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之父: 研究百草枯是为了解决杂草问题, 没想到有人会主动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7-16 18:59 1

摘要:2016年,当中国政府全面禁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使用时,李德军的心情复杂至极:既为这项技术成果的终结感到惋惜,又对那些因百草枯失去生命的人们深感愧疚。

他被誉为“中国百草枯之父”,带领团队攻克了被英国垄断的百草枯生产工艺,为中国农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除草技术变革。

然而这项曾让他引以为豪的发明,最终却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因为百草枯没有解药,每年却都有人因为想不开喝下百草枯而丧命。

2016年,当中国政府全面禁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使用时,李德军的心情复杂至极:既为这项技术成果的终结感到惋惜,又对那些因百草枯失去生命的人们深感愧疚。

1996年,31岁的李德军刚刚升任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副所长,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当时的研究所经济状况,和在国内的知名度都非常非常低,作为年轻的技术带头人,他迫切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出人头地的科研项目。

在那个年代,中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除草挑战,耕地面积大,杂草丛生,而国外进口的除草剂价格昂贵,普通农民根本用不起。

百草枯最早由英国发明并垄断生产,全球只有先正达公司能够供应,对于当时技术薄弱、资金匮乏的中国农药研究领域而言,攻克百草枯生产工艺无异于攀登科技高峰。

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研究所,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科学家,开启了一段历时八年的科技攻关历程。

从1996年到2004年,李德军带领团队对百草枯持续性的攻关研究,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当最终成功时,在全世界,除了先正达之外,第二家掌握这个技术的就是李德军。

李德军团队研发成功的百草枯确实为中国农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这种除草剂具有三大显著特点:遇土钝化、作用迅速和耐雨水冲刷。

具体来说,百草枯打到草上会迅速见效,但一旦接触土壤就会钝化失效,因此不伤植物根系,也不会在土壤中造成残留危害,从喷洒到见效只需几十分钟,远快于其他除草剂,而且即使下雨也不影响药效。

这些特性使百草枯成为农民眼中的神药,100毫升的药剂兑水25公斤,就能完成一地的杂草清除,它不仅除草效果好,还不会伤害农作物根系,对土壤也没有污染,价格又比进口产品低廉得多,很快百草枯就红极一时,成为农民除草的首选。

2000年左右,李德军将百草枯生产技术转让给红太阳公司,当时红太阳的杨总告诉他,会将百草枯的产量做到上万吨。

很快上万吨的目标就真的实现了,并且还翻番,百草枯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不仅迅速成为中国生产使用量第二位的产品,还拉动了吡啶等原料生产技术的攻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整条产业链。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爆发,百草枯在中国农业领域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奇迹,而作为这项技术的主要研发者,李德军也赢得了“中国百草枯之父”的美誉。

然而,在这个看似完美的科技成功故事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盲点,百草枯对人体的剧毒性。作为一种除草剂,百草枯对绿色植物有极强的杀伤力,能迅速使植物枯死,不幸的是,这种特性同样适用于人类。

仅仅是3—4g,就足以致死,服用后会口吐黑血,肠胃溃烂,肝肾等器官急剧衰竭,几个小时后痛苦万分地死去。

更可怕的是,百草枯中毒后会给你后悔的时间,却不给你后悔的机会,中毒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百草枯会在体内引发多器官衰竭,尤其是导致肺部纤维化,使患者像溺水一样逐渐无法呼吸。

患者一般会在服用后一到两天内,或者两到三周内死亡,由于百草枯对大脑的毒性很弱,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患者的意识往往处于清醒状态,这种清醒地感受自己生命逐渐消逝的过程,无疑是最残酷的折磨。

当被问及研发时是否知道百草枯没有解药时,李德军坦言:“当时我从资料上看到过,没有解药,但我对这点并不是很重视,因为这不是给人喝的,我没有想到这个产品会有人主动喝。”

李德军并非完全没有考虑安全性问题,按照国家农药标准,百草枯问世时就被强制规范加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把它染成难看的墨绿色,让人看了以后明白不是喝的东西,第二道防线是加了臭味剂,闻起来很恶心。

第三道防止人误服的防线是加了催吐剂,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体呕吐。然而这些预防措施在面对人类复杂的行为动机时,显得如此无力。

随着百草枯在中国农村的普及,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自杀工具,由于获取容易、致死率高,百草枯很快成为冲动型自杀的首选方式。

这种药很常见,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所了解,本来没有某些打算,气头上恰恰看到了这种药物,最终一饮而下,造成悲剧的发生。

2019年,31岁男子因家庭琐事喝下百草枯,27天后不治身亡。2021年女主播“罗小猫猫子”在网友起哄下喝下百草枯去世。

更早的2007年,山东一名19岁男生因母亲离家出走,一气之下喝下整瓶百草枯,半个月后离世,还有年仅9岁的孩子被老师批评后赌气喝下百草枯而丧命...

这些案例中,许多人并非真的想结束生命,而是一时冲动或试图引起关注,却因不了解百草枯的致命性而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生气不可避免,丧命却不至于,但面前有一瓶百草枯,悲剧就发生了。

面对日益严重的百草枯中毒问题,李德军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首先从技术层面入手,试图通过剂型改良降低百草枯被误服的风险,2013—2015年间,他进行了第二次技术攻关,将百草枯从水剂改为颗粒剂。

原先百草枯水剂,人很容易喝下去的,一冲动抓起来就喝,喝了以后不好抢救,我考虑把它做成了颗粒剂,做成颗粒剂之后把它装到水溶容器里面,所谓水溶容器就是一个特殊的塑料袋,很结实人手撕不开,需要把它放到水里面,或者喷雾器里面才能溶解。

这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争取时间,有研究表明,冲动型自杀的人想自杀的时间周期为13秒,如果拖过了这13秒,他很可能就不会死。

这项创新获得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国际发明专利,连原创公司先正达都没有类似技术。然而尽管工信部批准了生产,农业部门却未给予登记证,导致生产是合法的,出售是非法的。为此李德军个人投入了近四百万元资金,却难以挽回百草枯被禁的命运。

与此同时李德军还发起了社会层面的补救措施,他配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成立了“百草枯社会责任关怀工作组,并担任副组长,通过这个平台,他从红太阳、济南绿霸等十几家百草枯生产企业筹集了超过两千万元资金,用于资助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

2016年7月1日,中国政府全面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的销售和使用,到2020年,中国彻底禁止了百草枯水剂和胶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作为科学家,李德军成功攻克了技术难题,实现了国产百草枯的产业化,为中国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样作为科学家,他最初未能充分预见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这种局限性值得我们深思。

科技产品的双重性,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和管理,百草枯作为除草剂设计出来时,没人想到它会成为帮助别人自杀的凶器。

科技创新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可行性层面,还需要考虑社会接受度和潜在风险,化学农药原本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研发的,却被一些人滥用成了夺命的武器,这种“意外后果”是许多科技发明面临的共同挑战。

透过百草枯的悲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伦理问题,更是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生命只有一次,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该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轻易放弃。

那些喝下百草枯的人们,许多并非真的想结束生命,而是被一时冲动或绝望情绪所左右。

对于那些仍在与负面情绪抗争的人们,这个故事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生活不会一直走下坡路,就算是你的生活已经跌入谷底,只要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会走出困境,活下去才有更多的可能和希望,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农药快讯信息网 - 2016-10-31:中国百草枯之父:也自豪,也很惭愧

来源:湖北电视台-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