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世界社会工作日”,是全球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节日。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群。他们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卫生健康、矫治帮教、禁毒戒毒、精神卫生、残障康复、
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世界社会工作日”,是全球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节日。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群。他们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卫生健康、矫治帮教、禁毒戒毒、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众多领域,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已经成为服务保障民生、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
近年来,新兴县致力于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新兴县各镇成立了“双百”社工站(“双百工程”全称为“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深化民生服务的重要抓手。2024年11月, 新兴县车岗镇社工站和水台镇社工站工作事迹入选2024年云浮市“双百工程”优秀案例。
案例一
车岗镇:社工助力辍学双胞胎重返校园
案例介绍:
服务对象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因父母离异,长年跟爷爷奶奶姐姐生活,产生了不愿上学、鲜少与人沟通、做危险事情的消极现象。经过社会工作人员前期初步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到中期介入,引导服务对象父亲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与孩子沟通,促进亲子关系;到后期上门入户与服务对象家人了解近况,及时追踪。最终,双胞胎兄弟主动上学重返校园,愿意与外人接触、沟通,与同龄人有互动,愿意和社工吐露心声。
案例二
水台镇:社工暖心铺路,化解落户难题
案例介绍:
服务对象是65岁的老人家麦婆婆(化名),1992年嫁到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生育两儿一女后,因家庭原因独自来到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A村生活,2002年又独自一人来到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B村。麦婆婆因长期不在原户籍地,且与更合镇的家人常年无联系,因此户口被注销,致使麦婆婆处于“黑户”状态,不能享受相应的国家福利政策。社会工作人员摸排调查后,快速设定服务目标与计划,通过取得服务对象信任,协助服务对象就医,链接多方资源、多方联动,协助服务对象解决户籍恢复问题,最终麦婆婆的家人将她接回更合家中安享晚年,同时麦婆婆也终于重新拥有了户籍身份,可以享受相应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后期水台镇社工也继续保持与更合镇社工站的联系,持续关心麦婆婆最新情况。
除以上两个优秀案例外,近年来,新兴县“双百”社工站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温暖事迹,在社会工作中,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社工之星”。在社工的故事里,没有宏大的英雄叙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起伏转折,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坚守,是无数次弯腰牵起孩子、老人的手,无数个深夜的诉说与倾听,无数次为一份救助到处奔走。他们用细致与专业缝合生活中出现的“裂缝”,用温暖慢慢融化心灵的坚冰,用无数个微小的瞬间播种希望的种子。让我们向所有社会工作者致敬,感谢他们为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生福祉所作出的无私奉献。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