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健康风险提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6:56 1

摘要:四月芳菲盛,春深百卉新。四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正是人们外出踏青、赏花游春的好时节。然而,随着清明假期的到来,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加之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丰城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各类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狂犬病、毒蘑菇中毒等

健康风险提示

四月芳菲盛,春深百卉新。四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正是人们外出踏青、赏花游春的好时节。然而,随着清明假期的到来,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加之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丰城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各类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狂犬病、毒蘑菇中毒等不良危害,外出踏青注意出游安全,不负大好春光。

一、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

四月气温变化反复,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人群普遍易感,广大市民应做好健康防护。

健康提示

1.关注温差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四月气温波动大,早晚注意防风保暖,避免受凉诱发感冒、流感;户外活动随身携带轻便外套,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冷风直吹;过敏体质者减少清晨/傍晚外出,佩戴口罩阻隔花粉、柳絮等过敏原。

2.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手部卫生。进入医院、车站、商场等密闭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避免飞沫传播;勤用流动水洗手(尤其餐前、触摸公共物品后),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

3.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聚集风险。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病毒在密闭环境传播风险;避免长时间逗留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4.增强免疫力,主动健康监测。均衡饮食,多吃果蔬、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C、D;规律作息不熬夜,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提升抵抗力;若出现发热、咽痛、持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建议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疫苗,降低重症风险。

二、儿童注意防范手足口病

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节。该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等症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易发生聚集病例或流行,应重点防范。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2.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4.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儿童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

5.托幼机构、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如果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

三、预防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患布病的家畜是人类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

健康提示

1.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畜。从事牛羊养殖、屠宰、加工等职业人群,作业时应佩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动物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普通民众勿随意接触来源不明的动物,尤其是流浪犬、羊、牛等。

2.确保食品安全,避免病从口入。不饮用未经煮沸或巴氏消毒的生鲜奶,不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及内脏,烹饪时确保肉类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购买畜产品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肉类和乳制品。

3.做好家畜管理与免疫接种。养殖户应定期对家畜进行检疫,新引进的牲畜需隔离观察并接种布病疫苗,发现病畜及时扑杀并彻底消毒。高危职业人群(如兽医、屠宰工人)可考虑接种人用布病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4.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若出现发热、多汗、关节肌肉疼痛、乏力等疑似布病症状,尤其是有动物接触史者,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确诊后需严格遵循“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的用药原则,避免转为慢性感染。

四、防范狂犬病

“春天到,疯狗闹;菜花黄,疯狗狂”。随着气温回升,宠物发情、流浪动物活动频繁,狂犬病暴露风险显著增加。抓咬伤事件易发。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近100%,但通过科学预防可完全避免。

健康提示

1.避免接触陌生动物。春季动物进入活跃期,流浪猫狗及野生动物可能更具攻击性。请勿随意逗弄、投喂陌生动物,尤其是无主犬猫或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狸等),儿童需在家长看护下远离此类动物。

2.规范管理家养宠物。家养犬猫应定期接种狂犬疫苗,并办理合法证件。外出时使用牵引绳,避免与其他动物争斗。若宠物出现异常躁动、流涎等行为,立即隔离并咨询兽医。

3.及时处理暴露伤口。若被动物抓咬,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并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疫苗。即使伤口轻微或动物看似健康,也需就医评估,不可存侥幸心理。

4. 高危人群提前预防。兽医、动物饲养员、野外工作者等高风险职业人群,建议提前接种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疫苗;接触蝙蝠或疑似患狂犬病动物后,即使无可见伤口,也应就医处置。

五、警惕毒蘑菇中毒

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野生蘑菇开始蓬勃生长。许多人喜欢采摘野生蘑菇,但误食野生毒蘑菇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型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其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难以分辨。因此,对于不确定的蘑菇,最好的选择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健康提示

1.做到“三不原则”: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有毒与无毒的野生蘑菇,而且无毒的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感染。因此,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2.注意正规渠道购买:家庭用餐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不采购不明品种的蘑菇。如要食用,也应当在正规市场购买,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对可食用的蘑菇也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物当中。

3.及时就医就诊: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幻觉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采取简易催吐方式缓解,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治或前往附近医院诊治。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