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二》、《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十二》及《资治通鉴》记载,张昌宗出身世家,其兄张易之亦为武则天所宠。
编辑:流浪歌手
他,风华绝代,肤如凝脂,目若秋水;他,得武则天万千宠爱,令朝臣侧目;他,竟因沐浴香气,令这位铁腕女帝破天荒罢朝一日。
他是谁?为何能撼动一代女皇的江山社稷?一段尘封的男色传奇,揭开唐朝最香艳的政治密事……
张昌宗,字六郎,因其容貌俊美,时人称其“莲花六郎”,是武则天晚年宠幸的面首之一。
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二》、《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十二》及《资治通鉴》记载,张昌宗出身世家,其兄张易之亦为武则天所宠。
张氏兄弟因容貌出众、精通音律、谈吐不凡,深得武则天喜爱。
武则天晚年身体衰弱,但权欲不减,她需要的不仅是政务上的辅佐者,更需要能在精神上给予她慰藉的人。张昌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众多面首中脱颖而出。
他不仅貌若潘安,更善解人意,通晓诗文,极尽温柔体贴,成为武则天晚年最宠爱的男宠之一。
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记载,某年盛夏,张昌宗在宫中沐浴,香气四溢,弥漫至武则天处理政务的殿堂。
武则天闻香心动,竟因此罢朝一日,整日与张昌宗共度,不理朝政。此事件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朝臣震动,民间传颂。
这一事件表面上看似荒诞,实则暗藏玄机。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本就饱受争议,男宠问题更是屡遭非议。
她罢朝一日,或许是出于对张昌宗的宠爱,但也可能是对朝中反对声音的一种“示威”——她依然掌控全局,哪怕因男宠而罢朝,也无人敢公开指责。
此外,据《唐会要》卷三十一《内宠》条,武则天晚年确实曾因“宠幸面首”而引发朝臣不满,甚至出现弹劾事件。张昌宗因此一度被贬,后又复宠。
可见,这一“沐浴香引罢朝”的事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与传说交织的真实缩影。
虽然张昌宗以男宠身份闻名,但他在武则天晚年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于此。他与兄张易之共同掌管内廷机密,参与朝政,甚至有史书记载其“权倾中外”,“士大夫趋其门者如市”。
《新唐书》评价张昌宗:“以姿貌取宠,而实无才略,徒以嬖幸居高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张昌宗在武则天晚年政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不仅负责传达圣旨,还协助处理政务,甚至影响人事任免。
据《资治通鉴》记载,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位。政变的一大导火索,便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擅权专政,结党营私,引起朝臣强烈不满。
最终,张昌宗与张易之被政变军士当场斩杀于内宫,结束了他们这段香艳而短暂的政治生涯。
武则天一生刚强果断,但晚年的她也难逃情感的羁绊。张昌宗的存在,不仅是她男宠生活的一个缩影,更是她政治心理的投射。一个年迈的女皇,在权力巅峰仍渴望被爱、被崇拜。张昌宗,正是她晚年情感世界的象征。
从政治角度看,武则天通过宠爱张昌宗,也在向世人展示:她不仅是一位女帝,更是一位拥有完整人性的女人。她可以掌控朝政,也可以享受男色,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性别角色的一次颠覆。
这种香艳与权力的结合,使得张昌宗的形象远非简单的“男宠”二字所能概括。他的出现,是武则天晚年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是他那个时代权力与欲望交织的产物。
尽管史料多将张昌宗描绘为“以色事人”的男宠,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例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就曾指出:“张昌宗虽以容色进,然亦有文学之才。”
此外,据《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八引《御史台记》载,张昌宗曾私下劝谏武则天减少对酷吏的依赖,减轻刑罚,并试图调和武则天与其子李显的关系。这些细节虽未经正史证实,却也为张昌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那么,这位“莲花六郎”,究竟是一个祸乱朝纲的佞臣,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忠臣?他与武则天之间,是否也存在真正的感情?这些问题,至今仍无定论,也为这段香艳史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张昌宗,作为武则天晚年最宠爱的男宠之一,他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男色范畴。他既是权力的玩物,也是政治的牺牲品;他既是香艳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他的存在,让人们对武则天晚年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想象,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女性与权力、情欲与政治的复杂关系。
而那个因沐浴香气而罢朝的午后,是否真如史书所载?还是另有隐情?或许,只有历史的尘埃,能为我们揭开真相的一角。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御史台记》
来源:流浪歌手黄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