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老年朋友由于对白内障不了解,在视力出现问题时没能及时就诊,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很多老年朋友由于对白内障不了解,在视力出现问题时没能及时就诊,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我们能够提前掌握白内障的早期信号,并在出现这些征兆时迅速察觉,尽早寻求治疗,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视力。
01
七个早期症状拉响视力警报
白内障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受到患者个体状况、眼部原有疾病、日常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从初期到成熟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
许多白内障患者由于对疾病了解不足,导致病情逐渐加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及早发现并关注那些初期可能不太明显的变化,对于治疗而言至关重要。
01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白内障早期会视物模糊,配镜也无法看清。随着晶状体的老化、混浊,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当晶状体严重浑浊时,视力可能会降至仅有光感甚至失明。
02
屈光改变
晶状体随着老化会逐渐变厚,晶状体屈折力增强,会抵消老花眼的部分度数;若晶状体内部浑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03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内浑浊使得晶状体各个部分的屈光力不均匀,看东西会有很多影像。
04
色觉改变
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色彩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改变,也可使患眼色觉改变。
05
眩光
尤其对太阳光和灯光等亮光出现不适应。
06
视野缺损
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07
对比敏感度下降
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02
谁的眼睛在“负债”而行
根据《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60岁至89岁的老年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约80%[1]。虽然白内障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以下几类人群更易患上白内障:
01
中老年人群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晶体老化后发生退行性改变,发生白内障的机会相对增加。
02
辐射损伤人群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晶状体损害较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照射,会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诱发白内障。
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
,赞10
03
高度近视人群
与正常人相比,高度近视患白内障的时间可能更早,患病概率可能更高。
高度近视为什么会引起白内障?
大多数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而导致眼球结构的改变,影响到眼内营养和循环,造成晶状体代谢异常,从而并发白内障。
04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人群[3]
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和手机,造成用眼过度,双眼疲劳,从而导致许多眼睛组织无法行使正常功能,易引起白内障的发生。
05眼外伤人群
眼睛受过外伤道导致晶状体受损,这种是外伤性白内障,如钝挫伤、爆炸气浪冲击、电击伤等。
06
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人群
正常情况下,晶状体通过囊膜吸收房水中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当患有糖尿病时,晶状体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而肿胀;加之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最终导致晶状体混浊,长期慢性高血糖久而久之引起白内障。
07
家族史人群
和很多疾病一样,白内障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因此有白内障家族史的人群有遗传几率。
03
黄金窗口期的 “止损”法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睛也会逐渐老化,白内障等各种眼病也会随之而来。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我们对健康认知的提升,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正确应对这一变化。
未发生白内障:40岁以上每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如视力测试、眼压测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及对比敏感度测试等。尤其是50岁之后,可以考虑增加眼底及视神经的检查项目,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欧堡超广角眼底检查等,以便更早地发现潜在问题。
病程初期:如果没有引起明显的视力障碍,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依然很重要。日常中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保护眼睛,比如多吃一些胡萝卜、绿叶蔬菜、蓝莓和鱼类等富含对眼睛有益成分的食物。此外,外出活动时佩戴墨镜,避免紫外线直射眼睛,也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病程中后期:当白内障发展到影响视力的中后期时,手术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通过手术重获清晰的视力。
飞秒激光技术:引领白内障手术精准视觉新趋势
“替代传统手术刀”、“实现无刀操作”、“通过计算机实现个性化角膜切口”、“OCT 实时监控”……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特殊白内障的处理上更能体现其特别之处。无论是从角膜切口、预劈核还是术后屈光状态,都大大提高了白内障手术的精准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术后视力恢复更快、更好[2]。再加上功能性人工晶体的植入,可恢复不同距离视物能力。
白内障是当今世界导致失明的首要眼部疾病,若能在初期发出警告时就敏锐察觉,并迅速采取行动,许多视力损失是可以挽回的。树立“早发现、早诊断”的健康观念至关重要,确保晚年生活依然能拥有明亮清晰的视界。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资料:
[1]《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47-47,共1页
[2]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 我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规范专家共识(2018 年)中华眼科杂志, 2018,54(5) : 328-333.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8.05.003.
[3] 潘逸聪 牟郑林 邵毅. 蓝光致眼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国 际眼科杂志2023 23(2):208-21 DOI:10.3980/ j.issn.1672-5123.2023.2.05
[4]《眼科学》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华厦民众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