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 月 30 日,由中国电影电视协会主办的 2024 行业电视荣誉盛典圆满落幕。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盛会中,央视纪录片《行业影像志・姑苏玉人》脱颖而出,斩获重要奖项。该片主人公、苏州汉华珠宝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小娣,凭借其在苏州玉雕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 “姑苏玉人
3 月 30 日,由中国电影电视协会主办的 2024 行业电视荣誉盛典圆满落幕。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盛会中,央视纪录片《行业影像志・姑苏玉人》脱颖而出,斩获重要奖项。该片主人公、苏州汉华珠宝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小娣,凭借其在苏州玉雕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 “姑苏玉人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袁小娣个人成就的高度认可,也让苏州玉雕这一传统手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行业影像志》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携手中国视协行业电视委员会,联合各会员单位、节目制作机构等数十支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纪录片立足当代中国实景,以镜头为笔,生动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的强国之路,全方位呈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尽显百业百态、百业兴旺。正如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 所言,《行业影像志》在拍摄过程中深入各个行业,捕捉从业者坚守初心使命、奋勇前行的动人瞬间,袁小娣便是其中玉石雕刻行业的杰出代表。
袁小娣出生于 1975 年,自幼便对美术满怀炽热的热爱。16岁时,年少的他毅然背井离乡,踏上了学艺之路,就此与玉石结下了一生的缘分,至今已在玉雕领域默默深耕 34 年。
学艺期间,袁小娣展现出远超常人的踏实与刻苦。当时,学艺条件十分艰苦,简陋的工作室里,冬天没有足够的取暖设备,刺骨的寒风从四处的缝隙钻进来,冻得人手脚僵硬。即便如此,袁小娣每天都雷打不动地花费十几个小时沉浸在手艺的打磨中。长时间握着冰冷的工具,他的手指常常被冻得失去知觉,好几次因寒冷和过度劳作,手指上的皮都被撕掉了。但他从未放弃,这份坚持打动了业内诸多前辈。吴德升、夏惠杰、蒋喜等玉雕界泰斗看中了他的努力和天赋,对他悉心指导。在大师们的点拨下,袁小娣接触到了更精湛的雕刻技巧和理念,技艺飞速提升。同时,古玉鉴定专家杨震华老师也在古玉知识方面给予他大量指导,让他积累了丰富深厚的行业经验。
在前辈们的帮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袁小娣的雕琢技艺愈发精湛。如今,袁小娣身为忠荣艺术馆的主理人,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坚守,在行业内声誉极高。他身兼数职,既是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中国职业艺术品鉴定师,还担任着中国白玉研究会理事以及苏州市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等重要职务。他的作品屡获大奖,如中国玉石雕刻 “天工奖・金奖”、“百花杯” 中国工艺美术金奖等行业顶尖荣誉,《痕都斯坦白玉壶》《手镯(指日高升)》等精品更是备受大陆及港台企业人士、著名收藏家的青睐与珍藏。
然而,袁小娣最痴迷的还是那一块块看似冰冷,实则充满灵性的玉石。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玉石的热爱已深入骨髓,为了完成一件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连续 30 个小时不合眼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旁人看来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必然疲惫不堪,可他却越雕越精神,脑海中灵感不断涌现,仿佛与手中的玉石产生了奇妙的共鸣。那股无形的力量,正是他内心深处对玉雕纯粹的热爱。朋友们都说他 “为玉而生”,他自己也觉得是玉雕选择了他,因为这份热爱带给他的快乐,早已超越了所有的荣誉和物质回报,难以用言语形容。
位于苏州李公堤的忠荣艺术馆,是袁小娣建立的玉雕艺术传承与交流的关键平台,在推动玉雕艺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馆内陈列着诸多刘忠荣大师的作品,始终秉持汇聚行业精英的理念,全力为艺术爱好者打造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搭建高水准的学习与互动桥梁。
袁小娣作为忠荣艺术馆的主理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获奖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忠荣艺术馆将持续加大投入,策划并开展更多丰富多元的活动,携手行业资深大师,共同推动玉雕艺术的繁荣发展。他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吸引更多人投身到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中来,见证玉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苏州玉雕作为中国玉雕界的重要流派,“苏工” 以精湛细腻的技艺闻名全国,90% 以上的高端玉雕作品都出自苏州。纪录片《行业影像志・姑苏玉人》通过镜头,生动展现了袁小娣雕琢玉器时的专注神情与执着精神,让更多人领略到苏州玉雕传统手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此次袁小娣荣获 “姑苏玉人奖”,《行业影像志・姑苏玉人》成功获奖,为苏州玉雕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以预见,在袁小娣等行业领军人物的引领下,以及像忠荣艺术馆这样的平台助力下,苏州玉雕文化将持续传承与发展,吸引更多人关注和投身这一传统艺术领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推动苏州玉雕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来源:背包客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