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海尔生物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端逐步修复的业绩答卷。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84亿元,同比增长0.13%,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增速提升至10.40%,呈现复苏趋势。在生命科学及医疗创新领域,公司通过技术融合、业务多元化和全球化布局,业绩回归正
2024年,海尔生物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端逐步修复的业绩答卷。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84亿元,同比增长0.13%,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增速提升至10.40%,呈现复苏趋势。在生命科学及医疗创新领域,公司通过技术融合、业务多元化和全球化布局,业绩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业务结构优化:新产业成增长主力,传统业务企稳回升
非存储类新产业是海尔生物近年发力的重点方向。2024年,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1.25%,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45.47%,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生物安全柜、离心机、自动化药房等产品线加速放量,叠加智慧用血、智慧公卫等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落地,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低温存储作为传统优势业务,尽管全年收入受太阳能疫苗订单执行周期延长影响,但技术壁垒和医疗科研需求的刚性特征支撑其长期竞争力,第四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若剔除订单周期因素,该业务收入与2023年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海尔生物的转型路径中,AI技术扮演了关键角色。公司推出的第四代生物样本库“生命方舟”,搭载AI算法实现样本存储的智能化管理,目前已应用于广州国家实验室等机构。在智慧疫苗接种、智慧药房等场景中,通过接入大模型,AI技术助力流程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公司国内场景方案类业务收入增长超50%,占国内收入比重超过1/3。此外,研发投入的持续性为其技术升级提供支撑,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3.06亿元,占营收比重达13.41%。基于开放式研发体系(UADV)和6大技术平台的迭代,加速新品类方案的推出,进而推动公司从硬件设备商到数智化场景方案服务商转型。
多元化布局:并购补足产业链,国际化打开新空间
外延式扩张是海尔生物多元化布局的另一抓手。自上市以来,公司先后推动覆盖血液采集方案、实验室耗材、免疫规划服务等多类标的落地,2024年,公司更是通过收购上海元析仪器切入分析仪器赛道,跻身实验室核心应用场景,后者凭借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等产品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并覆盖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同心圆”并购模式,海尔生物推动“技术协同”“市场互补”与“场景延伸”。例如,公司此前通过并购海尔血技、金卫信等企业,逐步完善血液管理、公卫数字化等领域的生态闭环;上海元析的全球化渠道与海尔生物海外本地化网络形成互补;实验室耗材、自动化药房等业务则与既有场景方案深度融合,提升单用户价值,2024年国内场景方案单用户价值提升超50%。
从政策端来看,《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文件释放的国产替代红利,或为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等业务提供增量空间。但行业技术迭代加速、跨界竞争者涌入等因素,亦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立足全球化战略,海尔生物始终坚持以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最佳体验为中心,不断通过模式创新和场景深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国内市场方面,海尔生物通过定制化方案和用户深度共创,在不利环境下实现收入个位数增长,新增用户占比超1/3,复购率达38%。海外市场在消化太阳能疫苗订单扰动后,剔除该因素实现双位数增长,产品方案在东南亚、欧洲等地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可以看到,随着“一国一策”本土化布局的持续加强,海尔生物有效应对了海外市场的下行压力,多类产品方案逆势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
海尔生物的2024年业绩,折射出生命科学企业在宏观波动中的调整能力。通过技术融合、业务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公司逐步修复增长曲线,在软硬服一体化模式的转型路径下,海尔生物能否真正构筑护城河,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关注的焦点。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