下,也并非毫无温情,只是,隔膜就像一层厚厚的大网,温情在其中默默地、细微地氤氲着,不露痕迹。
前面在亲历:日本人的冷漠与热情这篇文章中,对我的对门邻居稍有提及。当我在新家安顿好之后,也没按日本人的习俗给他们送礼物、请多关照之类的。倒是几乎天天看到男主人去菜园,有一天居然送给我几个大洋葱。
我感觉很不好意思,于是在一次包了饺子之后,就主动送给对门一碟子。水饺是中国的特色美食,他们应该没吃过。日本的饺子都是煎饺,类似于我们的锅贴一样。
对门女主人很惊讶。我把一开始学日语就学到的客套话说了一遍: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すみません、これから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多有打扰不好意思,往后还请多多关照)。她“いえいえ”地回应着,一边接过碟子一边点头致礼,很难为情的样子。
通常,中国人此时一定会说:进来坐坐吧。但日本人隐私意识特别强,绝不会轻易说这一句。
我迅速撤离。其实我并没指望她会请我进门,因为之前我已经对这种疏离的邻里关系很了解了。此后几天,她把碟子还给我的时候,也回赠了一个大面包,还有几个洋葱和蒜、生菜等。我按照中国的习俗请她进屋,她不进。
有一天我在侍弄我的花草们,她丈夫特意过来跟我说:餃子、美味しかったです(饺子好吃)。这就是他们的礼貌,过后肯定会再感谢一次。
后来我朋友过来日本,特意让她带了普洱茶送给他们。如果你认为邻里关系因此就密切了的话,那就肤浅了。我们依然是见面打个招呼,或许会就天气和花草们聊几句,但绝没有涉及任何私人问题。比如我就很好奇她家里两个大儿子一直跟他们老两口住在一起,明明我南面正对着的也是她家的房子。大儿子都有四十了吧,也没有结婚等等,但我一直不曾问过。她也几乎不问。
还有一位热情的邻居需要特别记录一下。她住在我东面的那排房的里侧,其实也是近邻了。我在侍弄花草的时候经常看到她路过,去她的菜园侍弄菜。每次见都热情招呼。她说认识一位中国朋友,大概也租的菜园?我听的也不是很清楚。有一天,她提着几个粽子回来,说是那位中国朋友给的。我才发觉快到端午了。一共五个粽子,她非要给我两个。
后来我包的包子、饺子就会特意给她几个,也送给她普洱茶。一次我遛狗狗正碰上她收获了好多菜,提了两个大方便袋,执意要给我一些。于是我跟她一起回来,就在家门口分给我,让她进家也不进。
至于其他的邻居,包括隔壁、斜对面,那都根本没有一点往来,甚至见面不相识。大约是因为他们还算年轻,天天忙着上班吧。即使是这两位有交集的邻居,也只是如上泛泛之交,见面热情,过后便是毫不相干。
他们相互之间也不见任何交往的痕迹,只是见面点头问好,偶尔浅聊几句,不会贸然登门拜访,更不会随便插手别人的生活。
其实中国城市的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趋于淡薄,只是距离感和边界感没有那么清晰。如果感觉聊得来的话,还是很容易亲密起来的。
又想起一件事情。刚住过来的某天晚上,七、八点钟的样子,忽然听到我家门外吵嚷声,我不敢出去,先到二楼阳台查看了一下。见一人躺在地上,就在我家墙根底下,另一人在试图拽他起来。我心想这是摔倒了吧,于是善心大发,冲下楼出去帮忙。
原来是隔壁隔一家的邻居老两口。男的倒在地上,我就帮忙女的想拉他起来,可是根本没用。语言不通,我就给孩子打电话。此间女人用手势示意我,男的可能大脑有点问题。难道是老年痴呆症?我不知如何是好,就站在边上,听他俩你一句我一句,似乎在吵嘴。或许他们并不需要帮忙吧?于是借接电话之机回到屋里。
他俩又在外面吵着僵持了一会儿才没有了声音,此过程持续十几二十分钟,竟没有一个邻居出来。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种邻里关系的好,当时是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冷漠。心想:如果我遇到了麻烦,如果我没有主动请他们帮忙,而又需要帮忙,他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淡定?
日本这种友好但又保持距离、略显冷淡的邻里关系,根植于他们“不打扰别人”的文化基因里,认为过多干涉别人的生活是不礼貌的。
据说,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冷漠,乡下或者小镇,邻里关系会比大城市亲近,彼此会帮忙种菜、照看孩子等;老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年轻人亲密,特别是那些每天都会在公园、超市遇到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熟悉起来。
这一点跟中国也有相似之处,城市化让很多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弱化了。但比较而言,日本人似有若无的邻里关系,依然透出无法言说的淡漠。
来源:中年年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