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善公益报(曾宪斌)近期,全国多地党政领导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银发经济发展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为老年人打造更有尊严、更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慈善公益报(曾宪斌)近期,全国多地党政领导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银发经济发展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为老年人打造更有尊严、更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多元模式织密养老网
在河南省永城市,市委书记李全林深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平台等一线调研时表示,需加快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向分级分类、城乡全覆盖方向升级。他强调,要优化服务供给,通过政策激励和社会资本参与,探索互助养老、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同时注重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照护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四川省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鸿在调研中重点关注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出要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统筹的普惠性网络。他率队走访老年养护院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调需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探索日间照料、互助养老等模式,并通过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周鸿还表示,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浙江省温岭市横峰街道的调研则聚焦基层实践创新。温岭市政协副主席董吕林在川安华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详细了解了认知症专区、长期护理保险专区等特色服务,并与老人亲切交流,听取他们对饮食起居、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针对医养结合推进中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董吕林建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的协作,同时提出构建“智慧养老新生态”,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但强调科技赋能需与人文关怀并重,避免技术替代传统服务的温度。
河北省邯郸市的养老服务创新实践成为全国样本。邯郸市民政局局长李勇在贺庄社区曜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研时,充分肯定“红十字助老行动”服务站的公益模式。该中心通过“四个助力、六个参与”服务体系,聚焦养老机构升级、社区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老年文化培育(四个助力),开展生命教育、人才培训、志愿服务、公益捐赠、健康管理、心理慰藉六大特色服务(六个参与),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累计服务老年人超1.2万组。李勇表示,这一“公益+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具有可复制性,计划在2025年底前复制20个服务站,打造15分钟应急救护与健康服务圈,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银发经济链动新动能
银发经济的产业潜力也备受关注。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在沪调研时切身感受到,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带动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低龄活力老年人有消费愿望、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体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为此强调应精准对接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优化消费服务环境。
在嘉兴市,浙江省政协调研组走访老年用品企业和智慧养老数据中心,提出要系统规划产业链,推动老年消费升级。嘉兴凭借老年用品制造和智慧养老服务的强劲发展,入围全国综合引领型“领跑级”城市,其经验为银发经济跨业态融合提供了参考。
山东省聊城市则将老年教育作为银发经济的新动能。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在市老年大学调研时,提出开发非遗工坊、银发电商直播等适老课程,培育“老有所为”新业态。她同时走访医养结合机构,强调要深化医疗与养老资源整合,从预防、治疗到康复提供全链条服务,让老年人“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2%,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从永城的体系化建设到邯郸的公益创新,从上海的消费潜力挖掘到嘉兴的产业链布局,各地正以“党政主导、政策激励、市场运作”为路径,推动养老事业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跨越。随着银发经济政策支撑的强化和跨区域经验的推广,更多老年人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绘就“最美夕阳红”的民生画卷。
来源: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