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大阅兵中,解放军战略核导弹部队,按惯例照样仍然是最后一个出场,堪称作战装备的“压舱石”,可见战略核导弹在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中所拥有的重大装备价值,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九三大阅兵中,解放军战略核导弹部队,按惯例照样仍然是最后一个出场,堪称作战装备的“压舱石”,可见战略核导弹在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中所拥有的重大装备价值,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战略核威慑方面,集中展示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这在解放军历次大阅兵中,是第一次出现,只因原本公开展示的是陆基的DF-5B、DF-31AG、DF-41和海基的JL-2导弹。
本次大阅兵中,除了陆基的DF-5C、DF-61、DF-31BJ和海基JL-3导弹外,特别引人注目地出现了空基的JL-1(惊雷-1空射远程弹道导弹),标志着解放军核力量的全面升级。
据此,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缺乏空基核导弹的状态,将彻底成为历史,JL-1核导弹的横空出世,补齐了“三位一体”核力量空中打击的缺陷,让解放军空基核力量的远程投送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央视实况转播的大阅兵中,空中方阵出现了运油-20加油机和轰-6N战略轰炸机组成的混合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镜头,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略核力量能够远程投送的最为有力的证明。
据公开的报道称,JL-1远程弹道导弹,采用双锥体弹头设计,其顶部极有可能就是楔形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飞行器(HBGV)。关于其射程国内外媒体普遍猜测在5000-8000公里区间,所以被称为“空射远程弹道导弹”。
搭载JL-1导弹的机动发射平台,是在飞行过程中具有空中加油性能的轰-6N战略轰炸机,官媒曾报道它的最大载弹量为12-15吨左右,机内燃油时的作战半径为3500-4000公里。
这就意味着轰-6N和JL-1的组合,能对所谓“第二/第三岛链”内的重要目标实施空地打击。再考虑到如果有运油-20加油机的伴航,那么轰-6N轰炸机大概率有能力将JL-1核导弹推送到遥远的北美大陆。
JL-1核导弹在轰-6N轰炸机上被释放后,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飞行器,能沿着相对较浅的大气飞行路径到达目标,同时也能够沿途不稳定地机动。
再加上核弹头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突防,将给防御者带来了额外的挑战,现役反导防空网络很难对其末端高速突破冲刺进行有效拦截,就提高了JL-1的空地打击威慑力。
中国空军的空基核打击,有了轰-6N战略轰炸机、JL-1远程弹道导弹和运油-20加油机,这三款装备的“神奇”组合,空基核威慑变得实实在在的存在了,确实已经到了任何对手都不敢轻视和小觑的地步了。
轰-6N,早就不是冒着被击落的风险,飞越到对方头顶扔航空“铁炸弹”的轰炸机了,它实际上是一款“导弹载机”,除了在机腹携带JL-1远程弹道导弹外,还能在其两侧机翼挂载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空地系列巡航导弹等。
中国在貌似落后的轰-6机体上,将其打造成“导弹载机”,事实上让其作战性能,已经领先于大名鼎鼎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幽灵”主要是在机腹弹舱内挂载GBU-57“巨型钻地弹”。
凭借出色的隐形性能飞越对方头顶直接扔炸弹。在反隐形手段强大的对手面前,此举其实非常危险,搞不好价格昂贵的隐形轰炸机,就要被从天上捅下来了。
五角大楼(现更名为战争部)在提交给国会的关于中国2024年军事发展的非机密报告中表示,轰-6N 携带的远程弹道导弹似乎配备了机动再入飞行器,这表明与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一起,可能对印太战区的目标进行核精确打击。
也因此在九三大阅兵中,JL-1空射远程弹道导弹的公开展示,本身就是中国一项非常重要的空基核力量发展。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就初具规模,对于外界所产生巨大影响力,其实远远超出了导弹本身。
即便在网传已久的先进的轰-20隐形战略轰炸机未正式列装的背景下,在有了轰-6N + JL-1的组合,再加上运油-20加油机的伴航,对飞行途中的轰-6N实施空中加油,表明中国空军空基远程核打击能力也客观存在了。
这个空基远程战略威慑力,现在,已经实实在在的有了,其装备价值和巨大的影响力也就上来了。或许将迫使对手再次审视其对华遏制战略,并重新评估现有反导防御体系的有效性。
来源:国平视野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