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舜耕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探索,通过“文化+服务”双轮驱动,创新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街道级文化集群——“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在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的征程中形成场景化、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格局,建立起居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近年来,舜耕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探索,通过“文化+服务”双轮驱动,创新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街道级文化集群——“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在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的征程中形成场景化、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格局,建立起居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推进文化资源共育 凝聚文化力量
“文耕舜承”文化书院以“1+3+N”文化体系为架构,即围绕1个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3种城市空间载体-街区、大院、楼宇,成立文化发展促进联盟,按照“网格化管理,融入式服务”思路设立文化网格驿站,形成特色文化矩阵,借助N类共建共享集群-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志愿者团队、文体队伍等构建起协同方阵,对辖区内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创设文化资源库,进行文化资源延伸。如今,资源库形成了涵盖师资、课程、活动、文史资料、文化能人等多个类别、百余种资源的“文化基因库”。资源库的建设为文化书院的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社区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截至目前,共有40家省直单位、31家市级单位、100多家两新组织与“文耕舜承”文化书院签约共建,“乐和大院”、芳华剧场、孔子学堂、“新六艺”活动空间、非遗文化街区等多个功能阵地相继建成开放,“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充分凝聚各方组织力量,以文化共育凝聚文化建设合力。
搭建多元文化阵地 构筑精神家园
“文耕舜承”文化书院以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四大特色场馆构筑起“文化+科技+生活”融合的多元文化生态空间,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历史博物馆以文物史料为载体,分为文房厅、玉器厅、瓷器厅、杂项厅、精品厅、书画长廊等六个厅,结合讲座与鉴赏活动传承历史记忆;文化艺术馆开设声乐、舞蹈、乐器、书法、摄影等公益免费课程,以常态化开展专业指导和定期开展文艺展演的方式提升居民艺术素养;阅读趣享馆作为青少年专属的文化空间,不仅有收藏了数千册国内外优秀书籍的公益阅读室,还有每周一场的木偶剧演绎孩子们眼中的奇幻世界,形成家校社共同筑造的“智趣成长生态圈”;中医养生馆则将诊疗服务与文化传播相结合,通过养生知识讲解、健身养生运动,推广传统医学智慧。如今,“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四大场馆已经形成覆盖全年龄段,融合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成为集文化传承、艺术培育、健康促进、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现代新型文化综合空间。
绘制舜耕文化地图 探寻文化脉络
“文耕舜承”文化书院以“两线一地”路线为核心,精心绘制了文化地图,涵盖32处点位,包括景区景点、地名文化和文化体验空间。“两线”中,红色路线从济南人防初心长廊到智慧党建体验基地、红色微课堂,再到卧虎山战争遗迹,让民众了解党史文化,体验数字化党建。绿色传统文化路线从千佛山上的“历山溯源”开始,途经金鸡岭上片仔癀非遗文化展示馆、东方之珠黄花梨馆,使民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一地”是由社区、园区、街区构成的文化体验基地,涵盖剪纸、藤编、拓印、泥板画等多种体验项目。同时,“文耕舜承”文化书院的文化地图也提供定制化路线,如“历史文化探寻之旅”“民俗风情体验之旅”等,引导人们深入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文耕舜承”文化地图以文化功能为纽带,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底色、以文化内涵做加持、为经济发展添动力的文化服务场景。
打造特色文化项目 激发文化活力
“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依托“耕读、居养、礼乐”三大板块,推出“和合共生”文化项目、“孝德善治”文化项目、“乐和·家”文化项目,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共治共享共生的文化新格局。
“和合共生”项目推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思想,以“红‘新’启航”园区联盟为依托,通过共享文化资源,拓展服务阵地平台,使“共建”效应凝聚社区“志愿力量”,为文化建设奠定志愿服务基础。同时实行“1+1+x”赋能计划,即一名文化带头人+一名专业社工+X名志愿者,重点突出“文化带头人”的带动性、示范性、群众性,扩展文化辐射效果。如今,“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创立的彩虹合唱团、和合书画院、历阳湖合唱团、摄影俱乐部等,已组织开展活动200余场。
“孝德善治”项目聚焦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针对一老一小,以“礼孝”文化为先导,培育“银龄爱好者联盟”、“向日葵成长联盟”,鼓励居民组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社团,比如朝鲜民族舞舞蹈队、“喜洋洋”民乐器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孝德善治”文化书院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乐和·家”项目以“倡树美德 共建和谐”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居民的全面素质和高尚品德。打造了“一堂”“一场”“一院”“一廊”“一厅”,即孔子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乐和大院、乐和廉廊、乐和会客厅、“新六艺”活动空间等阵地,引进泉民园艺中心、大有智联智慧养老、驻村第一书记助农驿站等项目,形成了“公益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运行模式,深入拓展文化服务功能,推动文化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服务和精神滋养。
文化书院建设,是一场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情奔赴,更是对社会精神文明提升、文脉延续蓬勃发展的郑重担当。如今,舜耕街道“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已成为居民的“第二会客厅”,真正实现了“让文化照进生活,用文明滋养心灵”。未来,舜耕街道将以文化书院建设为着力点,凝聚区域文化发展向心力,为市中区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高度贡献舜耕力量。
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