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漳州市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倡导厚养礼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树立文明节俭的丧葬理念,营造乡村和谐、崇德向善、孝老爱亲、文明治丧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文明新风融入百姓生活。
漳州市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倡导厚养礼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树立文明节俭的丧葬理念,营造乡村和谐、崇德向善、孝老爱亲、文明治丧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文明新风融入百姓生活。
高位推动,疏堵结合
“点片成势”推动移风易俗
漳州市委文明办坚持高位推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强化殡葬移风易俗工作,连续向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印发《关于开展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通知》《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措施》等,从深入摸底调查、统一宣传内容、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示范引领、推动文明实践、融入文明创建等方面明确工作重点,细化举措,深入推动殡葬移风易俗,还通过官方网站公布殡葬领域移风易俗问题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3月14日,漳州市委文明办印发了《关于开展2025年漳州市殡葬移风易俗常态化宣传引导工作的通知》指导性文件,系统性部署殡葬移风易俗常态化宣传引导工作,以“常态+长效”推动形成全市文明殡葬新风。
近年来,漳州市迅速接受新型的殡葬模式,一座座独特的生命公园出现在各地乡村青山绿水间。生命公园的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明码标价,大大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以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生命公园为例,一次性收取单穴位4980元、双穴位6980元,管理费为80元每年,每20年收取一次。村内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对象、百岁老人的骨灰入葬费用减半。据悉,全市于2023年开工建设203个村级生命公园,目前完工93个,在建110个。今年提出建设300个村级生命公园,目前已申报建设367个,其中19个已开工。截至目前,芗城、龙文、长泰等六地共26个村级生命公园已投用,合计安放骨灰盒1400余个。
同时,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乡镇骨灰楼堂、集中吊唁场所等规范建设,加强殡葬设施建设、优化服务供给,打造覆盖城乡、规范有序、绿色生态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群众对殡葬移风易俗的认同感。今年来,漳州市对市殡仪馆进行改扩建并建设公益性公墓,打造守灵吊唁厅23间,为群众集中办理丧事提供场所,有效解决在主干道、沿街小巷、小区等公共场所搭设灵堂、吹奏哀乐、沿途抛撒冥纸、影响交通等不文明治丧陋习。漳州市殡仪馆为群众提供手续办理、守灵、出殡、火化等一站式集中治丧服务,2024年8月份以来,共承接集中治丧59例,推动丧葬平均费用由原来每例2万多元减少至5000多元,多举措减轻群众经济负担,营造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
多元实践,深化宣传
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依托载体广泛宣传。今年来,全市各级各单位整合各类新闻媒体、户外广告载体等,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开展“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宣传活动。清明节前后,在全市9个殡仪馆、16个公墓、33个乡镇公益性骨灰楼、580个村级生命公园以及全市文明单位等重要点位,利用户内外大屏、LED电子屏等载体,不间断滚动播放各类殡葬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开展“万屏联动”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营造线下宣传氛围。各地各级单位积极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绿色的殡葬理念。3月20日,漳州市委文明办融合殡葬管理法规、殡葬惠民政策、绿色低碳祭扫、殡葬服务指南以及殡葬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内容,统一设计印制《殡葬新风进万家 移风易俗靠大家》宣传折页60万册,供全市各地开展“线下”宣传。在各县,东山县开展殡葬领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现场讲解殡葬法规政策,广泛宣传殡葬改革重大意义。云霄县积极推动“福小宣”宣讲队、“红树林”宣讲队等进所到站、走村入户宣讲普及文明殡葬法规常识,开展“法言法语”进畲村·移风易俗好“枫”景等“微宣传”68场次,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
线上宣传弘扬新风。3月17日,漳州市委文明办联合市民政局在“文明漳州”公众号“线上”发出《倡导绿色低碳祭扫 树立殡葬文明新风》H5倡议书,同步附加殡葬法律法规、宣传标语及公益广告等内容链接,方便群众点击查阅,当前点击转发率已超20万次。同时,漳州市委文明办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文明漳州”设置“漳州·文明之声”“深化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节俭新风”等专栏,集中播出“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文明网评短视频;并不定期刊载漳州市各地创作、编排的殡葬移风易俗类文艺宣传节目。目前已刊载《闽南快板:移风易俗·十提倡十抵制》《闽南语方言三句半:文明殡葬树新风》《快板说唱:平和县山格镇—推行生命公园,深化移风易俗》等群众性原创文艺节目3期,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化育心灵。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