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祭・逛市集・学非遗”—— 佛山青少年祖庙庙会实践课打造文化传承新范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9:24 1

摘要:2025年3月31日,由佛山市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禅城区教育局、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岭南圣域·大美非遗——国家级非遗(佛山祖庙庙会)教育实践活动”在佛山祖庙盛大举行。活动汇聚禅城、南海、顺德三区10所学校逾500名师生,通过“观礼春祭、巡游展演、

2025年3月31日,由佛山市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禅城区教育局、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岭南圣域·大美非遗——国家级非遗(佛山祖庙庙会)教育实践活动”在佛山祖庙盛大举行。活动汇聚禅城、南海、顺德三区10所学校逾500名师生,通过“观礼春祭、巡游展演、非遗市集、互动课堂”四大板块,构建“看、演、游、玩”多维立体的学习和教育实践场景,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学生们进行非遗体验。/部门供图

少年对话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唤醒文化基因

“在现场亲身体验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佛山狮头、石湾陶塑等非遗文化,居然能和非遗传承人‘零距离’互动!”来自禅城区明德中英文学校的同学兴奋地说道。非遗市集上,学生们穿梭于广佛两地14项非遗技艺展位之间,欣赏石湾陶塑的栩栩如生,品尝甘露酥的松脆香甜,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金箔锻造与通草画制作。

据了解,今年巡游还首次增设“学生解说”,禅城区霍藻棉小学6名小小讲解员担起方阵解说重任,用稚趣声音讲述非遗故事,传播文化新“声”力量。来自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已连续第四年参与巡游,128名学生精神昂扬手持清代仪仗成为巡游方阵的焦点。

小小讲解员正在为市民游客讲解方阵。/禅城融媒记者王晓琳摄

师者同行:让非遗传承“活”在课堂内外

本次教育活动中老师们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文化守护者,又是实践引路人。老师们表示,将社教课堂搬入古建场所中,使传统文化教学突破校园教室的空间边界,不仅为学生构建出沉浸式学习场景,更推动着馆校协同育人机制向纵深发展。

巡游方阵的指导老师们则化身“文化导演”,从动作编排到服饰造型,各项细节都精益求精。“实践育人”的理念,正推动馆校合作从活动参与迈向课程共建的深度联结。

学生在市集中与非遗传承人“零距离”互动。/部门供图

非遗扎根校园:让传统文化成为育人沃土

东华里小学深耕传统文化教育多年,构建“武术醒狮”特色课程,此次借助馆校合作机制,联动博物馆资源打造沉浸式课堂,以“飞鸿少年——南派有传承方阵”为实践载体亮相巡游。

顺德区杏坛镇潘祥实验学校、伍蒋惠芳中学、胡宝星职校三所学校组成的“人龙舞方阵”生龙活虎,百名师生在非遗传承人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数月的刻苦集训,以肢体为龙脊重现这一百年民俗,矫健身姿引来阵阵喝彩。非遗教育正从技艺传授升华为文化育人,身体力行的传承正逐渐唤醒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萌趣十足的大头佛方阵。/部门供图

博物馆引领:整合资源打造非遗教育“社会大课堂”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支点,创新构建“资源整合、场景创设、价值输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较之往年进一步扩大了参与覆盖面,联动禅城、南海、顺德三区的教育部门,设置遴选机制,精准筛选10所非遗传承特色学校,促进非遗教育从单点示范迈向全域辐射;打造“春祭观礼+巡游展演+非遗市集+社教活动”的沉浸式文化课堂,以古建筑为天然展陈空间和实践课堂,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教育资源。

未来,博物馆将持续深化“馆-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博物馆为圆心,以历史文化和非遗项目为载体,把多方资源化零为整,延伸教育半径——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的“大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枢纽站”与“孵化地”,为岭南文化、佛山文化的传承注入可持续的生命力。

通讯员/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文/ 禅城融媒记者王晓琳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