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幼教这10年,我听不少家长吐槽过自家孩子的行为,那些事儿真挺让人困惑。孩子突然发脾气扔玩具,读绘本坐不住几分钟就跑神,到了睡觉时间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肯睡……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要是掌握点普通心理学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小心思,解决这些困扰。
干幼教这10年,我听不少家长吐槽过自家孩子的行为,那些事儿真挺让人困惑。孩子突然发脾气扔玩具,读绘本坐不住几分钟就跑神,到了睡觉时间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肯睡……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要是掌握点普通心理学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小心思,解决这些困扰。
普通心理学里有几个核心工具,能帮咱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是注意规律。孩子的注意力就像调皮的小鸟,很难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是让他们长时间做一件事,很容易就分心了。其次是记忆曲线。孩子的记忆如同一个小仓库,刚学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整理存放,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得按照这个规律,多让孩子复习学过的知识。最后是情绪ABC理论。简单来说,孩子的情绪不是由事情本身决定,而是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在起作用。比如孩子摔倒了,觉得不疼就没事,要是觉得疼就可能大哭。
了解了这些核心工具,接下来看看在早餐、游戏、睡前这几个常见场景中,怎么运用它们。
先说早餐场景。早上时间本来就紧张,孩子还磨磨蹭蹭不好好吃饭,这可愁坏了不少家长。有位家长跟我抱怨,他家孩子吃早饭慢,还挑三拣四。我就建议他利用注意规律,吃饭时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想玩什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吃饭这件事上。也可以用情绪ABC理论,告诉孩子吃了早饭会有很多能量,能在幼儿园玩得更开心,让孩子从心底里愿意吃饭。
解决了早餐的问题,再说说游戏场景。有家长反映,孩子玩玩具总是玩一会儿就没兴趣了。这可能是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让游戏变得更有趣。比如玩积木时,一起搭个城堡,再编个故事,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更持久。而且根据记忆曲线,玩完游戏后和孩子回顾一下游戏中学到的东西,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睡前场景也让家长们很头疼。孩子到点不睡觉,在床上折腾个不停。我有个办法,就是给孩子读绘本。用注意规律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绘本上,慢慢就会安静下来。读的时候结合情绪ABC理论,跟孩子说读完绘本就能做个美梦,梦到喜欢的东西,孩子就会更乐意配合睡觉。
讲完这些场景的应对方法,我再给大家分享5个能立刻用起来的心理学互动小锦囊。
第一个是情绪温度计。可以做个简单的情绪温度计,告诉孩子不同的温度代表不同的情绪。孩子情绪不好时,让他们看看温度计,说说自己的情绪温度,这样能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第二个是记忆卡片游戏。把要学的东西写在卡片上,和孩子玩配对、猜谜等游戏,有助于孩子记忆。第三个是注意力挑战。和孩子一起设定小目标,比如几分钟内完成一件事,完成了就给个小奖励,锻炼孩子的注意力。第四个是情绪分享时间。每天找个时间和孩子聊聊天,让孩子说说今天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提升孩子表达情绪的能力。第五个是睡前故事接龙。睡觉前和孩子一起编故事,一人说一句,既有趣又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普通心理学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让亲子互动更轻松愉快。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大家,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宝贝是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