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家校关系,需要“一份承诺+持续经营+立即行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6:16 2

摘要: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有三个要素:激情、亲密、承诺,三者互相搭配形成 7 种不同的爱情模式。与之相对,我们认为美好的家校关系也有三个要素:承诺、经营和行动。

作者 | 沈斌

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有三个要素:激情、亲密、承诺,三者互相搭配形成 7 种不同的爱情模式。与之相对,我们认为美好的家校关系也有三个要素:承诺、经营和行动。

承诺:一份“家校公约”,一次庄重的彼此约定

一地鸡毛的婚姻往往是男女双方的理念差异和边界僭越带来的,家校关系也一样。在开启一段关系之前,双方有必要彼此约定并承担各自的责任,这是一种真诚态度,一种理性认知,一次职责厘清。

我们每学年的开学典礼都有一个特殊仪式:在所有家长见证下,全体师生进行一次庄重的“师生关系”承诺,告诉家长:我们会示范、帮助、鼓励、欣赏和理解孩子,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作为校长,我还会利用“全体家长会议”解读8项承诺,形成一份“家校公约”

1.家校双方真诚合作,共同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要支持学校工作,适度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学校要认真践行“让孩子走到正中央”,培养真诚、乐观、坚毅,勇于超越的新蓝青学子。

2.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要尊重个体差异。家长应当保持合理期待,学校应当平等对待不同特点的孩子,鼓励“优势发展”,而不是追求“完美小孩”。

3.家校双方都要理解并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起伏和挑战,给予适宜的指导。家长应当保障并支持孩子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校应当给每个孩子公平参与各项活动的机会。

4.犯错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重要契机。家长应当尊重学校的教育惩戒措施,协助引导和纠正;学校应当做到“常常欣赏、总是理解;适时引导,合理惩戒”。

5.家校双方始终要将学生成长利益放在首位,在任何矛盾冲突中,以此为根本目标解决问题。

6.家校双方都要给彼此更多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应当尊重学校教学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不干预正常教学和班级工作安排;教师不可把本职工作交由家长完成,不可随意召唤家长来校。

7.倡导健康的、建设性的沟通方式。家长应当通过学校提供的沟通渠道来获取或反馈信息,不轻信或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学校应当尊重每个家长的独立见解和意见。

8.家校双方都要共同维护教育的纯净。家长应当避免将不良的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带入学校;教师应当谢绝一切来自家长的礼物和其他好处。

希望别人如何对你,你就如何对别人,“家校公约”建立起了一个家校交往的黄金法则。当然,光有承诺和约定是不够的,只有承诺那是“渣男”,美好的家校关系,还需要用心“经营”。

经营:成长共同体委员会,让“责任田”之间水流相通

为什么王子和公主举行盛大婚礼以后,童话故事就戛然而止?因为在复杂现实面前,经营婚姻关系的难度太大。世界上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费心费力的经营,家校关系亦如此。

美好的家校关系就像沃野中的一块块梯田,既要用田埂划分“责任田”,也要保证沟渠畅通。因为这种美好愿景,我们设计了一个由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成长共同体委员会”,从制度层面对家校关系进行系统性维护。

委员会下设五个活跃的小组:

成长联络小组

1.定期召开“成长共同体委员会”会议对学校办学理念、重大决策与重要活动进行监督。给新成员颁发聘任证书,对上一届成员表示感谢,评选“共同体之星”、“运动/书香家庭”。

2.组织“家长开放日”“社团俱乐部开放活动”,定期向家长发布“学校工作简报”和“共同体月报”。

3.组织每学年的“学校发展论坛”,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安排“与校长面对面”活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日上午)。

5.维护学校信箱和校长信箱,收集和反馈家长意见和建议(包括“沈斌说”微信公众号留言),把握舆论导向。

成长服务小组

1.协同“班级共同体委员会”落实财务公开,接受家长审计和监督。

2.保障学生健康生活,与家长对接食堂、宿舍、校服等事务。如策划“做客蜗牛家”活动,让家长体验学校生活;策划“膳食小组进校园”活动,组织家长进食堂、看后厨,监督食堂工作。

成长课堂小组

负责将社会优质资源引进学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比如,和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合作,与著名心理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资深专家李晓云一起组建“父母成长学院”,开展“名家进校园”讲座,开设学生专题课程;挖掘和培育各班家长讲师团,以焦点问题沙龙、读书会、育儿分享会等形式开展交流。

目前,小学部一年级已开设《从家庭视角看孩子问题》《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家庭会议(你有一百个优点)》《多胎家庭子女养育》等专题讲座。之后还将陆续启动:怎样帮助二年级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怎样对待三年级孩子的独立性,怎样对四年级孩子进行学习差异的家庭指导,以及五年级的青春期家庭教育,六年级的职业生涯启蒙家庭指导。

成长联谊小组

围绕“体育+阅读”的办学特色,组建爸爸篮球/足球俱乐部、家长羽毛球俱乐部、户外运动俱乐部,以及成长读书会,面向家长招募运动带领人和领读人,开展亲子山河徒步活动、亲子彩虹跑以及读书活动;设计“运动家庭”“书香家庭”评比方法。

去年,成长读书会从家庭心理、亲密关系、生命价值等角度发布了“家长读书清单”,包括:《故事从家开始》《让爱成为一种能力》《为何家会伤人》《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孩子与恶》《教养从跟孩子的情绪做朋友开始》《接纳力》《正面管教》等。

成长实践小组

运营学校“青小义”公益品牌项目,负责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各类公益活动发布,以及公益基金管理。

行动:将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将最终决定权交给家长

即便有庄重的承诺和国家联姻背书,王子与公主婚后依然面临“权力不对等、家族背景博弈、教育与文化差异、角色期待落差、内在价值观冲突、信任流失”等严峻考验,经历“蜜月期-冲突期-博弈期-危机期”。

家校关系也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有超越浪漫想象的大智慧,在任何矛盾冲突中,以“将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目标来平稳度过危机。

当新校区终于完工并移交我们时,离开学还有不到两个月。我们一直忙到8月中旬,才把准备工作做完,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声音——操场上半年才做完,还有没有异味?每一间功能教室都做过空气质量检测吗?那么大一所学校有没有安全隐患?

针对种种质疑,我们迅速做了两件事:

一是把教室和功能室的空气检测任务全部移交给“成长共同体委员会”,学校出费用,由家长邀请检测单位全程监督,最后当众宣布结果,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二是开展“请家长进校园找茬”活动。我们邀请家长带上手机、笔和纸来校园找茬,活动结束后共收到了1200多条意见,合并为400多条。三天以后我们召开家长会,提出哪些可以改,而且立刻改;哪些要过一段时间改,大概什么时候;哪些实在没法改。一一分类解析下来,家长也都非常理解,开学危机解除了。

学校的物资采购往往也是家校产生矛盾的点,背后还是信任和监督的问题。

因为部分家长的质疑,我们决定将校服采购全权交由家长完成,“成长服务小组”打好辅助。结果,他们用一周时间走访了多个知名品牌服装厂,搜集了详实的数据做成对比分析图,将家长们模糊不清的标准和需求明确化、数字化,并邀请各大厂商来学校召开产品推介会,家长现场投票表决。如今,新蓝青学校的校服共三十多件,价格也很实惠。

之前,学校食堂因为采购成本增加而决定略微涨价,有家长提出质疑。依然是成长服务小组,立即组织家长全权参与到食材供应商的考察、比价、谈判、招标等过程中,顺利解决了问题。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后勤服务就会有质的提升。我一直相信,坚持家校共治,让家长成为参与者、评价者和传播者,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他们,相信他们的智慧,事情一定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一位母亲凌晨2点在班级微信群称,有同学组织小团体孤立和霸凌她的孩子,引起了家长的恐慌,产生了一些连锁反应,出现了小小的“群体性事件”。成长联络小组介入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家长将“儿童社交冲突”与“校园霸凌”混淆了。

在整个事件中,我们遵循了程序正义,还原了真相,避免了事态扩大化,但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反思:一是家校之间要真正达成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我们对师生的后期心理干预未能跟上;三是人际交往不简单,它是一门值得所有教育人修习的功课。

办学越久,这些年我对“关系”就越是心怀敬畏。教育学就是关系学,良好的家校关系需要坦诚相对、双向奔赴,它不是彻底消灭各种冲突和未知不确定,也不可能,而是去除芜杂,让教育回归本质,在一片信任的土壤与梯田中培育理性与善意。

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的赵刚院长有一个比喻: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一个等腰三角形,学生是顶点,底边两点距离越长,顶点越低;底边越近,顶点越高。

这也是新蓝青学校所追崇的一种理想家校关系:以目标一致、平等尊重、合作共赢为初心,以共动和奉献为核心,一呼百应,全力配合,形成“共鸣、共振、共成长”的家校共育样态。

来源丨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专家报告

来源:蒲公英教育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