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本文资料来源:《太平经》《道藏·洞真部》《神仙传》等古代典籍。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资料来源:《太平经》《道藏·洞真部》《神仙传》等古代典籍。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得道者为仙,得神者为神。"
《太平经》中的这句话揭示了修道之人最高的两种境界。修真之人穷尽一生苦修,大多只求成仙得道,却鲜少有人谈及成神之法。
古籍记载:"人能修真得道,未必能得神位。"仙与神,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先天神灵与后天修成的仙人究竟有何本质区别?道教内部为何对此秘而不宣?神位的真相究竟如何?
上古之时,三清道祖之一的太上老君坐镇玉清境,眼见众多苦修者日夜不辍,只求长生不老、白日飞升,却不明大道真谛。
一日,有一道士名唤长阳子,苦修三百余载,已然有了仙骨仙姿,便前来拜见太上老君,请教修行之道。
太上老君见长阳子心诚,便说:"你修行日久,已得天地正气,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已具仙道根基。但你可知何为真正的大道?"
长阳子恭敬地回答:"弟子愚钝,只知修道得道可长生,却不明大道真义。"
太上老君轻抚长须道:"修行之人,有形有相,虽得长生,却仍受五行制约;而无形无相者,超脱五行,乃天地灵秀所化。"
长阳子好奇地问:"既如此说,修行之人只能得一境界,不能达另一境界吗?"
太上老君微微一笑:"非也。修行有九品,境界有三等。下品者寿与天齐,中品者游于四海,上品者居于三清。上品修士若得天地认可,功德圆满,可得更高境界。但此路极难,万中无一。"
长阳子若有所思:"那天地间更高境界又是如何而来?"
太上老君道:"有一种存在乃混沌初开之时,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浊相交处孕育而生。他们本源于道,先天得道,无需修行。如三清、四御、五老、二十八宿等,皆为先天所生。"
"那后天之人,究竟如何才能达到如此境界?"长阳子追问道。
太上老君看了他一眼,说:"此中奥秘,非一日可言。你且随我来。"
太上老君带着长阳子来到太清境一处神秘洞府,洞府门前石刻写着"三十六天洞府"六个大字。洞内光华流转,似有无数星辰在其中浮动。
"这里记载着历代高修之士的修行过程与心法感悟。"太上老君指着洞内的玉简说,"你可在此参悟七日。"
长阳子如获至宝,连忙叩谢,随后进入洞府翻阅玉简。他发现,更高境界的修行之路确实难于登天。
玉简记载,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通过修行而达到顶峰者不过三百六十五位,正好对应天上星宿之数。
七日后,长阳子从洞府中出来,面色凝重。他对等候在外的太上老君说:"弟子已明白此中艰难了。"
太上老君点头道:"你已看到了修行之路的艰难,那你可愿继续修行?"
长阳子坚定地说:"弟子虽知其难,却不愿放弃。请师尊指点迷津。"
太上老君欣慰地说:"修行极致,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功德圆满,造福天下;二是心性通透,无欲无求;三是得天地认可,获太上敕封。前两条靠自身修行,最后一条却是天数使然,非人力可强求。"
"那这天数..."长阳子欲言又止。
太上老君意味深长地说:"天地间有定数,非增非减。一位新人出现,必有一位旧人离位。这便是天地更替之道。你且记住,修行之人当以利益众生为本,莫要一心只求更高境界。若心中有求,反而难成。"
长阳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古今成就者寥寥无几。"
太上老君手掐法诀,一道金光射入长阳子眉心:"我已将《大道辨微篇》传于你心,你且好自参详。"
长阳子接受传法后,只觉头脑中一片清明,无数玄奥道理涌上心头。
他正欲继续请教,太上老君却突然面色一变,声音低沉道:"真正的奥秘,表面上是修为高低、先后天之分,实则最关键之处在于'位'字。天地间位有定数,关乎宇宙运行,非同小可。我道门不外传此秘法,正是为了..."
就在这时,洞府外突然传来一阵剧烈震动,无数光点从天而降,太上老君顿时面色大变,一把抓住长阳子肩膀,神情凝重到极点:"不好!有人窥探天机!"
长阳子抬头望去,只见洞顶已经裂开一道巨大缝隙,而缝隙之外,一双巨大的眼睛正俯视着他们,那种恐怖的压迫感让他全身发抖,几乎窒息......
"是上天震怒了!"太上老君厉声道,"神位关乎天地运行,若有人心存不正,妄图掌握神权,必然引起天地震怒,轻则身死道消,重则九族受罚。"
太上老君迅速结印,一道金光屏障将洞府笼罩。震动逐渐平息,那双可怕的眼睛也随之消失。
长阳子惊魂未定:"那神位的真正奥秘究竟何在?"
太上老君沉吟片刻,说:"真正的神,乃是天地意志的执行者。先天神灵与天地同生,本就是天地的一部分;而后天成神者,则是通过漫长修行,将自身意志与天地意志融合,最终成为天地的代言人。这种融合需要无上智慧与无私胸怀,更需天时地利人和。"
"神位有三大秘密:一曰'天符',乃上天赐予的认可;二曰'地脉',需得大地精华滋养;三曰'人心',需得众生信仰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先天神灵生来就有天符,后天修成者却需自己去寻找这三样东西的平衡。这也是人为何能成仙却难成神的根本原因。"
长阳子若有所思:"这是否意味着,即便修为再高,若无众生信仰,也难成神?"
"正是如此。"太上老君点头道,"这也是道教与其他修行体系最大的不同。佛门讲求'自度度人',成佛只需自身修为到位;而成神却需'天地人'三者认可。这也是为何许多高道宁愿称仙不愿称神,因为成仙只看个人修为,成神却牵涉天地大局。"
太上老君继续讲解:"还有一个极少人知道的道教不外传先天神灵奥秘,那就是'神位更替'。天地间神位有定数,若要新神上任,必有旧神离位。这离位有两种可能:一是功德圆满,飞升更高境界;二是失德被贬,落入轮回。这种更替遵循天道规律,非人力可改。"
长阳子震惊不已:"如此说来,成神之路不仅要自身修为高深,还要合适的时机和机缘?"
"正是。"太上老君抚须微笑,"许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神位,却不知神位自有其命定之人。若非其人,强求反而招来灾祸。真正的修道者应当顺应自然,无所求而无所不求。"
太上老君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符,递给长阳子:"此符名为'紫虚天符',乃我道门至宝,可助你了解天机,参悟天道。你且带在身上,他日或有奇缘。"
长阳子接过玉符,只见其上刻有玄奥符文,散发出淡淡紫光。他将玉符贴在眉心,刹那间如有醍醐灌顶之感,对天地运行、神位奥秘有了更深理解。
"弟子明白了。"长阳子恭敬地说,"修行本是为了超脱生死,寻求大道真理。成仙成神皆是外在名号,不应执着。若能利益众生,顺应天道,无论是仙是神,都是道的体现。"
太上老君欣慰地点头:"你能想通此理,已是不凡。记住,道法自然,修行贵在顺应本心,莫要为外物所动。"
从此,长阳子不再执着于神仙之别,专心修行,广结善缘。他将太上老君的教诲化为《神仙辨微录》一书,流传于世,指引后人修行。千年后,人们在昆仑山顶发现一块石碑,上书"先天成神,后天成仙,归根到底,不过是道的不同体现"十八个大字,碑下署名"长阳子"。
《道藏》中记载,长阳子最终功德圆满,被太上老君引入大罗天,位列仙班。至于他是否最终得到神位,无人得知。但他留下的修行智慧,却成为后世道门弟子探寻神仙之别的重要指引。
来源:张垣丫姐一点号