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原型村现状:已摘毒帽,村民避谈“冰毒教父”原支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4:59 1

摘要:2019年,电视剧《破冰行动》热播,将广东汕尾陆丰市博社村的涉毒往事推向公众视野,这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剧集,揭露了曾经震惊全国的“亚洲制毒第一村”的黑暗历史。

2019年,电视剧《破冰行动》热播,将广东汕尾陆丰市博社村的涉毒往事推向公众视野,这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剧集,揭露了曾经震惊全国的“亚洲制毒第一村”的黑暗历史。

十年过去,博社村早已摘掉“毒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仍是村民们不愿触碰的伤疤。

如今的博社村,水泥路平整宽阔,新建的楼房整齐排列,村委会门口的禁毒标语依然醒目。

然而,当问及曾经的“冰毒教父”蔡东家——这位既是村支书又是制毒团伙头目的时候,村民们大多沉默摇头,不愿多谈。

只是在村民的目光中,似乎对于这个蔡东家,有很多复杂的情绪,的确,蔡东家曾经让村民以一种罪恶的方式发家致富,但是却又让很多人都走上了不归路,不管是骂他,还是怎样,都很难表达村民的情绪。

博社村的涉毒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上世纪90年代,部分村民开始接触毒品制造,并在暴利驱使下逐渐形成家族式犯罪网络。

2013年,广东警方发起“雷霆扫毒”行动,出动3000多名警力,一举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团伙,抓捕182名嫌疑人,缴获近3吨冰毒,这场行动震惊全国,也让博社村成为“禁毒战争”的一场里程碑式战役。

扫毒之后,博社村开始了漫长的“去毒化”过程,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修建道路、安装监控、设立禁毒宣传栏,并派驻工作组长期驻村,同时,警方对涉毒人员采取高压打击,确保毒品犯罪不再死灰复燃。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仅是国内的舆论,就连国外的很多媒体,似乎都对博社村很感兴趣,因为众人都想要一探中国这个全球打击毒品犯罪最严厉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罪恶的博社村,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罪恶的蔡东家?

经过多年对于村民的思想转变,经过多年对村内的改造,博社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改变。

如今,博社村已成功摘掉“毒帽”,村民的生活回归正轨,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则从事养殖、种植等正当行业,村委会干部表示,村里定期开展禁毒宣传,确保下一代远离毒品危害。

在博社村的涉毒网络中,蔡东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他既是村支书,又是制毒团伙的核心人物,利用职务之便为犯罪活动提供保护,2019年,蔡东家被执行死刑,标志着这一涉毒帝国的彻底覆灭。

然而,在今天的博社村,蔡东家的名字几乎成了禁忌,老一辈村民对他讳莫如深,年轻一代则大多不愿了解这段历史,有村民私下透露:“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提起来对谁都没好处。”

对于博社村来说,能够摘掉这个帽子,着实是十分的不容易,毕竟国内外都在盯着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看着他们未来会走向哪一个方向,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继续堕落,确实很难短时间看出来。

贫困与法治意识的薄弱,往往是滋生犯罪的温床,当年的制毒活动之所以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村民缺乏正当致富途径,而毒品带来的暴利让他们铤而走险。

如今,政府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引导等方式,帮助村民寻找新的生计,部分村民开始种植荔枝、养殖海产品,收入也不少,合法安稳,然而,彻底摆脱毒品阴影,仍需更长时间的经济转型与观念转变。

禁毒战争不仅是法律的胜利,背后更是国家治理的决心,博社村的蜕变证明,打击犯罪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真正摆脱对非法经济的依赖,才是更长远的挑战。

今天的博社村,早已不是《破冰行动》里那个乌烟瘴气的“毒村”,但它依然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村民们的沉默,既是对过去的回避,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禁毒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缴获多少毒品、抓捕多少罪犯,更在于让一个村庄重获新生,法治的利剑可以斩断犯罪链条,但真正的长治久安,还需要经济、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共同努力。

或许,当某一天村民们能够坦然面对过去时,才是博社村真正“破冰”的时刻。

来源:张五笙Talk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