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痣有好坏!长在8个部位的痣,或与癌症密切相关,及时处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7:3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春日的风吹过菜市场,摊主熟练地吆喝着,豆角、芹菜、韭菜花香混着油条的热气,飘荡在人群间。

一个大婶在挑番茄时,随口念叨了一句:“我家那谁脖子后边那颗黑痣,小时候就有,现在越长越大了,是不是不好啊?”话音一出口,旁边几个买菜的也跟着议论开来,竟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提到了自己或家人身上的一两颗“老痣”。

痣,看似是皮肤上的“小点缀”,有的像黑芝麻,有的如黄豆大小,颜色深浅不一,长在身上的不同地方,似乎也各有说法。有人说“鼻子上的痣主财”,也有人信“手心里的痣藏福气”。

可在医学的眼中,痣并非只是“命理符号”,它有时候是身体的“报警器”,尤其是某些部位的痣,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

皮肤上的“地图”,有时藏着危险的密码。

在医学界,有一种痣叫黑色素瘤前期痣(Atypical Nevus),它并不是天生就恶的,而是有潜力“变脸”的那种。

换句话说,它原本是“良民”,但一旦环境刺激、基因变异等因素共同作用,就可能演变为黑色素瘤——一种凶险程度堪比肺癌、胃癌的皮肤癌。

根据《美国皮肤病学会(AAD)》的研究,黑色素瘤最常见于白种人,但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数据指出,黑色素瘤在我国虽然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其误诊率高、死亡率高、发现晚,不少患者错把它当成“普通痣”或“老年斑”,等到确诊时已是晚期。

那么,痣到底长在哪些部位需要格外警惕?以下这8个常见部位的痣,若出现变化,一定要尽早就医。

1. 脚底的痣:藏在鞋底的“隐雷”

脚底的痣往往不容易被发现,但它却是亚洲人黑色素瘤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之一

2009年一项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皮肤病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显示,脚底黑色素瘤的误诊率高达60%以上,很多人误以为是“鸡眼”“老茧”。

尤其是南方地区,穿拖鞋、赤脚的习惯较多,紫外线照射、反复摩擦等都是诱发因素。

若脚底的痣出现颜色加深、边缘模糊、突然增大、破溃流血等变化,要引起高度警惕。

2. 指甲下的痣:黑线并非“缺钙”

有些人发现自己或家人的指甲下出现黑色或棕色的竖线,就以为是“营养不良”或“缺钙”,其实这也可能是亚甲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尤其是单侧指甲中出现一条孤立的黑线,颜色越来越深,甚至扩散到甲周皮肤,务必尽早看皮肤科。

美国癌症学会指出,这种类型的黑色素瘤在黑人和亚洲人中更常见,而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报告的病例也逐年增多。

3. 面部不对称的痣:美人痣还是“警报器”?

面部的痣多被赋予“吉祥”的象征,特别是嘴角、眉间的痣常被认为是“福相”。

但若是脸上的痣突然变大,或者边缘变得不规则、颜色变深变淡交错,那就不能只想着“算命先生说这痣旺夫”了。

医学上总结了一个判断“危险痣”的标准,被称为ABCDE法则

A(Asymmetry):左右不对称;

B(Border):边缘不规则;

C(Color):颜色多样;

D(Diameter):直径大于6毫米;

E(Evolving):近期突然变化。

一旦痣符合上述任意特点,尤其是脸上的痣,建议做皮肤镜检查甚至活检

4. 头皮上的痣:躲在发丝下的“潜行者”

头皮上的痣往往被头发遮挡,除非理发才偶尔能看到。可正因如此,它更容易被忽视。

医学研究发现,头皮痣若长期暴晒,加之洗头时反复抓挠刺激,其恶变风险也不容小觑。

特别是北方干燥地区,冬季头皮瘙痒严重,容易抓破痣,造成炎症,增加恶变几率。

建议每半年请理发师帮忙检查一次头皮痣变化,尤其是颜色不均、边缘模糊的痣。

5. 脖子后侧的痣:被忽略的“盲区”

有些人后颈处有一颗痣,从小就有,也从不注意。但随着年龄增长、紫外线照射增多,这里的痣也可能发生变化。

由于该部位不易观察,往往容易错过早期信号。

据《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年统计,颈部黑色素瘤的误诊率高达40%,建议亲人之间可以定期互查,尤其是有家族皮肤癌史的人群。

6. 背部的痣:不易察觉的“沉默者”

背部的痣尤其是中老年男性身上的痣,常被忽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一项研究指出,在所有黑色素瘤死亡病例中,背部黑色素瘤排在前列,多因发现晚、病变快。

尤其是长时间穿紧身衣、背包带反复摩擦的区域,要特别注意。

若痣表面出现脱屑、结痂、渗液等,切勿抹药膏了事,应立即去皮肤科做专业评估。

7. 腹股沟和私密部位的痣:羞于启齿的“危险地带”

有些部位的痣因为“隐私”,不容易让人开口,往往等到症状明显时,已发展较严重。

国外研究表明,外阴、肛周、阴囊等部位的黑色素瘤虽然少见,但恶性程度极高,发展迅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指出,这些部位的皮肤环境潮湿、易感染、易摩擦,一旦痣发生破损或变异,更易造成扩散。

8. 眼睑或结膜上的痣: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影响视力

眼睑上的痣有时会随年龄增长变大,还可能生长到眼球表面(结膜),影响视力。

虽然多数为良性,但若出现痣变色、眼部干涩疼痛、视野模糊等症状,一定要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眼黑色素瘤或结膜黑变病。

不同年龄层应对策略

儿童:儿童痣多为良性,但若天生就有巨型痣,面积超过身体5%,则要提高警惕。

建议家长每季度拍照记录变化,必要时考虑手术切除。

中青年:工作压力大、熬夜、免疫力下降是诱因。

建议每年皮肤专科检查一次,尤其是户外工作者。

老年人:皮肤老化、免疫系统减退,痣的变化要特别关注。

南方潮湿地区建议避免皮肤长期潮湿,北方干燥地区则注意保湿防裂。

生活中预防痣恶变的几点建议

注意防晒:紫外线是黑色素瘤的“催化剂”,不论春夏秋冬,出门建议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尤其是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

避免摩擦刺激:穿宽松衣物,减少痣部位的摩擦。

尤其是肩膀、腰部、脚底等部位。

定期自检:家中备一面放大镜和小手电,每月检查一次全身痣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尽量少自行涂抹药膏:一旦痣出现流血、结痂、疼痛、颜色变化,不要盲目用外用药,而应及时就医。

摄取抗氧化食物:如番茄、葡萄、绿茶、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和E,有助于减少皮肤自由基损伤。

医学资料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年 第54卷

美国皮肤病学会(AAD)官网指南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