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段7分钟的西湖对诗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走红。镜头里,一位气质温婉的姑娘与博主“小陕西”随机对答古诗词,从“远看山有色”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程丝滑流畅,引得网友纷纷留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佳轶 通讯员 李凌婧
抖音单平台点赞破6万,全网转发点赞超20万、视频播放量650万……
近日,一段7分钟的西湖对诗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走红。镜头里,一位气质温婉的姑娘与博主“小陕西”随机对答古诗词,从“远看山有色”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程丝滑流畅,引得网友纷纷留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社交平台火出圈的原视频。受访者提供)
9月6日傍晚,记者联系上了视频中的主角——赵晨。她语气温和,带着几分意外:“那天我只是吃完饭顺路去看看,完全没准备,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点击量。”
不是专业选手,只是真心喜欢
这次经历发生在8月31日下午。彼时,西湖边暑气渐消,“小陕西”的对诗直播刚开播不久。赵晨正好在附近吃完饭,想到自己关注两年的博主来杭直播,便冒出个想法“去看看在不在”。
“他直播没有稿子,提问全是随机的。”赵晨回忆,整个直播对诗过程接近半小时。视频里的7分钟,是后期剪辑的精华版。
“其实我没全对上来,有几首也卡壳了。”赵晨坦言,自己看着视频发布后点赞一小时涨三四千,有些意外。
赵晨本科读金融,研究生学法律,2015年毕业后考入上城宣传系统,或许她的这些经历很难与“诗词才女”直接挂钩。
赵晨的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不过她对诗词的喜欢,源自年少时期。赵晨的记忆里,小学一、二年级的暑假,学校发了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她翻开书被里面的内容吸引,“没想到看几遍就记下来了,一个暑假差不多背完了整本。”在那个还没有“诗词热”的年代,诗词却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我很幸运,从小学到高中遇到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学识渊博且非常负责,不光讲课本里的诗词内容,还会延伸分享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赵晨说,老师们的课外拓展激发了她的好奇心,让她对诗词产生更浓厚兴趣,“课后会自己去查相关的诗词,慢慢就积少成多了。”
不刻意背诗,诗词是“解压良药”
毕业十多年,赵晨没再像学生时代那样系统学诗,却从没断过与诗词的联结。
2018年,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杭州诗词大会。“当时考的全是和杭州相关的诗词,得知通过初赛后,每天晚上挤时间学习背诵,那段日子格外充实,一个月差不多背诵了一百首杭州诗词。”赵晨一路从初赛挺进复赛,最终成为十二强选手,站上决赛舞台。
赵晨参加杭州诗词大会留影。受访者供图
“现在太忙了,没时间捧着纸质书专门学习,都是碎片化时间在网络上浏览。我抖音不看别的,只看关注的几位主播对诗直播。”赵晨说,“看到似曾相识的诗,就去查原诗,诗词的韵律琅琅上口,多看几遍慢慢就记住了。”
在赵晨眼里,诗词不是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生活的调味剂。她不设定必须学会多少诗的目标,也没有参加比赛的压力。“只是随缘接触,喜欢就多读,让自己内心感到愉悦、充实,这就够了。”
视频火了后,评论区里也出现了诸如“背诗有什么用”的质疑,赵晨依然平静:“你喜欢一件事情,不一定非要有用。它能让你在疲惫的时候得以解压,浮躁的时候得以沉淀,能够阅己且悦己,就挺好。”
不少同事朋友也发消息问她:“这是你吗?你也太厉害了吧!”她一如既往低调:“其实我真没那么厉害,只是单纯的喜欢罢了。”
赵晨的诗词摘抄。受访者供图
不必与人同赏,不为结果奔赴,只为那些被诗句点亮、与自己温柔相拥的瞬间。从容读诗,平静喜悦。
采访接近尾声,赵晨聊起了自己对诗词的一点小期待。她知道,在快节奏的当下,诗词仍是相对小众的爱好,“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愿意静下心来,感受诗词之美,喜欢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在杭州生活十多年,赵晨眼中的杭州不只有西湖的潋滟、灵隐的古韵,更藏着千年的诗意。“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到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诗词早与杭州融在了一起。”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爱诗人和诗词文化传播活动在这里生长,“让诗意真正成为杭州另一种动人的风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