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间,至今回荡着一个英雄的名字 —— 左权。这位曾被朱德元帅称为 “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的八路军将领,在对日作战的关键时刻,为掩护战友突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十字岭的硝烟中,用热血践行了 “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的誓言。
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间,至今回荡着一个英雄的名字 —— 左权。这位曾被朱德元帅称为 “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的八路军将领,在对日作战的关键时刻,为掩护战友突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十字岭的硝烟中,用热血践行了 “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的誓言。
左权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目睹家乡被列强欺凌、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心底早早埋下了 “救国救民” 的种子。17 岁时,他背着家人偷偷离开家乡,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学员之一。在校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被革命理想深深吸引,1925 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又远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 这所世界闻名的军事学府,为他日后成为卓越军事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0 年,左权学成归国,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中央苏区的反 “围剿” 战场,到长征路上的血战湘江、四渡赤水,他总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在强渡大渡河时,他率部击溃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为红军主力开辟通道;过草地时,他顶着饥饿和严寒,亲自带领战士们寻找野菜、搭建帐篷,被战士们亲切称为 “左大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朱德、彭德怀等同志一起,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太行山脉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太行山区,左权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华。他不仅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还注重研究日军的战术特点,首创 “环形防御战术”“麻雀战” 等灵活战法,让装备精良的日军屡屡受挫。1940 年百团大战期间,左权协助彭德怀制定作战计划,亲自到前线指挥正太铁路破袭战。当时日军在铁路沿线修建了大量碉堡,火力密集如网,左权却想出 “火攻碉堡” 的妙招 —— 让战士们用浸湿的棉被裹着炸药包,趁夜接近碉堡后点燃炸药,一举摧毁日军多个据点。整个百团大战中,左权率部歼灭日军数千人,破坏铁路数百公里,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2 年,日军为摧毁八路军总部和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 “五月大扫荡”。他们调集 3 万多兵力,配备飞机、大炮,采用 “铁壁合围” 战术,分多路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今左权县)逼近。5 月 25 日,八路军总部机关在十字岭陷入日军重围,情况万分危急。作为总部最高军事指挥官之一,左权沉着冷静,迅速制定突围方案:由彭德怀、罗瑞卿等同志率领总部机关人员向西北方向突围,他则亲自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在十字岭主峰担任掩护任务。
战斗打响后,日军的飞机不断俯冲轰炸,炮弹在阵地上炸开一朵朵硝烟。左权站在山头上,手持望远镜观察敌情,大声指挥战士们反击。他一会儿跑到机枪阵地,亲自操作机枪扫射敌人;一会儿又冲到战壕里,把受伤的战士背到安全地带。身边的参谋劝他:“副参谋长,太危险了,您先撤吧!” 左权却摆摆手:“我是指挥员,战士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当总部机关大部分人员成功突围后,左权才下令掩护部队撤退。可就在他带领最后一批战士撤离时,一枚日军的炮弹突然在他身边爆炸。硝烟散去后,战士们发现左权倒在血泊中,胸前的军装被鲜血浸透,手里还紧紧攥着作战地图。这位年仅 37 岁的八路军将领,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永远倒在了他战斗过的太行山上。
左权牺牲的消息传来,整个太行山区都沉浸在悲痛中。彭德怀元帅在日记中写道:“左权同志的牺牲,是八路军的重大损失,我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助手。” 为了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 “左权县”,这是中国唯一以八路军将领名字命名的县份。当地百姓自发在十字岭修建纪念碑,每当清明时节,都会有人带着鲜花和祭品来到这里,缅怀这位血铸太行的英雄。
左权的妻子刘志兰在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后,强忍着悲痛给女儿左太北写下一封信:“你的父亲是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的,他是英雄,你要永远记住他,长大后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多年后,左太北继承父亲的遗志,投身国防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父亲的承诺。
如今,太行山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左权将军的精神却如同山间的青松,永远挺拔。他用生命告诉我们:所谓英雄,就是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人。左权将军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日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你还知道哪些左权将军的英雄事迹?评论区一起分享,让英雄精神永不褪色!# 左权 #抗日英雄 #太行精神 #民族脊梁
来源:史话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