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尤其在中青年女性中显著增长。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甲状腺癌的筛查和预防提出了更精准的建议。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解读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分层筛查方案及三大预防措施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尤其在中青年女性中显著增长。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甲状腺癌的筛查和预防提出了更精准的建议。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解读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分层筛查方案及三大预防措施,帮助您科学应对这一“隐形杀手”。
一、甲状腺癌发病率飙升,哪些人需要警惕?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近3倍,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35-55岁为高发年龄段。《指南》明确以下6类人群为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1.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加3-5倍);
2.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者(如放疗治疗);
3.甲状腺结节≥1cm且伴有超声恶性征象者(如低回声、微钙化);
4.长期雌激素暴露者(如口服避孕药>5年、多次妊娠女性);
5.肥胖(BMI≥28)或代谢综合征患者;
6.碘摄入异常者(长期缺碘或过量补碘)。
注:普通人群若颈部触及肿块、声音嘶哑或吞咽不适,也建议及时筛查。
二、分层筛查方案:精准检查不花冤枉钱
《指南》首次提出“风险分层筛查”,避免过度检查:
∙高危人群:每年1次颈部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FT3/FT4/TSH);若超声提示可疑结节,需加做细针穿刺活检(FNA)。∙中危人群(如结节<1cm但无恶性特征):每2年1次超声监测。∙普通人群:30岁起可每3-5年筛查1次,女性建议从25岁开始关注。关键建议:
∙超声选择“高频探头”(分辨率更高),报告需包含TI-RADS分级(4类以上需警惕);∙避免盲目做CT/MRI,辐射可能刺激甲状腺。三、三大预防措施:从源头降低风险
1.控碘饮食:
∙沿海地区居民少吃海带、紫菜(防碘过量);内陆人群可选用加碘盐,但每日不超过6g。
2.远离辐射:
∙儿童青少年尽量避免颈部X线检查;职业暴露者(如放射科医生)需穿戴防护铅衣。
3.调节内分泌:
∙女性关注雌激素水平,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压力大者可通过冥想、运动平衡甲状腺功能。
四、特别提醒:这些症状别忽视!
甲状腺癌早期常无症状,但出现以下表现需立即就医:
∙颈部无痛性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声音嘶哑超过2周(可能压迫喉返神经);∙吞咽困难或咳嗽(肿瘤侵犯气管/食管)。结语
2025版《指南》的核心是“精准筛查,主动预防”。建议高危人群建立个性化筛查档案,普通人群从30岁起纳入体检项目。记住:甲状腺癌虽高发,但早期治愈率超过90%!转发给家人,一起守护“颈部蝴蝶”的健康。
(本文数据来源:上海市抗癌协会《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统计报告)
来源:费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