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济卦》以“水在火中”为象,昭示着“既济”非至终点,而是新考验的开端。“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一古老智慧,在唐代郭子仪与管工程者的故事里,照见穿越千年的处世哲思。
《既济卦》以“水在火中”为象,昭示着“既济”非至终点,而是新考验的开端。“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一古老智慧,在唐代郭子仪与管工程者的故事里,照见穿越千年的处世哲思。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盖天下,封汾阳王。可他的王府,大门终日敞开,任凭人来人往。夫人梳妆、女眷日常,皆暴露于外,毫无尊贵架子。儿子们忧虑劝谏,他却笑道:功高已遭忌,若筑墙闭门,反给小人罗织罪名的由头。敞开府门,是坦坦荡荡的自证,让谗言找不到滋生的土壤。这是深谙既济卦的智慧 —— 事成之后,隐忧仍在,唯有目光长远,主动“思患”,方能保“初吉”。郭子仪以 openness(开放)破猜忌,用“不设防”的设防,守护家族平安,让妄图陷害者无计可施。
唐朝末年,天下将乱的阴影笼罩。洛阳行宫管工程的人,预见大乱将至,悄然把粮食磨粉藏于沟中,又在其上盖房堆木。众人讥笑他疯癫,却不知这是未雨绸缪的“豫防”。待战乱爆发,粮荒柴尽,他挖粮劈木,救无数百姓。这份远见,正是既济卦“思患”的实践:在太平表象下,洞察潜藏的危机,提前布局,方能在灾祸降临时,化险为夷。
“圣人畏微,愚人畏明” 。郭子仪与管工程者,虽身处不同境遇,却都以行动诠释既济卦的真义。他们让我们明白,防患未然,不是对成功的否定,而是对人生更长远的负责。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智慧,如同一盏盏灯,照亮我们:事成之时,更要警惕“终乱”,于细微处见隐患,在安稳时做准备。唯有如此,方能在命运的波谲云诡里,守住“初吉”,让人生的“既济”,真正成为持续前行的基石,而非停滞的终点 。
来源:蔡驷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